□易丽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批新建本科院校适应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的需求,提出举办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技术本科教育已在我国形成一定规模并逐渐获得社会认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寻求更进一步的突破和完善是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日前在上海举办的“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论坛”,重点围绕如何科学定位技术本科教育,如何推进技术本科教育的特色发展,如何加强技术本科院校的内涵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技术本科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而我国则是近十年才开始关注本科层次技术教育的发展。由于技术本科教育是一种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重特征的教育形态,它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如何定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代表提出,当前我国技术本科教育面临体制归属不清、体系衔接不顺、分类管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社会协作不力等发展困境,这些困境与技术本科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直接相关。上海电机学院夏建国教授基于教育分类和人才分类的研究首先抛出“技术本科教育如何定位”的问题,他认为,作为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技术本科是一种“跨界”的教育形态,既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端层级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类型,并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沟通的“立交桥”。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石伟平教授赞同技术本科教育“跨界”的说法,他认为,“技术本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这一观点无可争议,“技术本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层次”这一观点还比较新,在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思路中,技术本科教育是其中一部分,与专科高职衔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首先要厘清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实际上包含技术教育,应将技术本科教育作为一个层次放入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在发表观点的同时,石伟平教授也指出了当前新升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目前许多从高职升入本科的院校不再提职业教育了,一味按照老本科的方向发展,脱离了发展的“正道”。
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定位进行分析和佐证,不仅有宏观层面的体系建构和微观层面的实践验证,还有中观层面的探讨。例如,辽宁科技学院温景文教授从社会认同的视角关注技术本科教育的定位,他认为,要使技术本科教育得到各方面的肯定,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给其应有的位置,人才类型要得到应有的社会名份,技术本科院校要按技术理念和规律办学。上海电机学院高教所刘晓保研究员则从学科分类的视角探讨技术学科与工程学科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技术学科是一个在逻辑上相对完整和自成体系、目标指向技术活动领域 (自然技术活动领域和社会技术活动领域)、所涵盖范围大小不等、主要由基础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技术规则及相应的经验所集成的技术知识体系和组织方式;技术学科与工程学科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二者又存在互涉、跨界和交叉关系,并通过学科互涉不断产生新的工程学科和技术学 科。这一观点从学科层面佐证了技术本科教育“跨界”的观点,并与之呼应。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局限在专科层次,本科及以上阶段还存在空白,职业技术教育没有向上发展的通道,成了“终结性教育”,严重阻碍了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次论坛在对技术本科教育的“跨界”特征达成共识之后,如何建构现代职教体系以及技术本科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成为与会代表争相探讨的另一热点。
关于是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否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与会代表达成一致共识。他们认为,社会技术活动的日益复杂、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得原有的以专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为终结的职教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建构现代职教体系势在必行。关于是否将技术本科教育纳入现代职教体系,夏建国教授认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三个层次;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应当包括高职高专、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几个层次;技术本科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正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高端层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新升本的高职院校是否以技术本科命名这一问题,存在较多争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教所的黄秋明教授指出,目前新升本的一批院校大致存在四种不同称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技术本科院校、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认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科升入本科之后不再自称职业技术本科,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
在谈到如何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与会代表从概念归属、人才分类、质量保障等方面阐述了各自观点。石伟平教授指出,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弄清楚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关系,这是个基本问题,否则无法建构。他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的概念必须包含技术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中高职需要贯通;在我国大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要与普通教育建立联系。与此观点相似,常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张健教授认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要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教育概念,二是要以各层次职业教育逐级衔接的方式展开。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徐涵教授强调了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系,她认为,技术本科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本科层面职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而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将有利于技术本科教育长远发展,有利于完善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真正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从1999年到现在,我国新建了200多所本科院校,约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一部分新升本院校适应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的需求,相继提出培养技术型人才,走技术本科教育发展之路。这一趋势不仅扩大了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实施的规模,也推进了技术本科教育改革的开展。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新升本院校的关注由“走什么路”转变为“如何走好技术本科教育之路”。因此,除了定位问题之外,技术本科院校如何持续发展也是本次论坛的热点话题。
