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忠辉,任小红,谭金华,刘志英,王希平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529000)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1]。临床检测表明尘螨是引起慢性荨麻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达到18.35%~32.1%[2-5]。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情顽固,治疗困难,尤其是尘螨所致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缺乏有效防治方法。本文通过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尘螨所致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免疫生物治疗,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1 对象
1.1.1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来源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6]。所有患者进行变应原皮内点刺试验,结果显示粉尘螨强阳性反应者。年龄12~50岁,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同意应用粉尘螨滴剂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坚持完成24周的治疗。
1.1.2 排除标准 ①2周内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周内服用抗组胺药;②孕妇;③物理因素引起的荨麻疹;④药物引起的荨麻疹;⑤有下列疾病者:慢性扁桃体炎、风湿热、恶性肿瘤、甲亢、甲低、肝病、肾病等。
1.1.3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诊断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2例,其中男32例,女 40例,年龄18~60岁,平均(39.8±14.3)岁,病程 0.5~15 年,平均(8.6±6.5)年。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治疗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1~5号(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畅迪。规格:2 mL/瓶。批号:201004006)1 次/d;第 1~4 号各用1周,剂量依次为 1,2,3,5,6,8,10 滴;第 5 周使用第5号,每次2滴,在急性期酌情使用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仅用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 1次/d,口服。总疗程24周。
1.2.2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参照2009年欧洲发布了荨麻疹新指南,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表(UAS)[7],依据荨麻疹的两个核心症状(风团和瘙痒)来评价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观察者于治疗开始第1天,治疗后第6,12,24周,进行观察并记录评分;按4级评分法记录(0~3),项目评分相加为总分;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相应随访时间的总积分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下降指数分4级评估疗效,计算公式和标准如下。SSR=(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首次服药后SSRI大于50%的时间视为起效时间。痊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89%;好转: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59%;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小于20%;以痊愈和显效的患者为总有效率。
表1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比较
表2 治疗前后荨麻疹活动度评分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荨麻疹活动度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3周 治疗6周 治疗12周治疗组 36 3.5±1.1 2.8±0.9 1.6±0.8 0.8±0.7对照组 36 3.5±1.0 3.1±1.2 2.4±0.9 1.8±0.9 t 0 1.2 3.99 5.2 P>0.05 >0.05 <0.05 <0.05
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痊愈与显效计算为总有效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87,P<0.01)。
表3 治疗24周后2组疗效比较 例
2.3 安全性评估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出现头晕、乏力1例(2.08%),口干1例(2.08%),皮肤瘙痒2例(4.16%),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出现乏力2例(3.39%),口干2例(3.39%),皮肤瘙痒4例(6.78%),鼻炎1例,湿疹1例,发生率为13.56%。上述不良反应均不影响治疗,部分不良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或消失。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目前常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生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只是对症治疗,免疫疗法是唯一可能改变其自然病程的治疗措施[8]。2001年WHO专家总结既往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后充分肯定了免疫生物学治疗对过敏性疾病的疗效,即长期症状减轻、用药减少、预防新过敏症的发生和疾病的恶化。
很多慢性荨麻疹患者对粉尘螨呈强阳性反应,而我们无法清除生活环境中粉尘螨。一直以来,免疫生物学疗法都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传统的皮下注射变应原的方法由于需长期在医院治疗,难以大量推广使用。应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虫所致变应性疾病在国内外早有文献报道,但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却鲜有报道。
本文应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屋尘螨致敏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结果表明,应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达到83.3%,而对照组仅为61.1%。而且免疫治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明显,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中一定要让患者坚持治疗,才能达到脱敏的目的。
许多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Th细胞亚群失衡,T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CD4+T细胞明显下降,IL-2、IFN-γ水平下降,而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现为Th2为主的免疫反应[9]。免疫生物学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利用不同浓度的抗原,刺激Th细胞的活化,达到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从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的复杂性,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是否是通过影响Th细胞亚群产生治疗作用,仍需深入探讨。
此外,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达到维持量,使患者产生对变应原的耐受性,当患者再次接触该变应原时,可减轻变态反应,从而改善由屋尘螨致敏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症状,减轻急性发作,减少用药量,最终达到完全控制。
[1] McGirt LY,Vasagar K,Gober LM,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calcirant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with sulfasalazine[J].Arch Dermmol,2006,142:1337.
[2]童海涛,张洪波.86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4):224-226.
[3]张英,项燕.204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及总IgE检测分析 [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2):113-114.
[4]吴玉才,苏洁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36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6):409-410.
[5]戴迅毅,杨莉佳.38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及血清IgE 抗体检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5):450-451.
[6]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4.
[7] Zuberbier T,Asero R,Bindslev Jensen C,et al.EAACI/GA2LEN/EDF guideline: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urticaria[J].Allergy,2009,64:1417-1426.
[8] Nettis PA,Pudupakkam VK,Holla AD,et al.Effect of warfarin on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9,75:187.
[9] 党倩丽,陆学东.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4):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