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营销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2013-08-15 00:51杨水华徐照兴
职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订单式服装校企

□杨水华 徐照兴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服装业已开始由“贴牌加工”逐步向“自主品牌”转变,这就意味着企业自身品质在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在我国6万多家的服装企业中,市场营销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已经成为服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服装行业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营销技能和现代服务意识的营销人才。

目前各高职院校大多都是采取传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这种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的不足,如专业培养方向单一、培养目标偏离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实践课程设置不足、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等。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为广大职业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院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发展趋势,不断促进教学改革,把对学生的培养与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培养的人才也就能更好地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签订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实施人才培养,在培养结束后,合格的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一种培养模式。其内容涉及合作发展规划、合作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合作理论研究、招生就业、教学实习等方面。它是一种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既节省了教育资源,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拓展了学校生源。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使教育服务于产业,产业回报于教育,产业与教育有机地结合,校企互动从而形成了“人才的生态链”。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益: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于企业的作用

首先企业可以依托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定向培养公司急需的各方面专业人才,为企业自身提供对口的人才;其次“量身订做”的人才能更直接地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化,降低了培训成本,节省了培训时间,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如果按照常规发展,企业招聘毕业生,需要花一段时间对其进行培训与指导,而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带来了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企业由此会对高职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信任,关注高职教育的程度会更高。真正实现“双赢”。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于学校的作用

对于学校而言,面向市场和企业实施“订单”办学,学校就可以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准确定位,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都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做文章,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订单式”培养,高职院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能够借助用人单位的资源优势,弥补专业课教学的不足;还能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学效益十分明显。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于学生的作用

走“订单式”人才培养之路,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业进步,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化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职业实践的认识,帮助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一方面,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为希望从事的职业去学习。另一方面,能拓宽学生就业的选择途径,为有针对性地教学、实训、实践、就业选择提供渠道。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下,可以促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有极大的帮助。

三、服装营销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的实践

2006年,我院初次将服装营销专业作为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专业,由于当时对“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运作缺乏经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2007年,我院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工作,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服装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工作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全力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新模式。从2007年到现在,我院先后与雅戈尔、361°、CBA、劲霸、七匹狼、金苑、好孩子、报喜鸟、诺奇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共建立40余个营销订单班,在不断的尝试、实践、总结与反思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我院特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之路。

(一)科学论证,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理念是“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这是指引高职教育发展的灯塔。我院在确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以此理念为基础,对服装行业的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以往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发展提出了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营销岗位工作需要的具有发现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和管理顾客需求的职业能力创新型营销合格职业人”。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岗位方向具体可分为:营销方向:导购员 (储备干部)→副店长→店长→区域主管→直营部经理;商品管理方向:数据分析员→区域主管→商品经理;销售管理方向:销售专员→销售主管→销售经理;渠道管理方向:市场督导→区域主管→大区经理;以及零售管理方向:陈列、市场督导、培训等。

(二)系统规划,设计培养方案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从学生刚进校就开始,学生入校后,由企业和学院联合进行选择性的组合班级,通过学生入学成绩、面试、企业自己出题考试等手段,选取20-40人组成营销订单班,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四个学期在学院学习必修的文化理论、专业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等课程,这段时间主要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学习,并在各寒暑假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第五学期,学院和企业将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安排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学生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并由企业给予实习工资。在企业的生产性实训中,评价考核由企业组织实施,学院作为参与者参与,每个学生每轮岗一次,都由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员,对上一轮实训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记入毕业总评中;实习结束时,以用人单位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应变能力进行评估。

(三)注重应用,开设多元课程

人才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依靠课程教学来实现。我院在考察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学院现有条件和专业发展,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将服装营销的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语文、体育等;第二模块是专业基础课,包括服装色彩、服装款式、服装材料等、营销基础;第三模块是专业技能课,包括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渠道管理、陈列与展示、推销技巧等;第四模块是技能提升课,包括订单企业文化、沟通技术与顾客应对技巧、导购技巧、店铺管理、服装商品管理等。其中前三部分主要在前四个学期完成教学,第四部分课程是安排在学生寒暑期顶岗实习后,也就是第五学期进行讲授,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之比大约为4:6。由此四个模块组成的多元化课程,既兼顾了基本知识的传授,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狠抓实践,培养操作能力

“订单式”的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有机会深入实训基地的生产一线进行技能学习,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立足课堂教学,结合实习基地的实践,再辅以各类竞赛与比赛活动,构建起了多元立体的培养途径,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课堂教学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它包括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块。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教学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吸收、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中,无论是理论课程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组织他们开展协作式学习,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既强调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应用,又注重与后期的定岗实践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实验室等教学设备,灵活运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信息化平台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动手能力。

我院一直注重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多个校外服装企业签订合同,建立了坚实而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以致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院已有近50家校外服装企业营销实习基地,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国百强服装企业,校外实习我们只是安排在寒暑假以及第六学期,其它五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主要依托学院的商务实验室(它包括了贸易部、电子商务部、会计部和商务洽谈室等)和引入校园的服装品牌专卖店(如金苑、阿仕顿),这些服装品牌专卖店的管理、销售、策划等都有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只是作为一种指导和监督人员身份,因此这种坚实而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除了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各类服装行业的比赛,也定期举办校内服装营销比赛和其他一些竞赛。这些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些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

通过这些培养途径,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促进其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让他们在学以致用中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并增强了人际沟通的能力,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业意识、就业心态也有了质的提高。

(五)多元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科学有效的评价是考核培养模式有效性的关键。我院对订单班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考核、作业以及考试等,此环节注重的是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与理解;二是顶岗实习中的评价,包括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身的评价以及带队教师的评价,此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三是毕业设计的评价,我院服装营销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包括实践过程中的市场调查报告、撰写营销策划案或者是服装专卖店的实际操作,此环节注重的是学生整体素质,强调的知识综合应用;四是毕业就业的评价,包括毕业生实习转就业的比率、企业满意率、毕业生满意率和毕业生家长满意率,此环节注重的是学生、企业、家长对培养模式的认同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同度。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根本,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才评价制度。

四、总结与反思

经过6年的探索,我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取得了骄人成绩,毕业生实现了高就业,并且实现了高位就业。在06年我们还在为找不到合作的企业而发愁,而今却有大批量的服装企业抢着与我们合作。自2007年至今,我院营销订单班就业率高达98%,企业满意率和毕业生满意率都在90%以上。在2010年得就业调查中,金苑订单班共有32人,目前留在企业的有31人;劲霸订单班共有28人,目前28人仍在企业工作;七匹狼订单班共有40人,现仍有38人在岗。实践证明,订单式培养方式具有培养模式系统性、专业建设前瞻性、课程开发创新性和教育过程发展性的特点,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为一体,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但是,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当企业的利益与学院利益和学生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应对、毕业生中途离岗退出实践的处理方法、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出现断裂等。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我们尚未制定出对应的制度约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另外,在实施对毕业生以及毕业生家长的满意率评价过程中,由于涉及的面太广而较难实行。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将在后期的研究中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合理化和规范化。

[1]周建松,郭福春.高职院校订单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

[2]陈智强.基于“定岗双元”的高职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3]李君.以就业为中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猜你喜欢
订单式服装校企
让人心碎的服装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订单式”培养绩效评价的构建及改进研究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