来自广东、辽宁、陕西、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高校校长和学者回顾了各自学校在升本时如何确立技术本科办学定位的历程,引起了广泛共鸣和热烈探讨。代表们提出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是技术本科院校区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的必由之路。部分高校校长、专家学者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经验及改革措施,在深化技术本科教育改革方面提出诸多建议。代表们认为,突出办学特色、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技术本科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与会代表对技术本科办学特色的探讨已经突破了口号式的呼吁,对特色的定位和理解也逐渐清晰。有代表认为,技术本科的办学特色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上形成特色;二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特色;三是在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上形成特色。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顾永安教授认为,就形成特色来看,新建本科院校要经历特色确定、特色培育、特色稳定三个阶段;就提高质量来看,新建本科院校要经历提升综合实力,在特色推动和引领下提升办学水平,最终达到特色鲜明、质量著称三个阶段。
在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改革的措施。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来看,与会代表基本达成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共识。具体到各个院校,人才培养 目标的表述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方式: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开放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面向行业和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优良、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坚持面向地方行业企业,面向基层,培养一线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为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从事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型人才,等等。虽然来自不同学校的代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同,但都关注到了技术型人才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技术本科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实践、强调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等特征。
关于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代表提出了不少创新的途径。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的谢仁业教授指出,技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回答“谁来上学”、“谁来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第一,技术教育的对象、生源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巨大变化,人才培养逐渐从大批量、固定专业、单一规格转向小批量、跨专业、多规格;第二,技术教育招生思路发生变化,从选拔学生转向研究产业、企业、社会转型对学生的需求,从“招学生”转向“找学生”;第三,技术教育的关注点发生变化,从关注学校、学科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职业发展。此外,谢教授还对“谁来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未来技术教育教师人才类型可分为国际技术前沿追赶人才、当前技术攻关人才、下一代技术储备人才、技术学科理论研究人才四支队伍,由这四类组成教师共同体;在技术教育教学中,可使用模块课程,建立师生学术共同体,加强师生交流。江苏科技大学姚寿广教授认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与工业界紧密合作,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指导原则上讲应把握“准确定位,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从执行思路上讲应把握“目标设计,项目提炼,聚焦实践”;从操作层面上讲应把握“项目启动,培训先行,师资为先”。
在谈到如何提高技术本科教育质量时,与会代表更多地是从评价的角度考虑如何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他们认为,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得本科院校存在“异质性”,技术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本质区别,现有的本科评估体系难以体现“异质性”特征,也不利于技术本科院校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保持特色发展。徐涵教授指出,建立技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诉求,也是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和职业准入制度有效实施的诉求;技术本科教育质量取决于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的效度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在学校内部,要建立教育质量管理、控制、评价系统;在学校外部,要有科学合理的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建立适合技术本科的评估指标及质量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来临,大众化的教育要求高校办学多样化。新升本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办学条件都与老牌本科院校存在差距,必须在高等教育多样化背景下与老本科错位发展,以特色求生存。然而,一些院校升本后逐渐丢掉了职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盲目模仿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逐渐以精英化教育的办学思路指导学校发展,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顾永安教授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由地方政府主办,属于地方性院校,因而必须以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任务;新建本科院校要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又必须有选择地与特定行业紧密结合;但是,一些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去行业化”、“奔综合化”的趋势,逐渐弱化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他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理性处理“地方性”与“行业性”的关系,由追求综合性转向注重行业特色,“回归”行业或“复行业化”。潘懋元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多样化体现在各个方面,不仅是层次、类型、办学方法的多样化,还包括质量的多元化,课程、教学方法、教师等方面的多样化;因此,我们不能用精英化的标准来看大众化教育的问题。对于新升本院校应走什么路的疑问,潘先生指出,职业技术院校升本后仍然应该保持职业教育特色,不能变成普通本科,更不能瞄准学术型本科;一些痛感丢掉行业特征的行业特色型院校应重拾 “行业性”,避免同质化。潘先生表示十分赞同夏建国教授提出的“技术本科是沟通普通本科和职业技术本科桥梁”的观点,他建议大家进一步思考新升本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教师等一连串问题。
本次论坛由上海电机学院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支持。论坛最后,在夏建国校长的召集和倡议下,成立了“技术本科教育研究协作会”,该协作会有13家高校及2家杂志社加入,潘懋元、朱高峰、杨金土担任名誉会长。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促进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的持续发展、集聚高教和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有积极意义,推动了技术本科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