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翔
(常州交通技师学院)
现今,很多人一谈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俗称技校生),都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现代技校生的文明素养大不如前,不仅是自尊自重意识缺乏,更多的是缺乏对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尊重。技校生不自爱,在校期间就过早地谈恋爱;对父母不尊敬,经常有与父母打架、离家出走、彻夜不归等负面现象出现;在公众场合不注重文明礼貌,言谈举止粗俗。这些行为都大大影响了技校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差生”几乎已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代名词。提高技校生的尊重意识,使技校生得到应有的尊重,已是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做到社会和谐全面发展,必须把对人的培养与教育放到第一位,使个人能以平等和谐的立场,充分尊重他人、社会与环境,而“尊重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而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尊重意识与尊重行为是被动、缺失的,这种缺失恰恰表现为不懂得真正意义上的自尊和尊重别人。学校教育正是要立足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目标,推进“尊重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技校生家长文化水平有80%在高中以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更是凤毛麟角。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山区和边远农村。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尊重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家长自身对他人、社会和环境的尊重意识欠缺,给子女树立反面榜样,造成负面效应。
2.家长自身对子女尊重意识的培养缺乏重视,片面认为学习好就足够,忽视了对高尚品格的培养。
3.家长自身对培养子女尊重意识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对子女犯下的错误只能用打骂等方式进行教育,增加了学生对接受尊重教育的逆反心理。
另外,技校生单亲家庭比例也相当高,导致部分学生在情感缺失的环境下缺乏足够的自尊与他尊意识。
在这些情况下,很多家庭只能将对自己子女教育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希望能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尊重观念。经常能听到家长无可奈何地说道“对小孩,我们家长已经管不住了,希望老师能帮我们多教教!”
技校生尊重意识的缺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中考后,成绩不好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他们大部分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落后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
2.技校生普遍缺乏应有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奋斗的动力。很多学生感觉是被父母逼着读技校的,或者是由于成绩差感觉是被淘汰的人,进入技校后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很好的规划并为之付出努力,一些学生以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
3.技校生意志力较薄弱,不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不合理需要或不文明行为,缺乏追求高尚目标和文明行为的意识和动力。
种种原因,导致这些技校生自尊他尊意识相当缺乏。但是,即便如此,技校生仍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而完善自身,唯有加强自尊与他尊意识。所以,学校在培养这些学生技能的同时,对他们的“尊重教育”已必不可少。
学校,作为技校生尊重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日常生活与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尊重教育开辟绿色通道。
1.校园硬环境的布置。整齐划一的教学大楼,随处可见的青草、鲜花、绿树,振奋人心的横幅、标语,体现校园文化的橱窗,板报、宣传栏等。一座整洁优美的校园蕴含着学校作为一个最佳学习场所给学生带来的安慰与尊重。
2.校园软环境的改善。师生间亲切的问候,同学间纯真的友情,“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不绝于耳,微笑布满每个人的脸庞,井然有序的学校常规生活和学习,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无处不在。
首先,学校对学生尊重意识的教育不再单纯停留在老师对学生的口头教育上,学校要凝聚学生和家长多方面的合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尊重教育,可以从“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为培养起点,在他尊重中首先培养对生身父母的尊重意识。
其次,老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也可通过家访,开设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帮助一些有需要的家长解决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技巧。
再次,也可让学生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与自由,让学生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被尊重,更有助于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个人的尊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技校生由于其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等特点,对他们的尊重教育仅靠环境渲染,感恩意识培养等精神层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尊重教育要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对技校生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仪表仪容等各方面,加以规范管理。明确的校纪校规,严格的宿舍常规检查,量化的操行考核条例,以及适当的奖优惩差都对技校生日常文明习惯的养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毫不松懈的日常规范管理,即使是意志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对其有敦促作用,促使其规范自己的行为,文明自己的言语。
只有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内心压力,才能在校园以外有实践尊重意识的自觉。
任何良好思想品质中如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因素,都需要在反复的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和深化。尊重意识的培养也不外乎如此。因此,作为学校,就应选择贴近生活的尊重教育内容,强调学生自觉投身实践。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社会活动:清明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献爱心活动,等等。
为了让学生体验尊重环境,尊重自然,可以让学生参与校园内和校园周边公共基础设施的清洁打扫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美化校园设计方案等活动。
内化尊重素养,强化尊重实践,形成尊重习惯,提高技校生的尊重意识,让技校教育走向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和品德教育全面发展的新征程!
[1]徐新泉,潘新华.开展尊重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韩铮.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若干心理问题的思考.社科纵横,2006,(09).
[3]徐文祥,薛万霖.高中生“尊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科研,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