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3-08-15 00:51
职教论坛 2013年13期
关键词:集群职业院校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呈现集群化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类型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产业集群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一些集群企业在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时,高职院校很难提供产业集群企业满意的高职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输出”与集群企业的人才“输入”不能有效匹配,为什么高职院校输出的人才与集群企业需要的人才不能很好的对接呢?

一、产业集群及集群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产业集群的特点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它通过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使该产业在该地区的发展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只有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才能称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企业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是围绕某个或某几个产业集聚起来的,产业内部的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合作生产。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常见的是以供应商——客户作为联结模式,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在配件生产、成品装配和销售之间构筑了一条产业链,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了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该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已具备了组织的一些特征,集群企业最根本的联系纽带是竞争合作关系,这是集群企业保持活力的源泉。集群互补性的合作关系使得相关企业形成了一个体系,如生产链、价值链、生产体系、生产综合体等,强化了生产者在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群也成为了某一区域内的主导产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产业集群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基本要求

产业集群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其特有的产业特性和行业特性。课题组对以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公司为龙头的硬质合金产业集群和以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核心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调研中发现,这两大产业集群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尤其需要那些能够熟练操作先进设备的生产一线技能人才,而集群企业却在区域内的高职院校无法招聘到自己满意的高职毕业生。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对集群内企业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基本不熟悉、不熟练,企业还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再次培训。比较我国其他区域的产业集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总结对产业集群企业的调研结果,产业集群企业对高职人才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熟练的实训和实习;二是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和岗位技术的熟练程度是要经过大量的实习实训才能培养的,高职学生在学校培养过程中是经过了实训,但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满足不了产业集群企业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实习实训与产业集群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没有有效对接。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高职人才培养对实训基地的要求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先导,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以行业科技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1.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要求。实践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集群对接的平台。相关研究表明,高职教育的发展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区域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专业体系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应该设置与产业集群对接的专业群,创建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训实践基地。产业集群企业在一定区域形成规模化生产,成为一种特有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各种生产设备之间又相互联系和依赖。这种产业链生产要求高职人才在实训时也要系统化,只有形成系统化,才能成功对接产业集群的规模化。产业集群企业在一定区域具有战略联盟的特征,即具备一定程度的网络特性。这一网络是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一个动态、开放的网络系统,具有网络性、多样性、动态性、开放性、协作性等特点。如果职业院校与产业集群的对接具有网络属性,那么职业院校和企业都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其中既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有职业院校与职业院校之间、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区域性的高职院校和产业集群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网络关系。

2.高技术新设备要求。产业集群企业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发展目标,集群企业为了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技术创新,经常会更新设备和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如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设备老化,没有用高科技含量的先进设备进行充实和更新,势必会对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提高造成不利的影响。产业集群化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内容提出了科技含量的要求,其实训项目要反映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涵盖最新技术和工艺,提供最先进的实训设备以及与集群企业生产现场融合的实训环境。

3.实训基地教师的要求。产业集群对高职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给实训基地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产业集群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教师一方面要具有教书育人的能力,掌握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学习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要具有更新设备、使用设备和维护设备的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迫使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实训教师。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显然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职人才走向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经阶段;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没有大量实训就不可能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也不可能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国内实训基地建设分析

国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分为三种模式。

1.从属高职院校的学校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训基地由高职院校统一管理,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存在许多问题,如实训的教材跟不上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变化,尤其是跟不上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发展;教师对新设备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对新技术新产品不太了解;学校投入资金有限,致使设备老化,现有的设备得不到更新,这样高职学生与产业集群企业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2.从属大公司大企业的企业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训基地由企业统一管理,能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提供给高职学生实训,能够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但大公司大企业不是很愿意接受高职学生进行实训,主要是担心高职学生参与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影响产品的质量,损坏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政府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重视不够,投入很少,企业不能提供学生更多的实际动手操作机会,实训基本是处于观摩的状态,走马观花,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高职学生就业后还需要重新培训,企业职业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3.从属于政府的公共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公共实训基地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建设和管理,功能定位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两大特点。公共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投资建设,供多家职业院校共同使用的公共实训基地。由于这种实训基地需要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许多地方没有形成规模,基地数量较少,培训规模有限。另一种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是各类纪念馆和各类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观摩和实践。

(二)国外实训基地建设分析

国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就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而言,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各具特色,是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德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由联邦政府、州政府、行业协会、中小企业联合设立的培训中心,整合了多方面资源,投入行业领先的技术和设备,解决了企业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跨企业培训中心”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员接受职业能力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双元制”的一个补充,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外的第三元。

2.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TAFE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TAFE”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训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实训现场与教室设在同一场地。澳大利亚政府全额投资建立了许多实训基地,而且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准较高,使学生通过专业技能训练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从而保证“TAFE”培养目标的实现。TAFE学院建有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由于有政府的投资和企业的赞助,实训基地不仅设备数量充足、设施完善,而且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为实践教学创造了必要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室就是实验室,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教室里一般摆满了教学用具及一般性试验设备,边讲边练。学生的实训操作教学都在实习车间进行,实训基地业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这种建设模式方便了学生的实训,提高了实践教学效率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随着区域产业集群的兴起,整合区域高职院校资源,与产业集群企业共建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将成为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由政府统筹协调和规划,由政府、产业集群企业、职业院校等机构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多种投资渠道进行投资建设的实训基地。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具有功能专业、技术先进、内容综合、环境真实、基地开放等特点。

