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 程继红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拥有辽阔的海域面积,海岸线总长度和海岛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洋资源格外丰富。几千年来,无数浙江海洋人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铸就了独具特色的海洋风格,孕育了历久弥新的海洋文化,其中就包括数量众多、包罗宏富的海洋古文献。浙江海洋古文献指产生于1911年之前反映浙江海洋文明的文献,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浙江籍人士著述的海洋文献,二是非浙江籍人士撰写、内容涉及浙江古代海洋文明的古代文献。回顾学术史,当前全面系统的相关研究一直较为沉寂。鉴于此,笔者翻阅了正史艺文志、大量的目录著作和沿海方志,检得浙江海洋古文献共160种,其中现存132种,散佚28种,试从海洋交通、海关邦交、海防海战、海洋建设、海洋地理风教等五个方面对两千多年来的浙江海洋古文献进行初步梳理,力图摸清存量,稽考版本,探讨其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海洋古文献研究的关注。
古代海洋交通文献,即记叙海上交通、港口及其海运等情况的文献,共11种。①
《扶南异物记》和《吴时外国传》,三国时期吴国域外地理著作,保存了三世纪中叶柬埔寨的珍贵资料。前者朱应撰,是书为其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的见闻记录;后者康泰著,泰曾和朱应一道出使。为清陈运溶《麓山精舍丛书》收录,近人卢松鹤《康泰吴时外国传辑本》,1971年许云樵《康泰吴时外国传辑注》。
《诸蕃志》二卷,南宋赵汝适撰。汝适(1170-1231),字伯可,鄞县(今属宁波)人,曾在泉州任职两年。上卷志国,下卷记物产风土,反映了南宋时期我国与海外诸国交往的详情。有《函海》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1956年冯承钧《诸蕃志校注》列入《中外交通史籍丛刊》,1996年杨博文有《诸蕃志校释》。
《岭外代答》十卷,南宋周去非撰。去非(1135-1189),字直夫,永嘉(今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完成此书。该书反映了我国南宋时期与海外诸国的交通、贸易等情况。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1999年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列入《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真腊风土记》一卷,元周达观撰。达观(约1266-1346),字草庭,号草庭逸民,永嘉(今温州)人,于元贞元年(1295)奉命出使真腊(今柬埔寨地区)。该书记述了真腊的山川、物产、社会生活及当时海外华人的状况。有百川学海本,《古今图书集成》本,《四库全书》本。
《瀛涯胜览》一卷,明马欢撰。欢,字宗道,会稽(今绍兴)人,是我国著名航海家、翻译家,随郑和三下西洋。该书纪录沿途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政治经济、风土等状况。有《艺海汇函》本,《国朝典故》本,《广百川学海》本。1935年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1955年万明校注《明钞本〈瀛涯胜览〉》。
《殊域周咨录》》二十四卷,明严从简撰。从简,字仲可,号绍峰,嘉兴人。该书前九卷涉及海外交通,事关东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山川﹑风俗等方面,反映了明朝与海外诸国交往的概况,清代被禁。有明万历刻本,1920年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排印本,1993年余思黎点校本。
《海运志》二卷和《海运详考》一卷,明王宗沐撰。宗沐(1523-1591),字新甫,号敬所,临海人。两书考述了前代至明初海运的情况,分析其利弊得失及当时开展海运的可行性,提出了详细的造船通运计划。有隆庆六年刻本、崇祯平露堂刻《明经世文编》本。
