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钢琴基础课教与学的具体运用

2013-08-15 00:51尹勋锋
职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读谱弹奏乐曲

尹勋锋

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许多高职院校也引进数码钢琴设备,开设了数码钢琴集体课,但是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因为许多教师怠于研究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方法,在集体课上只是对学生例行轮流检查作业的工作,教学方法还是脱离不了个别课的模式,只不过是缩短了每个学生“一对一”的授课时间罢了。而习惯了在高考入学前接受个别课教育的学生们,面对这种打了折扣的教学心怀不满,以至于部分学生怠学现象严重。师生之间的怠学、怠教之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质量逐年下滑。

笔者认为,全国各大高校广泛受益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成功模式已有近20年,而部分高职院校却始终“置身度外”,导致学校的数码钢琴设备形同虚设。培养创新意识,丰富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正确疏导师生思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特点

最早在国内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的是李和平先生。他在90年代初期的中外音乐交流中,学习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音乐系罕娜教授的 “美国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资料和课例,在美国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他组织了数百人的实验教学研究。把学生们分成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程度的教学实验组,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历时6年四个阶段的实验证明,钢琴集体课在中国是可行的。基于国内的办学实情,李先生把美国的6--8人集体课,增至中国的18--20人,并编写了一系列适合钢琴集体课的综合性教材。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在于可对共同的知识进行集中讲解;能避免基础教学中的重复性教学环节;充分发挥集体互动效应。这一成功的课型模式非常适合为非钢琴专业或基础薄弱的大学入校新生开设钢琴基础课。大家在竞争与合作中,激发出主动学习的意识,可发挥最佳的自我学习效果,拓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产生一种疑虑,认为即便数码钢琴集体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在一堂课上老师要同时面对十几个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关注每个学生的问题,因此就很难保证教学的基本质量。他们担心学生在能力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钢琴根本无法实现集体课教学。其实这些教师还是在用个别课的思路来考虑集体课的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要搞清楚,“集体课并不等于集体的个别课,在课堂上学生并不只是个别地同教师学习,而是在一个共同学习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来掌握一些技术课题”。[1]

至于对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理解,应从客观出发,要看到不只是对音乐方面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它同样存在于人们对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如果一个学生在集体课上学习语文、数学反应较慢,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并不认为他不适合上学;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相同程度的 “迟钝”,我们便会认为他没有“音乐细胞”,不能学习音乐!为何学习音乐要具备特殊的头脑呢?许多人将音乐学习神秘化了,片面地夸大了个体差异在音乐教学中的影响,认为只要存在这种差异就不适合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但是目前任何一个学科的普及教育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出现的。

解决个体差异的关键是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中等程度的学生进度为主,激励促进落后的学生尽快赶上,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把多余的精力用来掌握更多的相关课程知识,以此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教学进度。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笔者在多年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运用了崔鸿源先生在2000年倡导的“概念式”教学法,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解决了非钢琴专业学生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进度难以统一、学生素质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等问题。使教学中所讲授的本质概念更为深刻、生动,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环境的相互影响下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钢琴集体课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

学习钢琴弹奏,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感觉上的体验。例如视觉、触觉、听觉等。正是这些感觉差异导致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内容难以统一。适当地运用“概念”教学,就能解决这一教学困难。因为“概念”是高度概括的,在正确掌握和运用概念时,所存在的只是掌握水平高低的差异。[2]正如学写字,如果写字的“笔划”概念不错的话,只存在“字体”工整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有效手段使学生牢牢掌握正确的概念,就能保证住集体课的教学质量。至于每个人在掌握概念水平上的差异,是可以在集体课相互间的比较、互动中得到改善的。这正体现了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优势。教师可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一些掌握学习内容的“必经之路”,作为钢琴集体课的授课重点。

