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创业商业化的运作模式研究①

2013-08-15 00:49哈尔滨广厦学院孙华
中国商论 2013年3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大学生

哈尔滨广厦学院 孙华

黑龙江财经学院 汤杰

民办高校肩负着为该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它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开展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1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创业仍然处于初级萌芽阶段。以1997年清华大学开展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大赛”为起始阶段,创业教育在我国地方高校开展仅有十几年时间,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主要集中于实务层面,并未上升到理念层面,参与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部署院校,在地方高校开展的很少,尤其是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时间较短,相对于省部级高等院校来说,在创业教育的探索、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1 创业观念问题

首先,民办高校创业观念缺乏,创业目标不够清晰、全面,整体概念缺乏。创业不是建立或运行某个校企合作的企业,把校外企业引进学校,学校挂名校外企业等面子工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为大学生毕业独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毕业生创业意识明确,创业项目定位准确;进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其次,创业理念不现实,大学生往往好高骛远,创业想法脱离现实,创业项目与实际创业能力不相符,另外,盲目选择项目,前期缺乏市场调研,选择项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进而造成好多创业项目在启动阶段便夭折,严重挫伤创业者的二次创业的积极性。

最后,个别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创业教育课只是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忽视创业教育在高校办学中核心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2 创业制度问题

首先,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一个完整的创业不但要有高校理论派教师和大学生的加入,还要从根本上将实际运行的企业引进来,包括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资金投入、企业提供创业便利场所。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课程形成体系,形成书面规章制度;而且现在民办高校由于办学者属于私人办学,片面强调赢利问题,在扩大招生上、高校创收上大下功夫,导致对创业教育不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创业教育课程彼此孤立,缺乏内在联系,很难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好多学校还未建立创业部门,启动创业教育资金项目;创业教育往往挂靠在在学工部、团委、产业部、思想政治部等不同的部门下,使创业教育的实施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后勤保障。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尚未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课程,只是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一部分,显示课外活动的色彩。

最后,创业教育课程与当地经济建设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充分体现本地区的特色,只是泛泛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在解决实际就业、创业问题上起到作用。

1.3 师资力量薄弱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但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教师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缺乏实施创业教育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在民办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全职的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大多属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派”,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仅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精神,而且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实践教育能力,课堂教学局限于空洞的理论说教,更无能为力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

1.4 大学生创业意识尚显不足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创业意识的有无决定大学生是否能够勇于投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由于当前好多民办高校创业课程的实用性很差,造成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强,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再加上社会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的认可度很低,所以,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基本无创业意识。即使毕业后直接选择创业的学生,也是有个别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是由于某些家庭或者就业的压力下而被动选择创业的。据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的比重达到1.6%,毕业生半年后创业的比重只有33.7%,65%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受雇全职工作,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毕业直接创业的比例一般占20%~30%,所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明显不足,创业能力亟待加强。

2 校企合作及其在创业教育中的价值

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采取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和企业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以提高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宗旨,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匹配,进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校企合作最早来源于德国的双元教育模式,从发达国家的实际办学经验来看,校企合作是一种三赢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不但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工作能力、综合素养,而且学生在企业学习工作过程中,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本,进而降低了整个国家的能源的消耗,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对民办高校和大学生本人、国家形成了三赢模式。其在创业教育中的具体价值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从民办高校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到来必须要求企业办学要建立在寻求外部资源的基础上,进而推进民办高校的长期发展。美国学者斯劳特在《学术资本主义》指出,民办高校已逐步成为创业型大学,民办高校与企业、政府部门密切的有偿合作,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要与企业高度融合、高度匹配,高校市场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市场是影响和制约高校学术发展、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校企合作俨然成为民办高校生存及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从企业角度来看,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有助于企业再次创业的成功。相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企业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比学校更灵敏、更有活力,大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工作,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产品开发、产品设计、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等能力,而企业虽然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了一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但在一段时间内,大学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如哈尔滨广厦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与温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进行了校企合作,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知识,讲课师资不但来自于校内,部分还来自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优秀管理者和员工,每年香格里拉酒店会定期派一些部门经理和星级员工到学校做为其一个月有针对性的企业内训,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到了企业马上可以工作;后两年,学生会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企业会给学生少量的实习工资,大大节约企业人力成本。

最后,民办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企业生产销售与高校科研的良性互动,缩短了科研转变成企业实际成果的过程,并且最终推动企业的二次创业。

民办高校承担着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的新型人才的责任,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创业教育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此外,民办高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寻找利润最大化,降低大学生培养成本,此时寻求企业帮助,走校企合作之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培养大学生创业新观念的迫切需要。

3 基于校企合作的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策略

3.1 根据企业的需求构建多元化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学体制的改革,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规模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培养学生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基础与企业中的实践结合起来,逐步发展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业教育路线,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实际创业的能力,做到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的21世纪高等人才,新时期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必要性,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另外应该加强建设各大院校的实习见习基地,积极提倡学生走到企业中参观,提高学生的创业体验使得高校培养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复合型人才。

多元化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看:一是积极型就业形式,指学生在学校受到有针对性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能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意识的自主创业型人才,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总体要求;二是岗位就业,部分学生在接受学校专业培训的同时,可以进入企业的具体岗位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特定岗位上帮助进行“二次创业”;三是个人创业,具体指极少数精英学生和有创业需求、创业潜力的大学生,使其在高校创业实践平台进行个人创业实践,开创个人创业新的辉煌篇章。

3.2 注重素质教育,构建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与传统的专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在专业的教学环境中对创业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换句话说,高校的创业教育不是通过开设几节校外企业专家到校讲座课,举办几次学生创业技能大赛就能实现创业教育的系统目标。更需要将创业精神和内涵贯穿于整个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对于大一的新生要重点开设《创业重要性》、《创业基础》、《创业法律》、《经典大学生创业案例》等课程,对于高年级和特定专业的学生要开始《创业融资管理》、《创业营销》、《KAB》等课程,让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学到其专业领域的创业知识;最后,要做到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社团,创业工作室,假期企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创业环境中去体验创业。

3.3 建设校园创业文化,优化创业教育环境

首先,民办高校要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调研、创业座谈会,创业研讨会,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直接对话和沟通,传播创业理念,提高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业的激情和灵感,创建创业为荣的校园舆论氛围。

其次,民办高校要使用企业的资源,建立企业教育咨询服务网站和咨询机构,便于企业专家能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使创业教育深入人心。最后,民办高校由于经费自筹,所以,要大量地吸收企业资金的注入,建立创业激励的长效机制。对创业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及优秀创业教师给予奖励,完善创业教育环境的优化,促进创业理念、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形成。

总之,基于校企合作开展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是满足民办高校长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提供了坚实后盾。民办高校和企业通过“双师型”、“双基地”、“双理念”共同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才,有助于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就业,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加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1] 刘旭,叶巧先.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2005(1).

[2] 黄文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王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胡昌荣.校企合作与订单培养研究综述[J].决策管理,2009(15).

[5] 潘发勤.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学术资本主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企大学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大学生之歌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