《郑和航海图》不分卷,收录于明代茅元仪编《武备志》。元仪(1594-1640),字止生,号石民,归安(今属湖州)人。该图全名《自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著番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海图,包含500个地名,针路航线109条。有天启刊本,道光木活字本,日本刊本,1961年向达整理《郑和航海图》列入《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皇舆考》十二卷,明张天复撰。天复(1513-1573),字复亭,号内山,山阴(今绍兴)人。该书增删前人成果,内容涉及我国沿海地区及安南、占城、暹罗等东南亚海上诸国的情况。天复子元忭对该书进行增补,成《广皇舆考》二十卷。有明张象贤遐寿堂刻本,1981年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版,1996年齐鲁书社版。
《皇明象胥录》八卷,明茅瑞徵撰。瑞徵,字伯符,归安(今湖州)人。该书取材精详,涉及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沿革、地理、民俗风情及与明朝交往的情况。崇祯二年刻本,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和《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
古代海关邦交文献,即记叙海关条约、海国交流等文献,共39种。②
《渤泥入贡记》,明宋濂撰。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该书记述了洪武三年(1370)秋,沈秩与张敬之等出使渤泥国(今文莱)一事,包括出使经过、行程及当地气候、物产、风俗等。有明平露堂刻本,《五朝小说》本,《说郛续》本,收入《历代边事资料辑刊》。
《朝鲜纪事》一卷,明倪谦撰。谦(1415—1479),字克让,号静存,钱塘(今杭州)人,景泰元年(1450)出使朝鲜。该书记录了出使的经历、见闻,着重记述了使团在平壤的外交活动,开创了我国外交使节著述纪行的先河。有《国朝典故》本,《玉简斋丛书》本,常熟翁氏蓝格钞本。
《奉使录》二卷,明张宁撰。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海盐人,天顺四年(1640)受命出使朝鲜。上卷为奉使召对、奏稿,下卷为朝后的诗文、行纪。有《盐邑志林》本,涵芬楼影印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使琉球录》不分卷,明陈侃撰。侃(1489-1538),字应和,鄞县(今宁波)人,曾奉命出使琉球。该书由册封诏书、祭文、使事纪略、群书质异、天妃灵应记等多个部分组成,涉及山川、风俗、人物、起居等。有嘉靖刻本,《纪录汇编》本,《国朝典故》本,《说郛》本,朝鲜铜活字本,清蓝格钞本。
《朝鲜国记》一卷,明黄洪宪撰。洪宪,字懋中,号葵阳,秀水(今嘉兴)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万历间奉旨出使朝鲜。有《学海类编》本,涵芬楼本,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安南供役纪事》一卷,朱之瑜撰。之瑜(1600-1682),字鲁屿,号舜水,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爱国学者、思想家。该书记述其抗清活动和在安南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安南的政治、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具体状况。有1712年日本刻本,1968年陈荆和《朱舜水〈安南供役纪事〉笺注》,收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续琉球国志略》五卷,清费锡章撰。锡章,字焕槎,归安(今湖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费氏为副使奉诏册封琉球中山王尚灏。是书为进呈之复命书。有嘉庆木活字印本,收入《故宫珍本丛书》。
《日本近事记》一卷,清陈其元撰。其元(1812-1882),字子庄,海宁人。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使东诗录》一卷,清张斯桂撰。斯桂(1816-1888),晚清秀才,慈溪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光绪三年(1877)访日。该书是洋务运动时期产生的重要涉海游记,内容涉及赴日行程、习俗、教育、军事、商业等领域。有《小方壶斋丛钞》本,1985年费成康校注本收入《走向世界丛书》。
《瀛海采问纪实》一卷,清袁祖志撰。祖志(1827—1898),字翔甫,号枚孙,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初奉使访欧美诸国。另有《西俗杂志》一卷。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出洋琐记》一卷,清蔡钧撰。钧,字和甫,仁和(今杭州)人,外交官,光绪七年(1881)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有铁香室本,光绪十年铅印本。
