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王志强、钟卫东在《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中撰文,文章在对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新思考。
传统意义上讲,创业是指创办新企业,创业者必须是企业所有者。1985年,Pinchott首次在其著作《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提出了在已建立的大型组织内进行创业的理论,即内创业理论。这里所说的内创业,即指岗位创业。基于高校创业教育视角,“岗位创业”一词更能明确体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取向。开展创业教育,既要培养自主创业者,又要培养岗位创业者。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项目还只是侧重于自主创业者的培养,这是创业教育的一个误区。
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将不仅仅以培养自主创业者为目标,更是要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融入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和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掌握从事未来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融入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为出发点;2.以绝大多数高校在校生为培养对象;3.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教育目标。
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将突破传统创业教育的模式,把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创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两个热点问题紧密结合,紧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创业类通识课程培养、专业类创业课程创新与渗透以及岗位创业实践教学衔接等方面进行创业教育的整体构建,推动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提升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甚至学校外部多方面利益关系。作者在借鉴当前已有的高校创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四个方面:1.满足不同类别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设计;2.使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持续性设计;3.推动创业教育机制创新的长效性设计;4.形成专业教师内源性支持的引导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