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2013-08-15 00:47张家银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26期
关键词:产科孕产妇婴儿

张家银 张 敏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成都 610017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又因媒体和社会对所谓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偏袒,医护人员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行为和语言稍有不当,即可引发纠纷。探讨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损害,并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

1 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对1994—2012年产科发生的与护理有关的争议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一些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护患间缺乏沟通

美国护理学家佩普罗认为护理是一种治疗性、人际间的、重要的过程,护理是使人成熟的力量,是一种教育工具,由于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理人员,因此,在与患者交往中,如果态度冷漠,言行不注意,出现问题不主动与患者交流就易于出现护理质量缺陷而产生纠纷。

1.1.1 孕妇对生产过程认识不足 多数孕妇认为分娩是正常生理现象,缺乏对生产过程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对疼痛的理解。一旦发作,随着子宫不断的收缩,腹痛加剧,往往要求剖腹产,使剖宫产率增高。

1.1.2 健康宣教时沟通不够 家属将婴儿平卧使其发生了呛奶,护士立即到床旁抢救,婴儿经抢救虽然转危为安,但家属依然情绪不满,认为护士应随时守候在婴儿的身旁;也有这样一个例子:婴儿随母亲出院时护士向产妇及家属口头交待了回家后每日要给婴儿脐部涂“碘伏”,在其出院后第3天,家属发现婴儿脐部发红,认为是医院处理不当造成了感染。

1.1.3 用药指导时沟通不充分 护士指导产妇使用口服药时,对药物注意事项中“产妇慎用”字样未做解释,导致产妇吃药后担心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而认为医院对婴儿不负责任。

1.2 孕产妇的不安全因素

1.2.1 产妇的心理障碍导致不安全的行为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在产后3~4 d内出现流泪,不安、伤感、心情抑郁、集中力低下,健忘等症状。据专家估计约有50%~90%的产妇会患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一般不必治疗,但也有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和无法照看婴儿;有想要伤害婴儿的冲动;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1.2.2 孕产妇及家属的旧观念、习俗 家属给婴儿挤乳头,致使婴儿乳房感染;新生儿生后被家属私自抱出病房剃胎毛,致使婴儿头部长出大面积脓疱疮;也有不让婴儿吃母亲3 d内的乳汁,说是头几天的奶不干净,致使产妇发生奶涨而导致乳腺炎。

1.3 隐私权的不安全因素

1.3.1 产科工作的特殊性 产科入院评估的内容可能涉及患者不愿公开的隐私,如:未婚先孕、人流史、再婚、性病等。若随便谈论,则侵犯了孕产妇的隐私权。

1.3.2 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注意遮挡患者,造成患者心理的不适 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没有意识到孕产妇的会阴部、乳房是她们的绝对隐私部位;在晨交接班、检查、治疗时未予以遮挡,尤其是在人多的大病房内指导母乳喂养时有其他家属在场。

1.4 制度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4.1 制度不健全 接生时纱布数目无规范清点程序,助产士凭感觉记忆,出现了纱布遗留于产妇阴道内的情况,引发了医疗纠纷。

1.4.2 制度落实不严 护士为新生儿沐浴时,未严格执行沐浴程序,致使婴儿发生烫伤;婴儿沐浴后未与产妇查对婴儿腰牌及手腕标记,当家属给婴儿更换衣服时导致手腕标记遗失后,产妇误认为将其婴儿抱错。

1.5 实习带教中的不安全因素

1.5.1 实习生法律意识淡薄 实习后期,个别同学操作较熟练,看到老师在病房忙不过来时,单独操作,未查对将缩宫素应用于保胎孕妇。

1.5.2 带教示范时未履行告知义务 在没有征得患者的同意,让实习生、进修生观摩分娩、人流手术等,造成医疗护理纠纷。

1.6 护理文件书写中的不安全因素

在产科工作中,最易起纠纷的记录错误是写错婴儿的性别。冬季有病房护士听手术人员说剖宫产了个男婴,在为婴儿称体重后,未再检查其性别而在腰牌、手腕标记写下“男”,事实上该婴是“女婴”,引发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学习,依法管理

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按《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操作,是产科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基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是防范护理质量缺陷的基础和保证,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应把握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学习。

2.2 健全护理规章

将沐浴制度上墙,建立水温登记本,专人负责沐浴前的准备及登记工作;制订接生材料清点制度,将清点记录入病历。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护理安全的关键,执行“三查八对”不得流于形式。新生儿沐浴前、后,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家属共同查对婴儿腰牌及手腕标记。规范服务流程,新生儿入室时,常规告知新生儿侧卧位并做记录。

2.4 加强护患沟通,杜绝安全隐患

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将健康教育内容前移:如在产前门诊、孕妇学校,告知分娩过程疼痛不可避免,讲解剖宫产及顺产的利弊;将分娩过程信息告知产妇。护理人员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语言的审慎,绝不能草率回答。制订书面的出院指导发放给产妇及家属,方便其随时翻看,并要求其拿取资料后在病历上签字,以确保其能“照章办事”。

2.5 履行告知义务,加强事先告知制度

征求病人的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免责条件,是医疗护理为合法性的前提。产科工作涉及母婴安全,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告知孕产妇和家属,让其了解注意事项,主动参与,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尊重病人的权力,也实现护士自我保护。

2.6 做好心理护理

对孕产妇出现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情况,给予人文的关怀及耐心的指导,以解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当产妇出现抑郁表现时,鼓励其述说出心中的不适。医护人员交流时注意语言的严谨,必要时避开产妇进行交流,避免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2.7 尊重孕产妇的隐私权

提高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应尽量使自己与患者的交往限于职业范围,严格保守与患者交谈的任何含有个人隐私的资料或信息,对于其不愿公开的隐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并为之保密,维护其知情同意权。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遮挡患者隐私部位,使用围帘、请家属暂时回避、尽可能为其提供私人空间。

2.8 作好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实习生轮转入科当天集中学习,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其进行入科前教育,讲解工作特殊性,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告知其单独操作的法律后果,培养其维护病人隐私的理念。实习生观摩前,先征求患者的同意。

2.9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管理

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的动态记录,只有多巡视、勤观察才能写出客观、真实、高水平的护理记录。尤其是书写婴儿性别时,必须由书写者亲眼所见后方可书写。

2.10 实施预见性的安全管理

孕妇入院时进行入院宣教,阅读住院须知并签字;利用护患沟通会告知安全需要孕产妇、家属的配合:限制探视时间和人数,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报告;指导家属给婴儿取侧卧位休息,避免婴儿发生呕吐、窒息;嘱咐家属不可将新生儿床挡放下,强调新生儿的安全;指导产妇起床时动作要慢,以免摔伤。

3 结语

产科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可能涉及各种各样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人为本,用高度的责任心,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的为孕产妇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1]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9.

[2] 蔡华娟.《上海护理》新形势下护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2003,8(3):51-52.

猜你喜欢
产科孕产妇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8207例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