《归国日记》一卷,清王詠霓撰。詠霓(1838-1915),字子裳,号六潭,黄岩人,外交官,光绪十三年(1887)游历英、美、日诸国。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游历图经》六种及《不易介集诗稿》,清傅云龙撰。云龙(1840-1901),字楼元,号醒夫,德清人,光绪十三年(1887)受命赴日、美等六国考察。图经包括《游历日本图经》三十卷、《游历古巴图经》二卷、《游历美利加合众国图经》三十二卷、《游历巴西图经》十卷、《游历秘鲁图经》四卷、《游历图经馀纪》十五卷及《不易介集诗稿》九卷,涉及六国家地理、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籑喜楼丛书》本,光绪十五年日本铅印本。
《东游日记》一卷,清黄庆澄撰。庆澄(1863—1904),字源初,平阳人,光绪十九年(1893)赴日本考察。该书记载黄氏赴日两月间的行程、见闻及日本的风土民情。光绪刊本。1983年王晓秋点校《早期日本游记五种》,2005年陈庆念点校《东游日记》。
《中亚美利加五国政要》一卷,清郑昌棪撰。昌棪,海盐人,光绪间曾参与翻译大量西方科技著作。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本。另有《暹罗政要》一卷、《喀纳塔政要》一卷、《科伦比亚政要》一卷、《智利政要》一卷等。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中国海岛考略》一卷,清龚柴著。柴,宁波人。全书篇幅精炼,概述我国东南沿海诸岛。另有《朝鲜考略》一卷、《越南考略》一卷、《暹罗政略》一卷、《日本考略》一卷、《台湾小志》一卷等與地著作。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曾参与编译《五洲图考》,光绪二十八年排印本。
《朝鲜八道纪要》一卷,清薛培榕撰。培榕,字梅溪,平湖人。另有《朝鲜與地说》一卷、《朝鲜会通条例》一卷、《朝鲜风俗记》一卷。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钱单士厘著。钱单士厘(1856-1943),字受兹,萧山人,曾随夫游历日俄等国,以女性的视角观察域外世界。前者有北京图书馆藏稿本,光绪三十年日本“同文印刷舍”刊本。后者仅存一部未完成的家刻毛本。两书收入《走向世界丛书》。
古代海防海战文献,即记叙辑击海盗、海上战事与保卫海疆等文献,共70种,其中现存47种,散佚23种。③
《海寇议》一卷,明万表撰。表(1498-1556),字民望,号九沙山人,鄞县(今宁波)人,长期在江浙抗倭,功绩卓著。该书概述了以汪直、许二等人为首的倭寇团伙的发展始末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有《金声玉振》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备倭记》二卷,明卜大同撰。大同(1509-1555),字吉夫,号监泉,秀水(今嘉兴)人,曾任福建巡海副使,颇有建树。上卷分制置、将领、战舸及边储等八篇;下卷分奏牍、策议两篇,言颇简略。有《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一卷,明徐学聚撰。学聚,字敬舆,兰溪人。该书是其《国朝典汇》中的一篇,通述明嘉靖间倭寇扰乱东南沿海及平倭经过,可作一部明代倭患史略观。有《国朝典汇》本,1943年盋山精舍影印本,收入《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
《倭变事略》四卷,明采九德撰。九德,字常吉,海盐人,亲历倭乱。是书记载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江浙沿海平定倭患的具体事件,着重记述海盐的倭乱详情及王直、徐海等倭寇团伙的覆灭过程。有《盐邑志林》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收入《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
《嘉靖平倭祗役纪略》六卷,明赵文华撰。文华(?-1557),字远质,号梅村,慈溪人,事严嵩为父。该书是赵氏主持抗倭间的疏奏、表文、书札及咨、谕等资料的汇集。有嘉靖刻本,1959年扬州古旧书店据明嘉靖本重校本,196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线装本。
《两朝平攘录》五卷,明诸葛元声撰。元声,号味水外史,会稽(今绍兴)人。该书详细记述了万历间明朝两次出兵与朝鲜军民共同击败日本侵略的经过,兼述日、朝的历史、疆域、港口、风俗等。有万历三十四年刻本,198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本。另有《三朝平攘录》六卷,事关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较前书增加了《海寇》一卷,记载嘉靖年间击败海盗、海寇事件。有清抄本。
