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其 周 伟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大学生创业教育而言,它是指以开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其进行创业实践行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知识、精神、素质、技能和能力,是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教育行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递增,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缓解这种逐渐增加的就业压力,各项政策不断出台,然而收效不大,因此,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推动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显得迫切需要。从长远考虑,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够实现自我就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社会,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行业和新的就业岗位,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就业,从而不断缓解高校就业压力。
综合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知识面广,知识的融合度高,创新能力强。大学生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通过创业教育提供的实践平台,使得大学生能在校园内得到相关锻炼,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提前接受社会的考验,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核心素质,为走出校园后实现自我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各领域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严格以及苛刻。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而且还培养和提高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奠定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使其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创业能力,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创业家。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各类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想要改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自主创业无疑是最具活力、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活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充分发挥年轻力盛、激情饱满和创造力强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校友资源。由于各种制度的约束,许多大学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往往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新思维受到抑制,甚至使得大学所学无所用处,而自主创业恰恰创造了这样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是他们实现自己人生宏伟规划、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必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理工科学生的就业率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来说,明显偏低。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大力开展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题研究,积极探索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就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课题。
我国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理念是在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规划》中,至2002年,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了推行创业教育的实质性工作。至此,国内许多高校纷纷效仿,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活动。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不仅有了创业教育,也有了创业实践,还有了创业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些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与国外一些高校相比,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权威教材体系、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的现实问题。再次,我国有关部门对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没有提高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而仅是简单的作为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出路。在我国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体制中,教学模式还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甚至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我国创业教育开展面不广,只局限于少数学生。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带有浓厚的精英化痕迹,而且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也以举办创业大赛居多,包括高校设立的一些 “创业俱乐部”、“创业园”以及各种形式的“创业班”都具有极强的选拔性,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成为“看客”。
与文科相比,理工科的专业性更强,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使得理工科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强调专业对口,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空间。近些年来,我国理工科专业门类日益健全,专业发展方向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而且多数专业发展的势头也愈加强劲。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巧和专业技能,甚至有些同学还获得了个人专利或发明,这些成就则构成了他们今后自主创业的专业优势。由于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择业多元化的趋势也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逐渐看好自主创业。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国理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并且从思想上、心理上、知识能力结构上加强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与训练,把大多数理科大学生培养成适应实际应用部门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性人才。而工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理科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工科则偏重于技术应用与实践操作。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将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明确了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
理工科学生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理工科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他们事业心和进取心、开拓精神的教育。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开设理工科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技能,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观变化的需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思想,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之一。创业教育并不是教育每个大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要使那些有创业愿望和创业环境的大学生,敢于走出第一步。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轻视人文社科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学生入学要求严格,然而出校审查却放的较松。而这些现象在我国理工科高校中尤其突出,这就导致了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缺乏,实践能力不强,学有所成者不多,毕业生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因此理工科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力争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改变这一教育模式的缺陷。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实施的主体,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也应是创业教育实施的主要成员,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对辅导员创业理念的培训,使之真正成为创业教育师资的主体。另外,基于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创业名师来论坛讲座,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传授创业之道。应通过多项措施,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以确保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大学生要创业,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创业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业品质、增强创业能力。理工科高校应该设立大学生创业教学课程大纲,把创业心理、技能、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营销知识和财务知识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一起,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统一的学科体系。创业知识是实现创业的理论基础,我国高校应通过创业课程体系的开设,加强学生创业知识水平,积极培养高水平的创业人才。
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搭建多种实践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创建校园内部的实践基地。例如建立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以及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等。通过这些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得想创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分享更多的创业经验。
大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一是政府应该放宽高校创业教育限制,积极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开绿灯;二是社会企业应该积极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帮助,吸收高校学生来企业实践,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三是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基金,研究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创业教育投入计划。四是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即关于创业教育的实施方面和大学生创业相关优惠措施及创业平台的搭建。五是学校关于创业教育的扶持措施与政策应该长期化、机制化,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体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通过这些长期有效的政策的扶持,才能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经验不充分,制度不够完善,教育理念偏重于精英化教育,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狭窄,培养效果不够显著。因此,创业教育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扩大创业教育的实施面,转变“选拔”制度,实现大众化教育。只有扩大了创业教育的实施范围,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才能造就更多的创业精英,加快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素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高校应该大力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精英。
[1]胡瑞仲.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赵洪恩.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2(08).
[3]陈炯.解读大学生创业的关键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3).
[4]程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陈辉.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及培养对策[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03).
[6]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7]张丽君.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9).
[8]华春革,王晶晶.浅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由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9]王豪.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