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体系完备、功能强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本科层次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发展好、与专科层次高职教育衔接好、协同好至关重要。任君庆、王琪两位老师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路径选择》[1](以下简称《发展》)一文,从纵向的历史回顾到现实的认识分析,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思考,但是一些观点不够正确,有一些分析不够科学。现结合我国当前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商榷观点。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是高等教育功能从服务于政治需要到逐渐走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普及化的历史,也是高等教育自身不断变革组织模式持续改进机制的历史。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受到三种力量作用。
第一种力量是技术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创新进入革命化阶段,新技术在产业领域广泛应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工业化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率先加快发展技术与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大批社区学院诞生并快速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法、德、日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包括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地区)新加坡、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高举“技术立国”的旗帜,大力发展技术教育。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全力推进技术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教育重心从高中阶段上移到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第二种力量是教育民主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变革阶段,即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扩大高等教育机会的高等教育民主化阶段。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正义论》关于“公平”的理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影响,也影响到高等教育领域。社会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两项指标被国际社会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实现这两项指标的提升成为各国政府的政治责任,被落实到政策与规划中。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将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推进到大众化阶段。能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要求的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重要成果。
第三种力量是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持续改进的作用。教育发展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必然受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宏观系统的决定性影响,但教育也有其自身系统发展规律,这体现在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持续改进方面。博洛尼亚——纽曼——洪堡——“威斯康星精神”——马丁特罗大众化高等教育理论,这是一个大学理念变革的历史轨迹,同时理念变革推动大学组织模式持续创新,大学教育越来越由少数人的特权变为大众共享的社会服务。大学功能越来越全面,进而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 “许多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迅速变化促使大学要向更多学生提供入学机会,这种压力正迫使政府考虑采取诸如多元大学(multiuniversity)等新的模式,开设更多位置,并考虑允许更多的私立大学存在,更多的大学正在采取开放式招生政策”。[2]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FH)、法国的短期技术大学、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都是各国高等职业教育本土创新的成果。[3]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教育领域标准化建设,195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届大会通过《关于国际教育统计标准化的建议》,将教育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第三级教育通常包括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后的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即大学教育和非大学的各种教育与训练。[4]1975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批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第一版),二十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进行更新和修改,1997年元月颁布《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第二次修订稿,当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正式批准实施,这一标准中第5级教育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分为5A和5B两类,5A要求学习4年以上,相当于我国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教育,5B相当于目前我国专科层次教育。5A又分为5A1和5A2,5A1是侧重于基础理论的学术性教育,5A2则以应用性教育为主。[5]按照《发展》一文论述和国内许多专家对英德日美等国高等技术院校认定为本科高职教育的结论,可以肯定:中国四年制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高职教育。2011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再次修订,教育重新划分为0—8共九个等级,第6级为“学士或等同”,“通常是为了给参加者提供中等程度的学术或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使其获得第一学位或等同资格证书。本级的课程一般以理论为基础,但可包括实践的部分,传授研究的最新发展水平或最好的专业实践。传统上由大学和等同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这里的第6级教育相当于修订前的5A,分为学术和专业两类[6],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后者。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成果,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自身体系完善、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寻求生存发展之路的需要。
可见,《发展》一文所说“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对从业者技能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不断提高”[7]并不是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在各国出现的唯一原因,还有社会的、教育本身的原因。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这一段时间里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由于世界发展不均衡性,各国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我国在那个时代还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精英阶段,直至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一直是这样,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是这样,并不是“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各国和地区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适应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相继办起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8]许多国家至今也没有发展起立体衔接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我国就是这样。
《发展》一文提出“对于我国要建立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理论认识上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9]。事实果真如此?作为实践前导的理论或作为实践总结的理论如果解决了的话,实践中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实际上在今天的我国职教领域,并没有从理论上廓清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更没有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相关问题形成共识性理论成果。
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式话语,“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上并不是惯用概念,我国相关研究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来认识其内涵。”[10]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许多人认为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版的5B,如陈英杰的《高职研究中概念和问题的梳理》[11]、周志坚的《服务经济发展适时开展高职本科教育》[12]。这就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只能限定在2-3年学制专科层次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的纪宝成也认为“国内法律界定高等职业教育为大专层次”。[13]在政策领域同样几乎把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如在影响深远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4](教高〔2006〕16号)中,“高等职业院校”就是指高职专科院校。可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认识理论上并没有解决。
2.关于本科层次高职教育问题。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是教育重心不断上移,层次从低向高,逐渐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历史。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教育重心上移到高等教育。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美国二年制和四年制社区学院成为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仅仅十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超高速过渡,600余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和1200余所高职专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前面已经分析,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属于5A2。与美国二年制与四年制社区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是一类的话,都是高等职业教育,那么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同样也理所当然与高职专科一样,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但是,现实是所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律称自己为普通本科院校,没有院校公开承认自己的高职本科身份。有学者认为应用型本科转型可以实现建立中国的高职本科[15]。如果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高职教育,它还需要转型吗?