(一)设计共同的“本质概念”作为集体课授课重点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其本质上的共性,钢琴教学也不例外。正确掌握“读谱”是从谱面认知音乐的唯一途径,它起到了学习工具的作用。由于非钢琴专业的学生接触钢琴晚,看谱慢,没有建立良好的视奏能力,加上不熟悉键盘位置,以致于影响了表现音乐的能力。他们经常在看谱时范下无视表情符号和音型记号(跳音、重音、顿音);看错谱表、调号;看错节拍、时值以及各种连线等错误。学生们被这些错误消耗掉大量的练琴时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从本质上来讲,这些反映出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不高,教师应以此为突破点,设计提高“视觉思维能力”的学习概念作为集体课授课重点。

首先,要设计出“读谱前大脑记忆”的具体规则,从本质概念上给予归纳与定位,以便认清每首乐曲自开始音之前就已呈现出来的知识点。例如:在开始读音前,先要观察乐谱行首的高、低音谱号,以便确定弹奏时在键盘上的双手位置;利用谱号后的调号来明确调性,从而明确调内每小节都已固定生成的变化音;写在调号后的拍号,则确定了每小节的节奏律动方式。在每首乐曲的开始音之前,乐谱就存在如此之多的提示,教师可利用此概念引导学生在读谱前做好大脑记忆的基础工作,以减少后面读谱时容易产生的错误。

其次,设计大声、果断的读谱方式来增强视觉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读谱的关注力,解决弹奏过程中精力易分散的现象。用“乐谱上音符之间的高低关系与键盘方位上的高低位置成正比”的概念,来确定音符的音区及方位。即音符越高手位越高(向琴键的右方移动),音符越低则反之。用“读谱前大脑记忆”的规则,边读谱边反应此音在琴键上的具体位置,判断它是白建还是带有变化音的黑键。同时观察此音的音值以及标在音上的音型记号、指法等,适时地按指法在键盘上弹奏出来,以增强音高概念的听觉记忆。

接下来,引导学生在高度关注谱面时,感受弹奏正确音值的手指触觉感。例如:体验弹奏保持音时,指尖不离键的稳定感觉;体验弹奏跳音时,手指迅速打透后离键的弹性感觉等等,以此方式来协调听觉、触觉和视觉能力的配合。

此外,教师为解决钢琴初学者音乐弹奏生硬的问题,还可设计用有表情的语气读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音乐语言的想象力,从而诱发内心情感的体验,获得音乐的审美感受,提高非专业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不断提高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从本质上提高读谱能力。使学生在认谱过程中不仅学会乐理课程的具体音符,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钢琴集体课的优势,使学生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中,通过与他人比较,结合自我学习评价,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设计“概念同化”作为集体课授课重点

“同化”是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已储存了某种知识结构,由于吸收了新的信息,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在概念同化中,要求学生辨别新学习的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之异同,同时要将概念组成按层次排列的网络系统,使知识经验系统化。”[3]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设计授课重点可运用“概念同化”的方式,使学生将新课知识建立在之前早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巩固已学知识,并将之进一步深化,升华为新的知识结构。

以触键方法为例,我们设定学生即将学习新的下位概念是“手指断奏”。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手腕断奏”,他们已经熟悉掌握了腕部力量的支配概念。即手腕向上挥动时,构成垂直下落的运动空间和力量轨迹;迅速落键后,由指尖平稳地触键至键底,发音后保持够音符时值,立即松掉手指。这一“手腕断奏”概念对“手指断奏”来讲是一个上位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断奏”中以手腕为发力点的概念,迁移到以三关节(掌关节)为发力点;抬起手指,使力量通过三关节后迅速向下挥动,触键发音后随即放松离键。因为这两种向上挥动的用力概念是相似的,只是用力的部位由手腕改为三关节,垂直触键的运动轨迹都是相近的。这种概念的正迁移使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手指断奏”的本质概念,并通过动作的触觉体验,感受到“手指断奏”比起“手腕断奏”更加轻快有弹性,更加适用于弹奏短小的音值。

