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右才,刘爱民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450000)
柴胡龙骨牡蛎汤,出自于《伤寒论》,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美尼尔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胸满烦惊为主证者。导师刘爱民教授不拘于常规,奇方活用,在数年的皮肤病临床工作中应用原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特别是病情缠绵且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的中青年患者,取得较好疗效,详析如下,期于同道学习分享。
慢性荨麻疹,特点是肌肤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消而不留痕迹[1]。其发作因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或表虚不固,风寒、风热客于肌表,营卫失和;或过食厚腻,胃肠积热又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可透达。医者临证见之多咎于外风、内湿、表虚,鲜有考虑内风外寒、气血不足、气机不畅及阳虚者,又或者未重视各致病因素之间的联系,面对复杂病机应对过于简单,故因证施方时思维必受局限。刘爱民教授认为本病往往是虚实错杂,寒热夹杂,但是病症之间亦有着重点,即关键因素[2]。就“风”而论,“风”不仅仅是病因的概念,也是一类症状的高度概括。荨麻疹发无定处,颇合“风”的特性,“风善行而数变”。“风”作为致病因素来讲,外风虽然“作恶多端”,内风亦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既指明了内风的临床表现,不仅与外风为病相类似,而且指出了与肝的密切关系。例如胆碱能性荨麻疹常由运动、出汗及情绪激动诱发[3],中医辨证常为肝经郁热证,肝风扰动,即内风。某些荨麻疹患者,风团夜间易出,入夜后阴在外,阳气虽入内而不守,内外风相引,时时扰动;又有一些患者生气时易出荨麻疹,这都提示我们“肝气”不调,“内风”煽动,进而疏肝平肝以为关键。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恩师发现一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较多是中青年,工作压力较大,烦躁易怒,多系诸多因素导致机体营卫不和的同时,肝气不调而亢旺,两重病机同时存在。故而需调和营卫并疏肝平肝以达到外祛邪气、内熄肝风的目的。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风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平素生活繁忙,压力较大,以至阴虚火旺而肝阳扰动。症状上可表现为,头晕耳鸣,或失眠多梦,易惊易醒。时有口干口苦,舌稍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柴胡、黄芩、生姜、人参、桂枝、白芍、茯苓、半夏、大黄、龙骨、牡蛎、铅丹组成。刘爱民教授应用此方时,常弃大黄、铅丹,他认为现人普遍脾胃虚弱,而大黄、铅丹乃药之下品,恐病人不耐。情志因素是导致某些慢性荨麻疹迁延的症结,刘教授每遇病人,必细细询问平素心态,他讲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日久必见肝气郁结,肝阳扰动,既成内风。柴胡一味,佐以薄荷可疏肝解郁,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则内风得消。桂枝量少,取其内能化气行水以消湿邪,配以白芍意在调和营卫。通过加减,本方可寒温并调,内外兼治。肝气郁结日久化热者常加栀子、牡丹皮。本方所主之证复杂,适用于营卫不和兼有肝气亢旺者。
例1 患者女,32岁,2009年9月12日初诊。自5月份不明原因的全身出风团,痒,大小不等,服药可减轻。平素工作心理压力大,少寐,月经长期推迟,痛经,畏寒,手足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依巴斯仃不能完全控制。中医辨证:肝气亢旺,营卫不和。治法:调和营卫,疏肝平肝,祛风止痒。处理:桂枝 15 g、白芍 15 g、柴胡 10 g、白蒺藜 15 g、防风15 g、云苓 20 g、陈皮 9 g、白鲜皮 30 g、生姜 3 片、大枣5枚、炙甘草9 g,15付。配合苏迪片、雷尼替丁胶囊。二诊时风团虽瘙痒减轻,但效不理想,仍每日都出,夜间较甚。患者自述夜间常心神不定,兀自烦躁。后于原方中去陈皮、白蒺藜,加栀子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21剂。西药同上。三诊时西药全部渐次减量至停,仅面颊有几个针尖大小风团,轻痒。舌淡红,苔薄淡黄,左脉稍弱,右脉稍弦。于原方中加牡丹皮15 g继服。后告知,停药已3个多月,风团未再出现,痊愈。
例2 患者女,47岁,家住江苏常州,2011年5月26日初诊。半年前全身出风团,痒,去南京皮研所治疗未效,西药未能完全控制,现风团晚上多,痒,纳可,时有口干,眠差梦多,烦躁易怒,常自烘热汗出而手脚冰凉。月经量少,大便干,舌尖边红,苔薄黄稍腻,脉左沉稍弦,右沉。诊断:慢性荨麻疹。辨证:营卫不和,肝气亢旺兼有湿热。治法:调和营卫,疏肝平肝,祛湿清热。方为:柴胡12 g、桂枝15 g、白芍15 g、陈皮9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秦艽 15 g、炙甘草 6 g、丹皮 12 g、大枣 3 枚、山药 20 g、栀子15 g、通草9 g。20剂。未用西药。2011年6月14日二诊,药后风团消失大半,仅腰带等压迫部位易出,夜间睡眠明显改善,瘙痒不致醒。原方加丹参9 g继服。20剂。后来电告知,风团偶尔出现,急躁时加重但不影响生活,未继续治疗。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病因病机复杂,目前抗组胺、激素等药物多可暂时控制症状,停药则易于复发。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乱则和之,达到调整阴阳、气血,祛除致病因素的目的,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然而,目前荨麻疹临床辨证分型尚较局限,刘爱民教授重视整体,遵循内外兼治的原则,证实了“肝”之病变作为一类荨麻疹致病因素的重要作用,也为临床治疗发掘了新的突破点,丰富了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营卫不和、肝气亢旺型慢性荨麻疹,效果显著。但是证候是不断演变的,唯有辨证精确,才能速起沉疴。柴胡龙骨牡蛎汤证的荨麻疹患者虽较多的表现出肝经的症状,但在治疗过程中亦可能出现气虚、阴虚、阳虚等本质表现。例如某些患者,本来心神易惊,性情急躁,口干口苦,舌边尖红,脉沉弦,治疗一段时间后肝经症状消失,反而出现舌淡苔白,脉沉的症状,此时阳虚的本质外现,在随后的治疗上应温阳益气补血。正是如此,恩师常教诲临证时不可只用其“方”而不解其“理”。终而言之,只有审症求因,因证处方,随方施药,才能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
[1]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77.
[2]刘爱民.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点及治疗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1):39-40.
[3]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