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产学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

2013-08-15 00:51张澍东
职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产学基地实训

□张澍东

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教育源于美国,其目的是为破解理论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问题而产生的教育机构与企业基于共同利益展开合作共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产学合作将日常理论教学进程与比照企业运作模式的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导师有序的带领学生跨越学园进入社会展开有针对性的实训活动,以获取有用技能,此举可使得学生明确认知企业的现实用人条件,以便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更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需求相结合,提升就业素质及能力[1]。再者,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可促进教师将学生在实训工作期间的诸多问题反馈回课堂教学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绩效水平。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意义深远。其一,建设产学结合校外实训基地是落实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方针的切实举措。与西方职业教育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根本性问题在于理论教学占据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教学严重不足。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克服国际爱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力度有限的不足,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改善学生实习硬件设施与设备,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其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高等教育服务供给趋于相对饱和,各高校围绕争抢生源展开全方位竞争,其中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校间激烈竞争的主战场。但受制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有限的桎梏,其有限经费难以在支付学校日常开支基础上,在投入巨资做实训基地的建设及维护,故此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并以投资多元化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以破解学校资金紧张之困[2]。其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的基本保障。鉴于当前教育主管部门以就业率水平指标作为考核各高校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实训与员工培训相融合,通过教学单位与企业组织的密切协同,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水平的同时,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符合其实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产学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方兴未艾,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如理念陈旧、制度缺失、师资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有待逐步完善。

(一)建设理念陈旧制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空间

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过程中所秉持的建设理念陈旧是制约实训基地建设效能的关键。其一,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的实用效能认知水平不足,使实训教学定位偏离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导致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实训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学生通过实训教学所获得的动手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由于近年高校普遍扩招,导致各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学校决策者因之将有限的办学经费投向校园的美化建设和教职员工的福利提升等方面,使得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于高校扩招,严重制约实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承袭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固守传统条块化管理模式下的教育主管部门所划定的教学空间,缺乏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方式拓展学校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动力和经验。当前高职院校重视主管部门拨付经费搞教学,轻视利用市场化机制调动社会资源拓展教学空间的做法,严重阻滞高职院校的校外产学协同实训基地建设。其三,若干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尚存重视理论教学,轻视职业技能训练的固有教学理念,认为高校主要负责课本教学,而实践能力培养的责任应当归于社会及企业。该理念漠视学生对于自我能动性发挥的需要,忽视学生自校园至社会间的过渡阶段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故而难以取得学生对教师及教学工作的较高满意度。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其知识学习规律沿袭着从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反馈理论的螺旋进步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基本学习规律,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间找寻恰当的均衡点,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多元管理主体降低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水平

当前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主体分散,企业和高校间围绕学生实训教学方法及内容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从而影响学生在校外实训教学进程的有效展开。其一,高职院校内部涉及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及各二级学院等多间单位有权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各管辖权间交叉管理,相互牵制,影响其管理效能。鉴于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的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存在显著差异,擅长校内教学工作管理的部门及专门针对校内教学工作管理的规章及制度不适应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在复杂多部门交叉管理现状下,有必要通过理清管理机制,建立简洁、高效的新型管理体制,以强化高职院校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管理[3]。其二,高职院校与实训基地协办企业之间围绕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存在不协调问题。对于多数高职院校而言,校企合作联办校外实训基地的办学经验不足,以教学为核心任务的学校与以盈利为中心任务的企业在组织基本运作模式上存在明显区别。校企双方应当基于共同利益,通过构建公平博弈机制的方式展开有效谈判,通过持续的利益磨合来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均衡点以推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师资力量不足制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效能

制约当前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实用型技术性人才,这要求任课教师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实用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满足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所需。其一,高职院校教师持有双师资质的教师数量有限。原则上高职教师应当具备从事本专业教学所需理论知识的水平又需具备指导学生实训技能的技术能力;现实中多数双师型教师实际表现双证型教师,其对工程技能的掌握更多体现于工程知识方面,对于具体动手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有限[4]。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选拔与任用应更多从偏向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实效维度来考量。其二,部分高校为弥补实训教师技能水平的不足,依托本地企业及事业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积极从本地对口企业聘用专业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具有胜任教师岗位特质的一批资深技术骨干进入实训教师岗位。但由于这批企业资深骨干人员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规律的把握尚存不足,直接影响其将丰富实践经验与高职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效果。为此有必要对上述两类教师展开针对性培训工作,以互补余缺,相互促进教学绩效的提升。