学生通过这种概念同化,在原有认知结构中还能再进一步引申出其它相关的新概念。比如:前面所讲的“通过三关节”用力的本质概念,还可以引申出与其密切相关的下位概念-“手指连奏”。不断地推用“概念同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把诸多弹奏知识综合系统化,把集体课上学生掌握的每一种弹奏知识都能将其融会贯通,显著地提高音乐技能。

(三)设计提高“概念实践”能力的生动课堂练习

不同于传统钢琴个别课的是,教师在钢琴集体课上讲解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后,可安排每个学生立即在课上进行实践操作,便于当堂指导。如果布置一首新的乐曲,教师在课上应引导学生分析弹奏动作,即整首乐曲是用哪几种“动作概念”完成的(如:断奏、连奏等)。接着要引导学生运用“动作概念”进行旋律的横向联系,即根据乐曲的音乐形象而灵活地组合触键方式,根据乐曲的力度与表情标记,确定弹奏的音色。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使程度较浅的学生,在弹奏中避免机械动作,增强音乐表现力。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当场视奏新谱,学习新曲目的重点、难点乐句。通过教学互动,使得学生在课内就能对新乐曲有一个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课后练习容易产生的各种错误和毛病。教师还可利用集体课人数较多的优势,要求学生分组读谱,布置乐曲的不同声部给各组学生弹奏,并在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合奏。以此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的配合能力。传统的钢琴个别课教学却不可能安排这样生动的课堂练习,相信如此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不再会怠学。

四、数码钢琴集体课课例教案

笔者以钢琴演奏入门知识为范例,例举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案设计。

导入:简介19世纪以来世界上出现大批的钢琴职业病,明确科学规范的弹奏方法重要性,引导学生从钢琴的启蒙阶段做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复习上位概念-手腕断奏;学习手指断奏的方法,掌握包含手指断奏的乐曲;掌握动作发力点-三关节(掌关节),学会组织弹奏的运动轨迹。

(二)重点、难点:手指独立抬起,力量通过三关节后迅速向下挥动,触键发音后随即放松离键;落键到底,发出声音后不再追加力量;体验放松及力量支配,不做机械弹奏。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新动作讲解。教师-讲解分析手指断奏动作要领;示范手指断奏动作;利用“概念同化”对比上位概念手腕断奏,进行技术正迁移;学生-通过摄像观察教师示范的弹奏过程;课堂练习,按照老师提示的步骤逐步掌握所学内容;对演奏的声音进行检查,熟悉获得稳定声音的方法。2.新曲分析讲解。教师-示范并分析新曲中的手指断奏动作要领;根据乐曲的力度与表情标记,确定弹奏的音色;分析新曲中包含的其他动作;学生-通过摄像观察老教师示范的新乐曲;课堂练习,按照教师提示做重点乐句练习;自查新曲读谱和奏法的概念掌握情况。3.小组互动。教师-根据乐曲的声部数把学生分组,布置各组学生弹奏;指挥学生合奏;实践点评-奏法、节奏、音乐表现;学生-自我评价,通过与他人合奏,发现自己的问题(奏法、手型、指法、音准、节奏等);互相评价—互相观摩,找出彼此的不足之处。4.课堂检查。教师抽查点评学生;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及掌握规律。

(四)课堂拓展:播放多媒体课件,观摩著名钢琴家演奏的带有断奏技术的名曲;推荐阅读关于钢琴发展历史和钢琴演奏方面的书籍。

(五)课后要求:练熟本课乐曲,注意音乐表现,体验动作过程。

[1]李民.钢琴集体课教学法(一)[J].钢琴艺术,2011(4).

[2]崔鸿源.谈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思路和做法[J].黄钟,2000(2).

[3]邵端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读谱弹奏乐曲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父与子
浅谈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读谱的能力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谈读谱与音乐听觉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悲伤的乐曲
合唱指挥读谱技能解读——2015美国合唱指挥联盟(“ACDA”)大会感悟
小星星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