《日本考略》一卷,明薛俊撰。俊,字梓山,定海(今宁波镇海)人。该书是中国人第一部研究日本的专著,成书于“宁波之乱”后,专为海防所作,兼及日本国土风俗。有嘉靖四十四年刻《蓬窗日录》本,得月簃初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靖海编》八卷,明钱人楷辑。人楷,字世为,余姚人,崇祯间编纂成书,清乾隆间被列入《四库全书禁毁书目》。
《靖海纪略》一卷,明郑茂撰。茂字士元,号壶阳,莆田人,嘉靖间曾任海盐知县,御倭有功。有《盐邑志林》本,道光二十二年楚香书屋《胜朝遗事》本。
《浙江海防兵粮疏》一册,明嘉靖四十二年兵部奏疏。嘉靖间刻本。
《携李记》一卷,明王樵撰。樵(1521-1599),字明逸,号方麓,江苏金坛人,曾任浙江按察副使,兼治兵事。是书凡二十一则,作于万历间,所纪多及抗倭备倭。有《盐邑志林》本,明刊本。
《温处海防图略》二卷,明刘方誉修,蔡逢时纂。刘氏时任温州知府。逢时,字应期,宣城人,万历间曾任海盐知县、温处兵备副使等职,参与筹划海防。是书记载温处海防、备倭、抗倭事宜,颇为详尽。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海防纂要》十三卷图一卷,明王在晋撰。在晋(?-1643),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人,万历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万历十一年刻本。
《筹海图编》十三卷,明胡宗宪修、郑若曾等纂。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安徽绩溪人,抗倭名将。是书结构严谨,系统全面,征引详实,图文并茂,为海防著作的集大成者。有明嘉靖间刻本,隆庆间刻本,天启间刻本,清康熙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筹海重编》十二卷,明郑若曾撰。郑若曾(1503-1570),昆山人,字伯鲁,号开阳,著名布衣军事家、战略家。明钞本。另有《万里海防图说》二卷,1932年陶风楼石印《郑开阳杂著》本。
《两浙海防类考》四卷,明谢廷杰撰。万历三年刻本。
《两浙海防类考续编》十卷,明范涞编。涞,字原易,好希旸,万历进士,曾任海道副使。该书以《筹海图编》、《海防类考》、《海防考》等书为基础,增补而成,征实详备。万历三十年刻本。
《海防图议》一卷,明张兆元撰。兆元,号莲汀,乌程人,曾在天津、淮安任职,主持抗倭,颇具才干,有战功。万历间刻本。
《两浙兵制考(全浙兵志考)》四卷,明侯继高撰。继高(1533-1602),字龙泉,金山卫人,长期在江浙闽粤沿海地区任总兵等职,参与指挥抗倭。有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刻本,日本抄本,《续修四库全书》本。
《东倭国考》一卷,清金安清撰。安清(1817-1880),字眉生,号傥斋,嘉善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海防总论》一卷,清姜宸英撰。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慈溪人,史学家、书法家。该书系姜进呈海防策,论海防沿革,概述明代抗倭经过及策略得失。有《学海类编》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另有《日本贡市入寇始末》一卷,简述自汉武帝至康熙年间日中间的朝贡、贸易和倭患,指出疏导是杜绝倭患的最好办法。《四库全书》本,收入姜氏《湛园集》。
《闽粤巡视纪略》六卷、清杜臻撰。臻(1633-1703),字肇余,秀水(今嘉兴)人。该书记载了杜臻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复台湾之后奉命赴福建、广东、江浙等沿海地区察视展界情况以及澳门史料。《四库全书》本。另有《海防述略》一卷,自南到北介绍粤、闽、浙等地区的海防历史、事件,提出海防策略。有《学海类编》本,涵芬楼影印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再有《澎湖台湾纪略》一卷,简述了台湾及澎湖列岛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俗、物产等,着重介绍康熙收复台湾的过程。收入《台湾文献丛刊》和《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靖海志》四卷,彭孙贻撰。孙贻(1615-1673),字仲谋,号茗斋,海盐人。该书采用编年体例,以《明史纪事本末》和《海上见闻录》为底本增订而成,记述台湾郑氏四世近六十年始末。清抄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和《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海防经略纂要》二卷,章錀辑。錀,字鸣山,会稽(今绍兴)人。该书主要收录了前人海防典籍的中散佚篇目,包括御倭方略、海防图录、沿海方志,水战训练、沿海通界等军事资料,风涛占验、风汛潮侯等海洋科技资料。清会稽章氏锄经堂刻本,收入《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
