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2013-08-15 00:51孙新铭方修建喻朝善
职教论坛 2013年14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职评价

□孙新铭 方修建 喻朝善

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高职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纵观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而教学质量评价却相对滞后,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造成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一个学校近千门课程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从而使教学质量评价无法操作或者是趋向于形式化,达不到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由此可见,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构建基于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具有诊断和反思的功能,可以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课程类型

(一)高职教育的课程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课程是组成一个专业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体系的细胞,它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单元,是为了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建立的在学校所有学习活动的范围和过程。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学环节、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即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标准,按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建设、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系统全面地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二)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课程分类

1.课程分类是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属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科学的分类有利于认清事物现象的本质。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确定合理的课程分类方法,是构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实践中“传统”与“创新”并存。广大教师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既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有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等教学模式出现,是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必须要面对的新课题。

高职院校的课程多属于职业性、应用性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对于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评价,我们既不能像评价某类商品质量那样采用统一标准来予以评价,又不能针对每一门课程都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我们既要考虑如何满足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素质的需求,又要重视保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的权力,尊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进行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前提。

2.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课程分类方案

在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我们根据课程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以及课程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将课程分为4大类9小类开展评价工作。所谓“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是指教师在教授某一门课程时,按照一定的教学思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活动,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与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高职教育的教学活动组织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由教师、学生、课程及其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等要素组成。

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有听课、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等形式,教学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督导人员及主管领导,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评价结果是根据评价主体对每一位教师的评价得分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计算出最终的综合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在评价指标方面,不同类型的课程,其差异性不是很大。这种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1)评价更多的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技巧、课程知识的传授程度,忽视对学生能力、情感培养结果的评价。(2)评价指标没有根据课程的类别分别进行设计,采用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等类型的课程没有体现,不能科学地评价现在的高职课程类型的特点。(3)评价的结果没有反映出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现有的评价更多的是反映了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水平。(4)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没有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纳入到评价的指标体系。(5)评价主体中缺失社会的参与。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成立了由校内专业教师、行业企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时也会参考企业相关专家的建议,共同制订和完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标准是校企共同建立的,但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行业企业和社会却没有参与。(6)评价主体缺少教师本人。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往往只重视第二方(学生、教学督导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评价,忽视了第一方(教师本人)的评价。

(二)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应对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代高职教育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所以,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该体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征,在评价主体、评价维度、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过程方面体现出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特色。

三、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解析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所谓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机构、部门或组织、个人、团体。评价主体在评价中控制评价活动的方向与进程,对确定评价问题、选择评价方法和使用评价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合理确立评价主体并有效发挥其功能,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重视教师本人和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同行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非常熟悉,对任课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能够提出中肯的意见,因而同行教师的评价更能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院的各级领导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教育价值取向,学院教学督导在教学上、学术上都有较高造诣和威望,他们能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效果,能对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进行合理地评价,并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及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恰当公正的评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定向性特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其培养目标就是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人才的质量如何,需要行业企业来进行评判和检验。由以上分析可见,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建立由教师本人(第一方)+校内学生、同行教师、校内教学督导人员和相关领导(第二方)+社会行业企业(第三方)三方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全方位评价。

(二)评价指标多元化

评价指标是衡量事物的角度或维度。当我们要衡量某个事物的价值时,要从该事物找到表征它的属性、特征的维度,这些维度就是评价指标。1998年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 《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其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要充分考虑教育质量的多元性,从课程教学的条件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三个角度,全方位地加以完善。按照这个观点,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则包含3个维度:条件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学质量赖以产生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过程是以教学条件为基础的,进而产生教学质量的主体内容,教学结果质量只是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条件质量的最终体现。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可以按照条件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这3个维度来确立。从条件质量这个维度来看,主要是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进行评价;从过程质量来看,主要对教师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评价;从结果质量来看,主要是对课程结束后,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按照以上的三个方面,高职院校就可以根据其内在联系设计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各指标的权重。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所谓的评价方式,就是评价主体在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采取的形式。在高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中,由于职业院校的性质和教师劳动的独特性,教学涉及因素多、实践性强,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于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单一的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评价活动的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也确保了评价活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随机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观摩、网上测评等多种形式。各个评价主体可根据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四)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活动逻辑展开和顺利进行的前提,没有评价标准,评价活动就失去了评价依据而无法进行。由于高职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特征,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就必须打破千篇一律的评价指标,构建起基于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首先根据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与课程共性和个性的特征将课程分为4大类9小类。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五)评价过程规范化

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规范化,就是要严格落实评价法规、严格遵守评价规程、严格执行评价标准。要保证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公开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就必须制定相关的评价程序。所谓的评价程序,就是指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活动所必须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包括组织活动的协调一致和有效控制;详细规定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操作规程和时间顺序及评价周期,以解决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的民主性与公正性、人才培养质量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矛盾。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需要构建基于课程的全方位、多维度、多元化、多层次评价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任何单一的评判都是不科学的,只有根据各类课程教学活动特征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对课程进行科学分类,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模式、评价标准,形成多元主体、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达到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利明,刘鹏飞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齐振彪.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275-276.

[4]赵绥生,赵居礼.构建高职高专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主体与客体[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9-13.

[5]商丽浩,张亚萍.中美两国大学学生课程评价表的案例比较[J].江苏高教,2005(02):49.

[6]汪长明.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246):15-16.

[7]陶红林,肖仁政.高职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584):47-50.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高职评价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