国际教育专家也认同中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家组在2009年《中国第三级教育发展考察报告(摘要)》中提出:“随着第三级教育参与人数的稳定上升,意味着进入学术型和职业型(尤为重要)教育领域学习的学生背景更加广泛,由此,选拔学生的方式也应该随之拓宽。目前的全国考试系统以学业成绩为标准,招生的透明度较高,而且,全国统考系统的选择性较高,在第三级教育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但是,单一的选拔系统,强化了职业/应用型学习相对于学术/理论型学习的次等地位。”[16]在此,已经把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教育视为与学术和理论型相对应的同一类教育。
著名职教专家、华东师大石伟平教授提出发展与高职专科教育相衔接的“技术本科”,认为“当前中国技术教育学历的最高层次仍然局限于大专,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有无发展必要是关系到中国学制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17]。沈阳师范大学徐涵教授提出:“技术本科教育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至今技术本科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因此,从政策、制度及环境的视角分析了阻碍我国技术本科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技术本科健康发展的对策。”[18]这里的“技术本科”是与高职专科教育相衔接的高职本科么?如果是,它与6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究竟有没有这样的技术本科呢?
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可以检索到1597条结果,已形成一定理论热点。输入关键词“高职本科”只检索到79条结果(2013年4月14日16时检索),最早一篇是2001年,也就是说十二年多的时间里对这个领域理论研究平均每年发表论文不足6.6篇,这与我国高歌猛进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实践极不相称。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远远不足,很多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急需通过理论研究推动高职本科教育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有力支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大业,有效服务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确实存在许多影响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发展的实践问题。
1.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对职业教育的严重偏见,表现在:一是认为职业教育是淘汰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淘汰学生。二是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处于弱势地位。比如,至今普通高中还是考试选拔升学,中等职业教育早已经全面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即使这样,普通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不应求,中职教育机构生源逐年萎缩。以辽宁省为例,2012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各类学校880所,其中普通高中417所,比上年减少5所;中等职业学校463所,比上年减少21所。全省高中阶段共计招生38.2万人,比上年减少2.5万人,下降6.2%。其中普通高中招生22.8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下降3.3%;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5.3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下降10.3%。[19]三是职业教育毕业生大多是在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就业,大多数人无法进入管理领域岗位,职业教育无法实现人的社会阶层的流动,反而会使学生固化到底层岗位,不会对优秀学生产生吸引力。四是职业教育的低质量全社会有目共睹,这种质量形象靠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机构的自吹自擂是无法改变的。五是职业教育的层次断裂,导致职业教育学生大多数中职毕业或专科高职毕业后无法继续学习。因为教育部、国家发改委2006年规定:“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各地安排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本省(区、市)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的5%”,[20]这在用人单位把全日制普通教育作为人才招聘重要或首要条件的我国,意味着中职、高职毕业生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再接受普通教育的机遇,也就丧失了很多的人生机遇。这一政策一直执行至今,加剧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存有的偏见,也使得应用型本科用“普通本科”的标签自我标榜,否定自己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也使其办学出现严重的错位,忽视自身最需要加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虚幻地追求学科建设的丰富性,丧失自身优势,同质现象严重。
2.专科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衔接受限。教育部、国家发改委2006年文件使“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定位为“普通本科”,很难按照本科高职办学要求科学定位、科学发展,导致严重战略失误。同时,过低的升学率使大多数有意高职专科毕业后考取本科、继续全日制学习的学生,打消了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学的念头。这一政策对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据对辽宁省四所高职院校(其中一所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08、09级新生调查,对“毕业后是否打算考本科”问题,选择“是”的学生达到95%以上。2011年辽宁省高职专科毕业生96324人,专升本招生计划4065人,升学率为4.2%。而前面那四所院校08级3155名毕业生,实际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278人,报考率8.8%;考上34人,升学率为1.07%。2012年辽宁省高职专科毕业生88513人,专升本招生计划为5290人,升学率为5.9%。前面那四所院校09级毕业生3818人,实际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232人,报考率6.1%;考上88人,升学率为2.3%。巨大的反差可以看出:低升学率严重挫伤了高职专科学生的升学积极性。
另一方面,普通高中生源递减,在“宽进”的大政策背景下,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断下降。以山东省为例,2011年省属二本录取分数线文科512分、理科503分,[21]2012年就变为省属二本录取分数线文科450分、理科430分[22],即使这样,近两年应用型本科普遍出现完不成招生计划和录取不报到情况。山东省教育厅公布部分高校的新生报到率持续走低,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和民办本科学校、独立学院,2011年的报到率不足8成。该省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后,有43所文科、25所理科院校出现录取控制线上考生零投档现象。即使专科录取线降到了可怜的180分,该省2011年仍有超过4万个招生计划落空[23]。
尽快实现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的立体衔接,具有培养更多高层次技术人才、增强专科高职吸引力,增加本科高职生源规模、推动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现实意义。