《防海辑要》十九卷,俞昌会撰。昌会,绍兴人,该书道光二十二年(1842)付梓,内容包括海防地图、策略、海战武器等,颇为详备,保存了大量海防文献,对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事技术与军事思想的研究颇有价值。道光百甓山房刊本,光绪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一卷,清赵之谦撰。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号冷君,绍兴人。该书为赵氏编《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之一种,记载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咸丰九年(1859),广东军民抗击英法联军情形,及英法联军入城后烧杀抢掠的暴行等史实。《丛书集成初编》本,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台湾郑氏始末》六卷,清沈云撰。云,字舒白,号间亭,德清人。该书采用编年体,记载自郑芝龙起兵至郑克塽降清,凡六十余年郑氏史实。有《传经堂丛书》本,《嘉业堂丛书》本,《丛书集成续编》本,收入《台湾文献资料丛刊》,2007年黄胡群《台湾郑氏始末校释》。
《浙东筹防录》四卷,清薛福成编,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无锡人,晚晴思想家﹑外交家。此书收录1884年中法战争间浙东沿海筹防的文牍、电文等资料。有光绪十年刻本,光绪《庸庵全集》本。
《台海事略》四卷,清洪其绅修、陈锦堂编。其绅,字敬书,号敬山,贵州玉屏人,任台州知府六、七年。是编多关海防事宜。嘉庆二十一年刻本。
《来復堂海防私筹》一卷,清丁大椿撰。大椿,字椿岩,号小仙,山东诸城人,同治间曾佐理两江总督军务。道光二十年刻本。
《英夷入浙事务奏稿》一卷,辑录鸦片战争期间有关浙江沿海防务的奏稿。清钞本。
《世界海军现状》七章,丁士源撰。士源(1879-1845),字问槎,号蔼翁,吴兴(今湖州)人,1932年投靠日本成为汉奸。该书系清宣统初年丁氏应清肃亲王善耆兴复海军之议,结合自己的见闻及各种相关资料编纂而成,流布未广。宣统二年铅印本。
《乾坤一统海防全图》一轴,明徐必达制。必达,字德夫,秀水(今嘉兴)人,万历间进士。该图万历三十三年制,高170厘米,长605cm,彩绘绢本,绘明了自广西钦州湾至东北鸭绿江口沿海地区的地理特征、行政建置、海防设施等方面的概况。
《万里海防图》一卷,清朱子庚制。子庚,号秋舫,仁和(今杭州)人。该图为道光二十三年据明崇祯年间刻本摹刻而成,纸质彩绘本,高34.6厘米,长393厘米,地理范围起自钦州,讫于鸭绿江,详细注明了沿海海防备倭情况。
《福浙两省江海炮台式样图》一卷,清彩绘绢本,高30厘米,长890.8厘米。
《浙江海防要口隘详考全图》一幅,清光绪间官修彩绘本,清李鸿章进呈,高31.5厘米,长271.5厘米。
《浙江海防图(浙江沿海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49.5厘米,长467厘米,详细绘制了浙江沿海关隘、布防情况。
《浙江省全海图说》一幅,清嘉庆间彩绘本,高42.2厘米,长519厘米,描绘清初浙江岛礁、水军建制等情况。另有光绪《浙江省全海图说》一幅,高47厘米,长569厘米。
《浙江沿海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31.7厘米,长65.5厘米。
《定海镇海沿海形势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65厘米,长120厘米。
《浙东镇海得胜图(浙防纪实图)》十一幅序两篇,清光绪彩色刻印本,内容为清末中法战争期间镇海防务情形。
海防著作中,明代沈有容《舟师占验》、梁文《定海备倭纪略》、李贤《备倭考》、茅坤《海防事宜》、采士英《海宁卫乘》、王文禄《海宁卫志》、张延登《晏海编》、李釜《两浙战船则例》、卢镗《浙洋哨守册》、刘畿《海防考》、徐一鸣《东海筹略》、张遇《浙西海防稿》、官修《两浙海防考》、佚名《海防图论》及清代钱薇《海防略》均已散佚。海图方面,明代李如华《温处海防图略》、郭仁《两浙海边图》、周伦《浙东海边图》、秦忭《浙东海边图》、俞大猷《浙海图》、黎秀《浙海图》、卢钟《浙海图》及清代黄爵滋《海防图》亦不复得见。