(一)建设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的依据

1.产业集群促使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走向集群化。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聚集在一起,在同一产业链上的专业进行整合集中建设,同一城市的高职院校的相关或相近专业进行整合。专业集群化建设在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并进而带动实训体系的变革,专业之间应该彼此联系和相互促进,整合相互的资源,避免造成浪费,为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我国现有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存在的缺点为高职实训基地社会化提供了契机。由于国内的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许多的不足,为实训基地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建成后,学校不需要再为设备老化等担心,企业也不再为高职人才的职业素养不能满足需求而发愁。在区域内职业院校和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化的实训基地,学校直接与独立的实训基地沟通,公司直接向高职职校和实训基地提出人才培养要求。

3.高职院校由于经济社会产业集群化发展而失去行业优势,实训基地建设面临困境。产业集群出现之前,许多老牌的高职院校都基本依靠行业优势,依托行业的相关企业,实训基地问题容易解决,社会改革致使许多职业院校失去了行业的依托,如各地的铁路职院基本都脱离了铁道部,现在国家大部制改革,铁道部跟交通部合并,完全失去了铁道行业的优势。失去行业优势后,职业院校师生都面临很大压力,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教师面临招生、实训和实践等压力,特别是产业集群兴起后,实习实训基地更加难以通过行业来解决。

(二)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的建构

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性机构,不属于高职院校,也不属于大公司大企业,有独立的运作模式。独立的实训基地根据产业集群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专业集群的实习实训大纲,引进熟练的一线操作师资,独立编写实训教材,由独立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负责联系学校和集群企业的各种业务。由于产业集群化发展,高职院校也开始走向集聚,不仅在地域上连接在一起,专业建设也具有联动性和互补性。尤其是各地职教城的兴起,建设社会化的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优点非常明显。一是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的集群,许多专业没有必要都设立单独的实训基地,可以整合区域内高职院校各自的资源。二是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企业的资源优势和规模化生产需求,实现教学、实训和就业有机结合,真正达到“零距离”上岗。三是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达到高职院校和集群企业双赢的局面。学校不再为实训的设备老化担心,公司也不再为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招聘不到高技能人才而发愁。四是社会化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提供高职学生的实训,也可以为本科院校提供实训基地,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员工、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机会。

(三)建设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的策略

1.立足于区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区域产业集群的兴起。建设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由地方政府、区域内产业集群企业、若干个高职院校、行业共同参与建设区域共享性综合实训基地。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均衡性,因此,高职教育应当按照区域分工来组织它的发展布局、专业设置、模式选择等,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不同的产业集群必然会产生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也要求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建设要与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适应,与区域产业集群相对接,培养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而不能千篇一律。只有坚持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的区域性和产业性,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也才能受到地方政府和集群企业的欢迎,得到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可以建在职教园区内,也可以建在工业园区内,既能承担学生实训任务,又面向社会、企业开放,校企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差、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

2.整合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发挥高职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建设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合作,有效避免同一区域实践教学设施的重复建设。依托产业集群,建设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能够进一步突出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企业的设备优势和基地开放办学的优势,辐射产业集群产业链的中小企业、职业院校,实现区域共享,成为区域内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和区域职教资源共享中心,发挥更强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在产业集聚区和高职院校较为集中的区域,创建一批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区域教学资源的共享,担负地区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按照互利互惠、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原则,在职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发挥各个职业院校的特色优势,合理分工,建成技术先进、环境真实、作用明显的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

3.融于企业元素,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企业的主体作用。任何产业集群都是人力和物态的集聚,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作支撑,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集群化产业。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产业集群,对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进行优化。产业集群规模大,人才需求数量大,需求人才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同质性高,这为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条件。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集群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职业技术培训是为集群内的劳动力提供智力支持,为集群企业提供良好的技能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德国、丹麦,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大部分集群企业的职业培训工作。企业是使用技能人才的主体,但同样也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因此,确立产业集群企业在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寻求自身发展的内驱要求,是基地追求多元化投入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机制。产业集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把实训基地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之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4.建立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是一种新型的技能训练组织形式,是独立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化实训场所,因此,其运行机制必须由政府、产业集群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形成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内,政府、企业、学校从各自的需求和职能出发,相互作用,互惠互利,从而形成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以政府为主导,不仅指在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政府要增加投入,搭建实训的平台,而且还包括政府对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统筹规划等功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产业集群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各自的资源优势。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按照市场化标准进行管理与运行,实现独立核算,建立一个由各方参与的理事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组建一个高效精干的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管理、运行和核算,根据需要以外聘的形式聘请专业技术队伍,以确保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真正发挥作用。

[1]朱军,毛晓桦.殷埝生.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8).

[2]王国光.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01).

[3]郑彤,逄立波.区域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2012(04).

[4]李国会,王晓东,林源.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09(11).

[5]赵政党.高校与产业集群对接的模式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6]张留昌,孔凡成.国外职业教育实习训练基地建设模式与启迪[J].世界教育信息,2010(03).

[7]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国外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06).

[8]李新生,傅家旺,冯光.关于产业集群与发展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湖湘论坛,2005(01).

猜你喜欢
集群职业院校基地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我的基地我的连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