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孝文 谢鑑辉 陈敏莲 胡外光 黄 海
湖南省儿童医院数据管理部,湖南长沙 410007
PDA(personal data assistant,PDA)扫描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延伸在病房中执行系统的终端。其以移动手持电脑为硬件,配合无线局域网络技术,实现HIS系统在病房的扩展。由于儿童病人自身表达能力的特殊性,在身份识别的过程中较成人更为困难,PDA扫描系统能实现了患儿身份识别、标本采集管理、医嘱管理、输液执行及时签字、生命体征采集、护理记录管理等功能。我院自2012年9月开始采用无线网络技术PDA扫描系统对患儿进行不同环节的身份识别,使用PDA扫描后,病人身份识别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现将PDA在儿科病房中身份识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PDA扫描仪与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接,在科室的任何一个位置均可使用。点击PDA扫描仪界面“护士工作站”图标,输入帐号、密码,点击登陆,进入工作站平台,平台上显示“查房、监护、病人信息、医嘱”等图标,选择需要进行的相应的执行项目,双击进入该程序,PDA并有语音功能提示。
患儿入院时,由住院处工作人员打印腕带,腕带信息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病区、住院号、诊断、血型、过敏史等。并将腕带系在患儿手腕关节处,男孩打印蓝色腕带,女孩打印红色腕带,松紧适宜,嘱咐家长配戴的注意事项,告知家长在整个住院期不要将患儿腕带摘除,腕带条形码是确认病人信息的重要依据。一旦遗失或脱落,重新打印,出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1]。
病房配备条码打印机,所有标本检测条码均可电脑打印,检验标识码中的项目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科室、采集日期、检验内容,将打印下来的检验标识码粘在不同的试管或容器上,护士抽取标本时只需通过PDA扫描系统扫描患儿的腕带,再扫描试管或容器上的条码标识,确认两者一致,即可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条码打印机也可打印含有患儿基本信息的标识码,如患儿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护士将标识,粘贴于手术同意书、或检查能知单上,给病人发放检查单或与手术室交接时用PDA扫描仪扫描患儿腕带及病历中的条码,对达到识别的目的。
护士在采集标本时,左手握住PDA,距离应控制在6~8 cm,平行于标识码,将红外线光标定位在试管条形码编号的第1行,可将试管轻轻转动如果扫描成功,能够听到“嘀”的声音,并且PDA上相同颜色的条形码会被覆盖掉。确认无误后,点击“确认”。在医嘱系统中,护士采集此标本的执行时间及执行姓名均已签字确认,无需护士标本采集完毕后再去电脑中点击签字,为护士节了时间,也确保了签名的及时准确性,同时也护士的工作量一并统计出来,实现了数据共享。
传统输液治疗前的核对,即使采用开放式提问,也只解决了呼叫姓名、住院号或床号。科室要求护士在药物执行开始及结束时均实施扫描确认,我院采用中心静脉配液,病室中所有患儿须静脉或肌注的液体均由静脉配液中心配置,每个输液袋上均贴有患儿治疗用药的基本信息,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药物的名称、输注的方式,配液人、核对人签名及执行时间等内容。当护士将液体挂于患儿输液架上时,使用PDA扫描仪扫描患儿腕带信息,再扫描输液袋上信息,当红外线照射到标识条码时会听“滴”的响声,患儿所输液体的基本信息显示在届面上,系统提示,该组液体是什么药物,是输注给该患儿的,护士点击确认,患儿所输液体的执行时间及执行护士签名已同步显示在医嘱系统中,有利于管理者网上随时检测药物静滴速度是否合适,时间间隔是否到位。
口服药发放系统识别与输液治疗识别类似,我院采用中心供应口服药,所用患儿口服药袋上均有信息标识条码,发放口服药时护士只需扫描患儿腕带再扫描药杯上的信息标识码即可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该院2013年1月通过国际JCI质量认证标准,按JCI标准要求,手术病人的核对工作必须做好三查十八对,按传统的核对方法,护士必须逐个在病历中核对的信息,可通过条码系统后,PDA扫描系统能清楚显示病人手术信息,确保了手术部位及诊断、侧别的正确性,降低了手术差错风险。
儿童病房收治的大多为无自主能力的患儿,尤其在无陪病房、昏迷患儿。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使用传统的核对制度,有时无法确认患儿身份,而延误患儿的诊疗与护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PDA扫描仪的使用,可以有效保证对患儿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保证患儿能及时得到各项诊疗护理,提高了患儿获得诊疗护理的及时性与安全性。
按照以往标本采集流程,护士需要打印检验医嘱清单后手工根据医嘱、化验单,在每个试管上分别用胶布粘上患儿的床号、姓名、抽血量、并移交给下一班护士,核对,该护士采血时带上清单和抽血管到病人床前再次核对该病人床号、姓名,经反复核对无误后为病人采血,个别护士字迹潦草者增加了核对的难度,标本采集完毕,再在电脑中点击签名。通过PDA与腕带标识的临床应用,使采血操作流程发生了根本变化,护士只需携带PDA至病人床前扫描腕带条形码及试管后,病人的基本信息全部实时显示,取消了手工抄写、再次电脑点击签名,减少了查对过程,简化环节,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多年来护士工作多班重复、反复查对、儿科病房中尤其突出,但仍然解决不了打错针、发错药、接错手术病人的现象。以往输液袋上、口服药袋上的信息标识均为护士手工填写,如床号、姓名、药名、用法,每位护士的操作及书写习惯各不相同,临床上极易发生因床号写错而挂错药的现象[3],如将33床看成55床。应用PDA扫描腕带,只要确保患儿腕带信息的正确性,因条码与病人与患儿腕带之间是相对应的,也是唯一性标识对象。免去了因护士看错、写错、拿错、或字迹不清楚导致标本或药物的发生机率,避免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及由此引发延误病人治疗的后果,确保了操作的准确性,有效地降低了差错的发生。
PDA扫描仪每次充电只需2 h,充电后使用的时限约6~8 h,在使用过程中,PDA电量不足将影响扫描的速度,护士误以为程序出现问题,会反复退出系统,导致网络连接故障。应有专人充电管理,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PDA系统配套设备日常使用处于良性运转状态,如发生故障时24 h内及时上报制等;护士应加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不断完善功能。应用PDA体积较小,握持容易失手应该使用挂带,防止摔坏,
导致工作缺漏,个别护士习惯于单纯呼叫床号、姓名执行医嘱,遗忘扫描,使医嘱执行时出现缺漏。PDA 扫描完毕后,必须听到“滴要”方可确认扫描成功,扫描平台上出现“确定”字样,点击完毕方可确认执行成功,有时护士只有携带PDA 执行医嘱并没有确认医嘱,导致医嘱未完成执行数据生成。当患者提出质疑时,无法给予很好的解释,引发服务不满。
儿童病人中,因患儿手腕较小,腕带较大,易发生腕带滑脱,或被患儿扯断腕带,导致条码被破坏,无法扫描,尤其是对于聋哑、婴幼儿、意识不清患者的身份查对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病房中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皮肤敏感者、患儿四肢手术者事能佩戴腕带者注意腕带不能随意乱放以免容易造成混淆,在实施扫描查对时PDA保证扫描的角度与标识码的距离。
[1] 郝冰,程倩,修雪莲.腕带识别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5073-5074.
[2] 田蕾,张九妹.条码技术在我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0):63-64.
[3] 宋炎,李晓萍,高晓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需求调研开情况[J].系统研发与应用,2012,7(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