古代海洋建设文献,即记叙海洋科技,海塘水利工程等方面文献,共22种,现存17种,散佚5种。④
《海涛志》,唐窦叔蒙撰。叔蒙,浙江人,该书约成书于八世纪中后期,为我国现存最早且完整的潮汐研究专著,探讨了潮汐的成因,总结了潮汐涨落规律,并首创潮汐表。有《艺海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收入《中国古代潮汐论著选译》。
《海潮论》一卷,五代邱光庭撰。光庭,乌程(今吴兴)人。该书以问答的形式总结了前人经验,对海潮成因、名称、涨落规律、影响等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形成了当时较为成熟潮汐理论。收入《全唐文》,《中国古代潮汐论著选译》有节选。
《海塘录》十卷,明仇俊卿撰。俊卿,字舜徵,海盐人。该书是修筑海塘的专书,记载万历十五年海盐县重修海塘工程的情况,包括海盐地势、灾后景象、灾害波及范围破坏程度,重修方案,砌石方法,石料、木桩数量及各种物品价格等。明刻本,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丛刊》影印本。
《闽中海错疏》三卷,明屠本畯撰。本畯,字田叔,号汉陂,鄞县(今宁波)人。该书为水产专书,记福建水族,约成书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是中国最早的海产动物志。有《艺海珠尘》本,《学津讨源》本,《明辨斋》本,《珠丛别录》本。另有《海味索隐》一卷,亦为水产专书,为订正张九嵕《食海味》的漏误而作,记载海产动物16种,为我国海洋动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说郛续》本,收入崇祯二年《广快书》。
《海潮说》三篇,清周春撰。春(1729-1815),字芚兮,号松霭,海宁人。该书是我国古代潮汐研究的重要文献,列举了前人关于潮汐成因的不同观点,科学分析了钱塘江潮独具特色的成因。有《艺海珠尘》本,《拜经楼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国古代潮汐论著选译》有节录。《海宁文史资料专辑》点校收录。
《海潮辑说》二卷,清俞思谦辑。思谦,字秉渊,号潜山,海宁人。该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潮汐学史专著,上卷主要论述潮汐成因,下卷论述河口潮汐和安南、扶南等东南亚诸国的潮汐概况,及应潮泉和应潮物等。有《艺海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浙江海塘全图》一幅附杨昌浚跋,清同治十三年胡钁拓本,高83厘米,长177厘米。
《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图》一幅,清光绪七年彩绘本,高17厘米,长67厘米。
《光绪二十七年二月份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图》一幅,清光绪二十七年彩绘本,高18.6厘米,长67厘米。另有《光绪二十七年十月份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图》一幅,清光绪二十七年彩绘本,高18.3厘米,长66.4厘米。再有《光绪二十九年二月份浙江省海塘沙水情形图》一幅,清光绪二十九年彩绘本,高18.2厘米,长67厘米。
《浙江江海塘工统塘柴埽石塘篓坦盘里头各工形势字号丈尺里堡地名全图》一幅缮折一册,清光绪二十一年彩绘本,高19.5厘米,长1332厘米。
《浙江海塘工程全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12厘米,长828.8厘米。
《浙江海塘新图》一幅,清浙江官书局制,光绪间刻印本,高52.5厘米,长62厘米。
《浙江海塘图》一幅,清光绪末年彩绘本,高34.4厘米,长960厘米。
海洋建设著作中,元代叶晋《海堤录》,明代宣伯褧《浙江潮候图说》,清陈敬礼《潮候图说》,清于敏中《国朝宫史正续编》中著录的《雍正十三年浙省海塘安澜图》和《乾隆二年浙省海塘安澜图》均已散佚。
古代海洋地理、风教文献,即海洋地理、社会、风土、民情、宗教等文献,共18种。⑤
《越绝书》十五卷,东汉袁康、吴平辑。袁、吴,均为会稽(今绍兴)人。该书有“地方志鼻祖”之誉,记载吴越早期历史,时间起于夏禹,终于两汉,以吴越两国的争霸战争为主线,兼及同时代部分国家史实。有正德刊本,嘉靖陈垲刊本,《汉魏丛书》本,《小万卷楼丛书》本,1956年张宗祥《越绝书校注》,1985年乐祖谋《越绝书点校》。
《临海水土异物志》,三国吴国人,沈莹撰。沈莹(?-280),吴兴武康(今湖州)人。该书堪称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小百科全书,成于东吴末期,包括民族史和物产两部分,介绍了浙江东南沿海的海产鳞介、禽鸟等物产,尤其保存了世界上关于台湾的最早记载。有《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1年张崇根《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
