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英译的可接受性

2013-08-15 00:49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卢欣欣熊灵燕
中国商论 2013年24期
关键词:可接受性原语译语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卢欣欣 熊灵燕

自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红色旅游再一次成为一大亮点,它不仅激发了国人的旅游热情,还吸引着大批国际友人。目前,旅游景点翻译的错误层出不穷,更别说具有特殊政治色彩、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英译。其翻译质量的好坏影响着海外游客的信息接受,更关系着红色文化的形象传播。因此,本文试图就红色旅游翻译的可接受性问题作初步探讨。

1 接受理论与翻译

接受理论,即美学理论,顾名思义,是以读者的接受作为考察的重点。该理论是汉斯·罗伯特·尧斯于20世纪60年代对西方当代文学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批评理论。它既不是美学中美的本质或美感一般形式的研究,也不是文艺理论的鉴赏批评研究,而是以现象美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的理论体系[1]。

接受理论的研究方法无疑给翻译研究也带来了新的启发。与传统的强调研究原文理解与译作表达的译论研究不同,接受理论扩展了横向四维空间,把注意力移到译语读者的接受上。译作是以读者为对象的,其直接承受者是阅读的主体——读者。译作本身并没有优劣,只有通过读者主体意识的参与,才能实现其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因此,翻译研究中,读者接受性研究是整个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奈达所说:“衡量一个翻译作品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查译文读者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加以比较。”[2]

李长春同志提出了“外宣三贴切”的原则,在外宣翻译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外宣翻译的立足点必须基于国外受众者本身,注意国外受众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的差异,充分考虑译文的可接受性,尽量使用外国人可以接受的语言。在此翻译过程中,诸多因素将会影响到译作的可接受性。

2 语言因素与译文的可接受性

翻译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翻译研究离不开语言研究。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文字体系、词汇形态、语言组合方式、语法范畴、表达风格等大相径庭。一个译作的可接受性,就语言因素而言,可以从原语、译语理解的准确性、译语的规范性和文体的贴切性来判断。

毋庸置于,翻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吃透原文,正确理解译语语义内涵。如:不少译文都把“前国家领导人”翻译成:past national leaders。past在中文中对应以前的、过去的,但是生硬地用在此处却是不恰当的,可以用our ex-leaders,从而使译文容易被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

其次,“译文能否被接受主要在于它能否在译入语体系固有的规范中得到足够程度的认可”[3]。符合译语规范的译作应做到:拼写无误、搭配造句正确,没有逻辑错误和语病。例如: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龙潭景区简介“龙潭景区距茨坪7公里,有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游览点”,被译成:

At the distance of 7 km from Ciping the Scenery Zone of Dragon Lake has two tourist spots, namely the Dragon Lake and the Golden Lion Face.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句子翻译,但很多译者容易依照中文的句式结构将其翻译得与中文句子顺序一致,殊不知其间“有”被直译成了has,从而变成了中式英语。为增加其接受性,调整语序为:

At the distance of 7 km from Ciping, there are two tourist spots on the Scenery Zone of Dragon Lake, namely the Dragon Lake and the Golden Lion Face.

再者,文体贴切要求译作忠实于原文文体。红色旅游既包含渲染诗情画意的景点描写、平铺直叙的史实介绍,还包括起提示警告作用的公示语。一般来说,原文是什么文体,译作也应该是什么文体。如果原语是优美的散文,译作也应该是散文;原语是严肃的政论文,译作亦应如此;原语是精悍的公示语,译得冗长就会使文体走样。只有忠实于原语的文体、风格、语言特色,才能达到交际目的。

3 文化取向与译文的可接受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痕迹。汉、英语属于两大高度成熟而又相差甚远的文化体系语,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在接受理论看来,译文受众的阅读过程不但是一个接受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交流过程。王佐良先生也曾说过“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对本族读者不必解释的事,对外国读者得加以解释。”[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约定俗成的词句若是被原封不动的翻译,不仅达不到忠实的目的,反而易曲解。较之于其他旅游文本,红色旅游资料叙事性强,政治成分多,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译者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

翻译中的文化取向,是采取以译语文化为主的归化策略,还是以原语文化为主的异化策略,国内外翻译界争论已久。而这两种文化取向各有优缺点。前者迎合了译文读者的文化心态,可读性强,但大大地改变了原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导致文化亏损;后者则相反,它保留了词语的文化形象,但外来词语居多,译文可读性较差。然而,过度强调任何一种文化取向都会严重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在红色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为增加译语的可接受性,针对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事物和概念,可用异化策略,并对其稍作解释,而对两种文化中都存在的事物和概念,只是词义的宽窄不完全重合或内涵不同,可用归化策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红都人民真诚欢迎您的到来。译为:It delights to be visited by friends from far away. Welcome to the Red Rujin!(红都瑞金旅游指南)。其中red易使得外国游客难以理解,这个地方是叫红瑞金,还是这个地方是红色的,亦或是还有白的、黑的?其实,在2010年《纽约时报》上曾有过这么一篇文章,“A Color Revolution in China?Keep It Red”,可见用red这个词来表达当时中国的政策,是很不妥当的。鉴于红色在外国文化中的缺省,可以增译为:Welcome to Ruijin, the former revolutionary capital.

4 交际意图与译文的可接受性

从翻译的目的来看,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功能理论认为,译文预期目的及其功能决定了翻译策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参照不应只是注重原文及其功能“对等”,而更应注重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下所预期达到的交际功能。红色旅游文本的交际功能主要有传播信息,使游客了解中国革命的信息功能,感化熏陶游客,并对其进行革命教育的呼唤功能,以及景区公示语的指示、警示功能。红色旅游译文的受众主要为海外游客,其游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生活、工作、战斗的史实,而不是接受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因而,在此交际目的下,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要做到强化信息传递,淡化政治说教,形成易于接受的译文。在许多外宣资料中,都可以见到类似“昨天我们携手共同走过,明天希望我们依然风雨同舟!”加强语气、表决心、起着呼唤功能的句子,它们对于旨在了解史实的海外游客,实际意义并不大,若将其翻译出来,无疑达不到预期目的,可不译。再如“开启的食品及饮料请勿带入展区”译成:The opened food package and drink bottle should not brought into the exhibition halls.译文在遣词和语法上都没有错,但作为公示语,该译文不仅有悖译语规范下对于公示语这一精简的要求,达不到警示目的,还容易被来去匆匆的游客忽略,可将其改成:No food or drink to the hall.

5 结语

红色旅游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国内游市场,还具有超越国界的广泛吸引力。其文本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可接受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采取异化也好,归化也罢,只要译文遵循译语规范,符合译文受众的审美和文化背景,达到交际意图,这样的译文就是具有可接受性的。

[1]胡经之,王岳川.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孙艺风.翻译的规范与主体意识[J].中国翻译,2003(3).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汤芸,古明,朱杰.红色旅游景点英文翻译现状调查——以江西省为例[J].神州,2012(21).

[6]张群,刘建平.红色旅游的特色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06).

[7]吴翠.试分析江西红色旅游英语翻译现状及其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

[8]廖亦斌,杨友斌.红色旅游景点解说牌汉英翻译初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1).

[9]宋厄,田德保,余永峰.试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4).

[10]钟俊,张丽.江西红色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05).

[11]王瑞辑.从翻译目的论看中国红色旅游文本的跨文化翻译策略——以井冈山革命老区为例[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0(09).

猜你喜欢
可接受性原语译语
《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特色浅析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方法论意义下的法律解释目标
从意向性与可接受性的角度分析话语交际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论英汉翻译中语篇的连贯性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