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波
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是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供了重要保证。由于多数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职业素质和应用能力进行整合。由此,导致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使学生在职业道德观、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欠缺。如何对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学会用创新的思维方法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是摆在当前高职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要求很高,一方面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实际操作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如增加实践环节,就必须压缩课程的学时,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将原有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合并。这样就造成教学时间的不足,导致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与服务性不强。
基础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服务专业课教学的重任,但在重视实践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基础课程的地位一降再降,使教育者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变化后的课程改革与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内容与能力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不足,盲目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因势利导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中从事那些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度高的高级技术工人或技师。当前教育仍存在“轻基础重专业”、“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不够。没有考虑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制、针对专业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与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
现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专业特色为重点,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前提应该是以社会发展和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突破普通高等院校的各学科自成体系的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系统工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个性发展,发挥他们各自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挖掘他们创造思维的潜力,将基本知识的积累快速转化为基本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顺应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
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现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个性与创新能力是紧密相联的,只有充分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创新能力。高职基础课程不能只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更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充分考虑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发展有延续性,为其发展、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将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与课外社会和学校科技文化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为使高职院校服务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基础课程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增强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建设。因此,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内容宽泛,增加选择弹性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高,达到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选拔创新型人才,鼓励自主创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发挥引领现代职业教育作用,课程内容就要做到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中,提升培养质量,提升服务能力。把毕业生的就业率、企业的满意度、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优化配套的课程考核体系,完善校行企研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及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研究构建高职基础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为了科学地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基础课程教学模块一定要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而设定。教学模块是把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教学内容所构成的一个集合。它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一个特定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与方法。即把相同性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组成独立的主题教学内容,并作学时的相对规定。只有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掌握各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基础课程教学模块的设定才能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基础课程教学模块要注重理论够用为原则,强化基础理论向基本应用引导。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课程的理论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基础课程教学模块组合的教学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教学活动,就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基础课程多层次的教学模块体系必须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而构建。要可虑不同专业需求、课程自身体系和培养及促进学生的多元目标发展,体现新时期的自主创新的教学理念。高职基础课程可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造能力和创新技能等五个教学模块设置为益,可以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重点是改进教学过程、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就是将高职专业所需的常识性基本理论及其关联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集合;基本技能教学模块是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理论知识与简单的实践教学;综合技能教学模块是在掌握前两个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教学;创造能力教学模块就是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实践教学;创新技能教学模块就是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研发和开发新项目的实践教学。创造能力和创新技能两个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不一定全部纳入课程体系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指导及其在实践中的引导来完成。
高职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理念的渗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夯实的基础、创新的理念和创造的意识,人才培养的目标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采用多元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基本的理论,能够辨析主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观察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时机渗入领域前沿信息,逐步转变为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和不同类型的授课对象,培养学生专业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力求打造具有特色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团队带头人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制订团队建设规划,明确课程或专业的发展目标,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根本保障。只有研究高职专业特性,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实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还要加强专业一体化教学建设。打破不合作障碍、解决课程间的脱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依据专业特色,围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各课程内容前后持续性,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关注社会发展与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目的通过将多种教学资源纳入教学设计系统,对系统各教学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与其它要素有机结合,相互联系与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整合资源能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能更好的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建设,能为方便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系统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但要自己充分利用整合资源,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教学手段。
开放教学环境营造创业氛围。开放教学环境,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既弥补学校教学实践环境条件不足,又能为学生创造和创业提供平台。一方面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设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把相关的教学文件、教学内容、教学课件、视频、专题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有机集成,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进行寻觅其他可利用的开放教学环境资源,进行教学环境资源库的建设和更新工作。在模块教学过程中,逐步增加开放教学环境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和创造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挖掘潜在能力,通过刻苦学习、钻研,逐步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和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基础课程考试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因此,改革高职基础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必然和常态化的。教学模块考核方式是以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根据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设置和选择考核评价内容。因此,实施模块化考核能客观真实反映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其形式是多样化的,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自身条件以及学科性质和特点而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考核方式可按照教学模块教学内容设定,多数采用闭卷或开卷、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基本形式进行考核,使得考试形式多元化,改变了以往使用的终结式评价方式。高职基础课程考核的评价方式,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主线,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可采用实验过程式、实训阶段式、面谈考查式、设计成果评选式、研究报告验收式等多样的评价方式及其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又突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经过具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究认识到,高职基础课程是整个高职教育的基础,甚至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基本知识快速转化为实用技能是高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政治素养、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教学工作目标。虽然高职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继续研究和改进。
[1]李彩金.对高职应用写作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1(23).
[2]林灵.高职基础课程特色教材开发探析[J].高教论坛,2011(9).
[3]龙江.加强教师内涵建设,创新高职基础课程新改革[J].科教导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