《发展》一文认为:为抑制高职院校升本冲动,国家的教育政策陷入两个困境:一是一律停止高职升本的审批;二是既要打开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升学通道,满足那些有继续求学意愿学生的需求,还要避免高职院校变成本科院校的“预备机构”而淡化了其职业性。[24]这一结论也值得商榷。按照政策学理论,教育政策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是渐进式趋近合理目标的过程。所谓这两个困境,恰恰证明了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适切性。
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的普通高校从1041所增加到1792所,增加了72%,每年招生几乎以平均超过上年30%速度递增,国家没有更多财力注入创办一大批本科大学,已建成的本专科院校办学条件亟待改进。在这样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果断出台政策:2010年以前,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25]但是,自2006年至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由1147所增加至1280所,增加11.6%;普通本科院校由720所增加至1129所,增加56.8%。这期间增加的部分大多是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并没有像两位老师所说的陷入“困境”。这七年里高职院校完成了第一轮评估、建成200余所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内涵建设得到加强,高职院校更加明确办学定位,着眼特色发展。
政策必须适时变革,政策实施的条件变了,政策必然要做出调整。所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领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深化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出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升学政策。”[26]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一致性、连贯性与发展性。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标准仅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有笼统的规定,高等教育是“指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由国家、地方、社会办的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获取学历的高等教育活动”[27],至今没有建立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相衔接的标准,这给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国际化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现提出与《发展》一文不同的对策思考。
首先,要明确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内涵是高等专门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高层次专门人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2011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标准规定,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是与学术/理论型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与学术/理论型高等教育具有等值的社会地位。从培养规模与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上看,应用型本科,即高职本科,具有更大的需求和发展优势,就业率与上升通道也优于学术/理论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学术/理论型硕士,但是学术/理论型本科毕业生基本不可能考取专业型硕士。要实现应用型本科——高职本科与学术/理论型本科等值的社会地位。
其次,要明确并认同自己的办学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服务功能,内涵建设上应该加强重点专业、专业群、专业集群建设,转变传统本科的学科建设思路;办学模式上,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高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上,加强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科研上,重点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和新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第三,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要加大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投入,达到甚至超过学术/理论型本科的生均经费水平;二是引进一批真正优秀的技术型双师人才,建立优质师资队伍;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学习借鉴美国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全面技术能力;四是加强与区域产业群、产业集群的战略合作,在此基础上整合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引入产业力量实现专业群、专业集群的创新建设;五是严格控制人才培养每个环节质量标准。美国高校严格控制质量,实行“宽进严出”质量控制办法,学生毕业率仅仅在60%左右,保证高等教育的高质量。这应该成为我们下一阶段发展的样板。
第四,不要自我“矮化”,加强应用型本科——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优势、就业优势、发展优势的宣传,展示其特殊价值、特色领域和优势成果,让社会、企业、学生、家长认同应用型本科——高职本科等同于甚至高于学术/理论型本科的社会价值与地位。
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高职本科面临三个变化:一是高职专科院校数量及在校生规模牢牢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每年有300余万高职专科学生毕业;二是我国进入学历社会,用人单位重点招聘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三是高中毕业生生源持续递减,本科招生进入激烈竞争阶段,许多应用型的二本、三本院校大批计划落空,进入生存困难期。应用型本科——高职本科必须改变以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的招生模式,走多元化、多模式、多轮次招生的变革之路。一是将招生对象由重点面向普通高中转向普通高中与中高等职业院校并重;二是招生考试笔试与专业加试并举,采取适合职业类考生的升学模式;三是每年可以面向中职、面向高职、面向普通高中三个批次招生。这样既可以系统解决中职毕业生、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入高一级普通教育问题,提高中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进而提高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吸引力,还可以建立中高职升学的立交桥,同时区别于学术性本科,与其错位竞争,又可以突出本科高职培养高水平技术应用人才,有效实现其培养目标。高职本科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整个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提出并实施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这里的普通本科是指“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28]
1947年,美国通过《退伍军人就业法》两年之后,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一项调查指出:在许多行业,大学本科毕业生与二年制学院毕业生的合理比例应该是1:5。[29]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有1/4以上的毕业生可以升入国内、国际更高一级大学继续深造。[30]