二、高职产学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路径

(一)革新校外产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产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应当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基地按市场化规则运作,并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式调动社会热心教育事业的经济力量合作共建校外产学实训基地。其一,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建设校外产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基本理念。部分高职院校摒弃教书育人的办学理念,在彻底教育产业化思想的指导下将校外实训基地作为学校拓展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调动学生为学校利益免费打工,而学校则成为劳务输出供给者。这种产业化经营教育事业的理念并非高职办学所应秉持。高职院校应以教学任务为中心设计实训基地功能,将实习基地开拓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宝贵教学资源。其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渠道筹集实训基地建设所需资金,构建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机制[5]。实训基地的建设费用高企,其运作费用更是耗资巨大,高职院校财力有限,单靠财政拨付款难以承担实训基地的建设及维护工作。即便由财政拨付及学费来支撑基地建设,其购进设施与设备也会因技术进步而迅速丧失实训利用价值。故此高校有必要深化与企业合作层面,利用企业既有设施与设备的冗余生产力开展实训工作,不仅可以获取实习基地运作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而且可以扩大高职院校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学生求职成功率。企业则可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提升冗余设备利用的边际收益,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际运营的方式选拔优秀毕业生,并且可与高校教师就生产科研及企业员工培训等事宜展开深入合作,为企业员工建立终身学习机制。

(二)创新产学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市场化管理机制

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方可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纳入正轨。鉴于校外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有别于日常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因此学校管理当局应联合企业成立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基于对基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分散使用原则,将实训基地的重大资产决策权统一到校企联合委员会来执行,具体的实训设施与设备及学员的管理权限则下放到直接承担实训教学任务的单位。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应当以市场为导向来构建,坚持以市场化运行机制来实现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经济力量筹措建设实训基地的必要资金。实训基地建成后的运作过程仍需借助市场力量来实现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围绕生产加工过程及设备与学员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应严格依据市场规则来进行,并构建校外实习基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仿真经营体系。

(三)审慎选择合作企业以确保实训技术的先进性

实训合作企业素质是决定校外实训教学成败的基石。通过审慎选择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的实训设施与设备;并确保实训技术的适度先进性,以适应学生毕业后的长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为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获得真实的操作能力培养,应与企业协商将实习生安排至生产与服务一线岗位进行实战性训练,为学生创造贴近未来就业岗位的实践氛围的实训环境,并基于此展开对学生的关键技能训练。高职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重视伙伴企业的技术先进指标。校外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未来长期职业生涯所需技能提供基础性培训教育的场所,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所接触的技术与设备较为落后,将影响学生远期的岗位适应能力,降低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个人价值的实现。故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当与具有新工艺、管理新理念或有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展开合作,确保实训课程在技术层面的前瞻性,为社会培养具有适应技术进步能力的学习型实用人才奠定基础。

(四)强化高职校外实训基地导师制度的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强化双师型是确保优良实训教学绩效的有效途径。在选择考核高职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的指标选择上,高职院校应重点关注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能力两个维度指标的重要性。双师型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可从三个渠道来获取。其一,从既有理论教学教师中择优选派进入企业实习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该方式可整体提升高职教师的双师授课能力水平,并利于教师将实践技能教学融合进课堂教学中。其二,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迅速补充实训教学岗位。其三,从合作企业中选聘企业技术骨干员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并进入校外实训基地担任实训指导教学任务。第二,高职院校应制定经济激励政策,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结合课题研究,并按专任教师业余科研与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诸如产学技术研发、新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果给予经济激励。第三,运用导师制指导校外实训基地的学员教育工作[6]。导师制的优点在于由导师对学员在一定期间内的全程学习进行监控,实现理论学习内容与实训内容的全程嵌入,相互贯通,确保学生所受教育进程的有序展开,以克服传统教育模式下各任课教师相互协调不足对教学效能的抑制。全程导师制的特点是依据专业教学特点及教学进度持续展开实训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实现有机的无缝链接,各实训教学内容间相互关联。

[1]李琦.利用“双循环”模式建设校外合作实习基地[J].职教论坛,2011(14):59-60.

[2]刘辉.对高职顶岗实习教育工程的理性剖析[J].职教论坛,2011(29):24-25.

[3]潘立.物流管理的产学研资源整合实训教学模式[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68-169.

[4]俞位增.基于“教学工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18-20.

[5]蔡伟华.以股份制形式构建高职校外实训基地[J].职教论坛,2010(32):7-8,11.

[6]刘斌.导师制全程柔性实训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147-149.

猜你喜欢
产学基地实训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模式探讨
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民生班”为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