《浙江沿海图说》二卷附海岛表,清朱正元著,为《江浙闽沿海全图》之一。该图运用当时先进制图技术,经实地勘测绘制。有光绪二十五年铅印本,收入《中国方志丛书》。
《江浙外洋山岛说》一册,清李凤苞撰。凤苞(1834—1887),字海客,号丹崖,崇明人。清抄本。
《浙江省沿海全图》一幅,清彩绘绫本,高35厘米,长58厘米。
《浙闽沿海全图》一幅,清彩绘纸本,高57厘米,长78厘米。
《浙江海洋图说》一幅,清绘本。
《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四省沿海图》一幅,清彩绘绢本,高163.2厘米,长462.9厘米。
《宁波府镇海县所辖洋面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62厘米,长68厘米。
《亨温至东海图》一幅,清彩绘纸本,高103.2厘米,长159.9厘米。
《象山港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37.6厘米,长63厘米,以山水画技法绘象山港地形。
《象山县洋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43.4厘米,长46厘米。
《温州外洋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63厘米,长95.2厘米。
《温州内洋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47厘米,长45.7厘米。
《平阳外洋图》一幅,清光绪间彩绘本,高41.6厘米,长48.2厘米。
《浙江定海图》一幅,清彩绘纸本,高103.2厘米,长115.6厘米。
《浙海舟山形势图》一幅,清彩绘纸本,高长均为103.2厘米。
《定海厅洋面岛屿表》一卷附《定海全境舆图》一卷,清钱增勋撰,清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
综上,浙江海洋古文献是海洋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鲜明特征:第一,出现时间早,历时长,从东汉时期直至清末,从未间断,历代均有海洋文献问世;第二,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地理、历史等诸多方面;第三,著作体裁多样,有游记、诗歌、地图、专题论著等多种形式;第四,编著者身份呈多样性,有官员、学者,还有钱单士厘这样的外交官夫人;第五,从数量上看,明清时期著作较多;从内容上看,海防海战文献所占比重最大。
注释:
①资料来源:(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明)陈子龙等编:《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洪焕椿:《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资料来源:《历代边事资料辑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光绪十七年刊本;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0年版;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中国古籍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③资料来源:(清)嵆曾筠:《(雍正)浙江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图组:《舆图要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洪焕椿:《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④资料来源:(清)于敏中:《国朝宫史正续编》,学生书局1965年版;洪焕椿:《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版;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图组:《舆图要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⑤资料来源:《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舆图组:《舆图要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