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云,周冬梅,王莒生,张永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银屑病[1]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国内外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很多,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芩柏软膏是我科传统制剂,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和观察,证实其治疗进行期银屑病效果较好,是我科的常用药物。传统中药软膏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制剂较为粗糙,应用时易产生刺激,我科曾做过细化芩柏软膏的研究[2],虽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仍不能解决中药膏颜色较深,易染色,患者不愿接受等问题。现我科将其制成凝胶剂型,以增加透气性,减少刺激,外用更清洁,使患者更易接受。笔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了芩柏凝胶对寻常性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作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病例全部来源于我院皮肤科的门诊患者,已经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芩柏凝胶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 22例,女 8例,平均年龄(36.23±14.25)岁,平均病程(64.33±101.81)个月;芩柏软膏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7.57±10.83)岁,平均病程(72.43±60.45)个月。结果表明,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年龄、病程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685和0.710),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治疗组 PASI评分平均(8.72±4.51)分,对照组PASI评分平均(7.84±4.46)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3]参考《实用皮肤科学》(第3版)(刘辅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5月)进行诊断。
寻常性银屑病: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腰背部,严重可泛发全身,皮损通常为红色的斑疹、斑片、斑块和丘疹,绿豆至钱币大小,可相互融合,表面覆有多层银白色的鳞屑,去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指趾甲受累可出现凹点、纵嵴等。多数冬重夏轻。部分有家族史。
银屑病血热证:皮损色鲜红,鳞屑不能掩盖红斑,伴剧痒。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弦滑或数。
1.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70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
1.1.4 排除标准 感染、妊娠、外伤等应激状态者;近2周内服过类固醇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和(或)1周内服过维甲酸类药物或外用过类固醇制剂;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
1.2 治疗方法 芩柏凝胶组:皮损外用芩柏凝胶(含黄柏、黄芩各10%,北京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2次/d;芩柏软膏组:皮损外用芩柏软膏(含黄柏、黄芩各10%,北京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2次/d。2组患者均于治疗期间合并口服凉血活血汤[4](主要成分:白茅根、紫草根、丹参、生地、赤芍、槐花、鸡血藤等,北京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2次/d,200 mL/次。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
1.3 疗效指标及评价
1.3.1 疗效观察 2组均分别于用药后第2,4,6,8周复诊1次,观察患者的皮损面积、颜色、浸润程度、鳞屑多少、瘙痒程度及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并照相。
1.3.2 疗效评价 根据治疗前后PASI评分,计算患者的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疗效判定分为4个等级。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60%~94%;好转:疗效指数30%~59%;无效:疗效指数<3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算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1 2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 2组组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治疗后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见表 1。
表1 2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及疗效指数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及疗效指数比较 (±s)
注:治疗组为芩柏凝胶组,对照组为芩柏软膏组。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总计n 303060治疗前PASI评分 治疗后PASI评分 疗效指数8.72±4.51 2.76±2.38 0.66±0.277.84±4.46 3.52±2.24 0.47±0.388.28±4.47 3.14±2.32 0.57±0.34
2.2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 芩柏凝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芩柏软膏组的总有效率为83.3%。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见表2。表明芩柏凝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方面疗效与芩柏软膏相似。
表2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安全性观察结果及不良反应 治疗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出现红斑、瘙痒较前加重等情况,停药后症状可缓解。所有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之为“白疕”,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浸润性红斑上覆以多层银白色糠秕状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为临床特征。
我科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认为[4],本病多因情志内伤或饮食失节,化生火热,复受风热毒邪而发病,若病久或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则化燥生风或经脉阻滞,致气血凝结,肌肤失养。临床辨证以血分辨证为主,分为血热、血燥、血瘀三型,其中血热证的中药内服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外用药物治疗也遵循内治理论。芩柏软膏,也称普连软膏,是赵炳南先生自行研制的治疗银屑病血热证或银屑病性红皮病的有效外用药。该药由黄柏、黄芩两味药物组成,其中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之效。两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之效。有研究表明,芩柏软膏中的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可明显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对银屑病的治疗发挥作用[5]。
经过我科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已证实了芩柏软膏对于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作用,但在临床使用中易染色、依从性差等问题尚无法解决。本研究中使用的凝胶剂是最常见的水溶性基质制剂,目前的中药外用制剂中尚无本剂型的使用。其配方中含有水、甘油、丙二醇、氮酮、羟丙甲基纤维素及卡波姆[6],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交联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分散于液体网架中形成凝胶,其中所含的水及醇在用药后蒸发,药物则浓缩沉积于制剂中。因此无论药物的水溶性如何,都可很快从基质中释出,以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并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表明芩柏凝胶对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皮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疗效与芩柏软膏相似。疗程结束后,芩柏软膏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皮损加重的情况,芩柏凝胶组中无加重病例,一方面可能与观察病例数少有关,一方面也可能反映芩柏凝胶较芩柏软膏作用更温和,对皮损的刺激作用更小,使用更安全。在用药的依从性上,芩柏凝胶由于外观透明、易于涂展和清除,并可适用于毛发部位,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几乎不产生影响,患者使用方便,能坚持用药,其优势较芩柏软膏更加明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1008.
[2] 徐佳,张苍,瞿幸,等.芩柏软膏治疗进行期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7):614-618.
[3] 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5-617.
[4] 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00-204.
[5]吴珺.芩柏膏主要成分抑制Jurkat T细胞增殖活化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曾祖平,何薇,杜雯,等.正交设计法优选芩柏凝胶基质配方[J].中成药,2007,29(6):83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