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的实际,应科学设计区域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衔接的科类与数量比例。东部发达地区生产力水平高,对本科高职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入高职本科的比例应限定在三分之一。中部地区生产力水平次之,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入高职本科的比例应限定在四分之一。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高职专科毕业生升入高职本科的比例应限定在五分之一。按照高职教育区域管理的特点,以省域为单位规划高职本科面向高职专科招生的科类与数量。
在当前形势下,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再批准成立一批高职本科或技术本科院校,原因在于:一是没有这样大一笔投入;二是现在高校规模与办学能力已基本满足需要;三是这个非义务教育领域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现实政策也是这样;四是如果再成立一批高职本科或技术本科院校将带来高等教育严重的生态灾难;五是不利于国家推进高校内涵建设的长期战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实现纵向衔接,所以在2006年特定背景下制定的中职升高职和高职升本科两个5%比例限制的特定政策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必须适时调整,适度提高升学比例。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也要求我们取消对非应届高职毕业生报考普通本科的限制,满足已毕业的近三千万专科高职毕业生通过考试进入本科高职院校全日制学习的愿望,提供与应届毕业生平等竞争的机会。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放性的要求,也是建设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辽宁省2011年组织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等7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开发10个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拟由示范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共办本科高职,[31]但没能实现。2013年辽宁省专升本政策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将报名范围扩大到高职高专应往届毕业生,[32]具有政策创新的重大意义,产生广泛影响。
国家教育部门应尽快出台文件,等同认定2011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作为国内教育分类标准,解决教育发展中类别与层次混乱问题,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无障碍发展。
从发展本科高职教育存在的理论、实践与政策问题可见,我国对发展本科高职教育缺乏重视,不仅教育实践者不重视、理论研究者不重视,教育政策制定部门也不够重视,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最重要的《“十二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选题》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2012年度《课题指南》中我们找不到一项与本科高职教育或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关的题目,这种情况严重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发展。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教研究部门都应该引起重视,全面加强这一领域专题研究,科学设计本科高职教育发展路径与模式。
[1][3][7][8][9][24]任君庆,王琪.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3(04):52-55.
[2]珍妮·H·巴兰坦.教育社会学(第五版)[M].朱志勇,范晓慧主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36.
[4]余雅风.美国第三级教育法的渊源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04):26-30.
[5][29]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50, 92.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Z].2011.
[10]周建松,唐林伟.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十年(2001-2010)[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
[11]陈英杰.高职研究中概念和问题的梳理[J].职业教育研究,2006(09):26-30.
[12]周志坚.服务经济发展适时开展高职本科教育[J].交通职业教育,2012(03):22-24.
[13]纪宝成:市长市委书记孩子几乎不上职业院校[EB/OL].http://edu.qq.com/a/20130415/000172.htm.
[1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16 号)[EB/OL].http://sgy.mca.gov.cn/article/jxgz/200909/20090900038657.shtml.
[15]鲁武霞,张炳生.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向高职本科转型[J].江苏高教,2013(03):139-141.
[1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家组.中国第三级教育发展考察报告(摘要)[J].中方项目组翻译,王英杰、范文曜审改.研究动态,2009(04)。
[17]石伟平,徐国庆.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57-60.
[18]徐涵 .阻碍我国技术本科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21-24.
[19]2012年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lnen.cn/secpage.htm?actionType=viewjsp&id=18444.
[20]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教发函 〔2006〕4号)[E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dh/200606/20060619/516045.html.
[21]2011山东二本高考录取分数线查询[EB/OL]http://www.51test.net/show/1701140.html.
[22]2012年山东高考分数线公布 (一本二本专科)[EB/OL].http://gaokao.gaofen.com/article/292443.htm.
[23]刘道彩.不怕高校倒闭,就怕没准备[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5734426.html.
[2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wgk/2005-11/09/content_94296.htm.
[26]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303 19092430232&cata_id=N002.
[27]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S].
[28]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EB/OL].http://www.3773.com.cn/gaokao/jiangsu/594793.shtml.
[30]刘家枢,申珅.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发展经验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05):90-95.
[31]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确定组织开发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通知[EB/OL].http://www.lnen.cn/secpage.htm?actionType=viewjsp&id=15339.
[32]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职高专应往届毕业生升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zsbks.com/html/news/2013-3-2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