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①

2013-08-15 00:54钱宗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2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网球课外

钱宗梅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如同乘上火箭,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但青少年的体质却在这20年间呈现不断下滑趋势。过重的学业负担、过长的学习时间,让青少年远离了阳光和操场。“宅”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欢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表明,在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是:上网聊天、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因此大学生军训频频晕倒,长跑频频猝死。这源于运动氛围缺失、运动技能不足和运动缺乏常态化。本文基于此,希望通过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更多学生动起来。

1 高校网球教学现状

网球(tennis)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1885年前后,网球运动传入中国,经过100多年发展,网球在中国的影响正逐步扩大,其独特的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青少年群体也不例外。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球课程,且很受欢迎。但一、二年级每周1次的体育课,短短80min,对于没有基础的大学生而言都在为最后测试而学,因为成绩关乎到他们的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及毕业后找工作;另外,由于学生从小体育运动机会少,协调性、体能和体育技能较差,虽然网球教学的考核标准与难度较低,但还是难以胜任。这种情况下,学生怎能培养运动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有兴趣,没有兴趣又如何养成习惯。

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课内外一体化,就是在坚持常规体育课的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并将课外体育情况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课内外一体化涉及到“课内”、“课外”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形成体育参与意识,达到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的良性互动教学模式。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纵横交织的大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能大大拓宽教学的时空与教学渠道,有效开发课堂与课外体育的功能,使课内外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产生最优化的教学效益,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特长。

3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3.1 课内外一体化有利于掌握网球技能

大学生在校期间课余时间充裕且自由支配度高,学生的体力、精力均处于鼎盛期,这时是大学生坚持运动,培养技能的大好时期。但大多数学生却爱缩在电脑旁看动漫与电视剧,或逛论坛、打游戏、聊天,很少有学生能把运动做到常态化。网球课内外一体化可使课内和课外完善地结合与统一,为学生自学自练、参与竞赛和培养竞争意识创造良好条件,亦能很好地实现互帮互助、互相带动。该模式能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所追求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空间大、弹性强,有利于学生在理想的环境与氛围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掌握网球技能,对发展其个性、弘扬创新精神起到卓有成效的催化作用。学生只有坚持运动才能身心受益,也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网球技能,体育能力不断增强。

3.2 课内外一体化有助于交流与合作

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网球技能的发展,而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学校可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间或师生间的网球比赛。这样不仅能促进校园网球文化发展,形成良好的网球运动氛围,使校园呈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且通过这一系列常态化的网球活动,能促进师生间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更融洽,更有利于教与学工作的开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课内外一体化有助于网球意识与习惯的养成

要使得学生掌握网球技能,养成网球锻炼的习惯,对于每周1次的锻炼是不够的,要解决学生“练”的问题就要采取多种形式。新时期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就是“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该活动倡导每天1h活动,使得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号召大家动起来。然而现代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贪图安逸享乐。利用课内外一体化的一些强制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由不动到被动,通过更多的机会参与与良好氛围的熏陶在坚持中形成习惯,继而形成积极、阳光、乐观的生活方式。

3.4 课内外一体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球文化氛围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范围内,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校园网球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活动能力,增强参与意识,这种校园网球文化氛围也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长期处在氛围中的人,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教育思想等产生认同感。“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高校网球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积极繁荣的校园网球文化氛围能带来良好的运动氛围,让更多的人动起来。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认为,因运动氛围和运动伙伴的缺失才导致了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宅”的休闲方式。因此,学校与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网球社团或俱乐部活动,利用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球运动氛围带动学生群体参与。

4 建议

4.1 利用网球竞赛促进校园网球文化建设和人的社会化

高校课外网球锻炼多处于松散、无序化状态,一些学校课余网球竞赛根本没有。网球竞赛作为课外体育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可以营造学校的体育活动氛围,又能利用网球竞赛的特殊魅力,吸引学生自觉参加网球锻炼,培养学生的网球兴趣与运动意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生命力的一种体现。没有竞赛与竞争体育运动就没有活力,也缺乏存在的价值。因此,搞好课余网球竞赛和积极参与校外网球竞赛,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实现体育的目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培养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所需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其次,竞赛能拓宽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沟通交往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进取精神、尊重别人、遵纪守法、正确面对胜负等现代人应有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最后,利用网球竞赛还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网球文化的软实力作用。

4.2 改革评价标准与方式

评价标准与方式应该多样化,可将早操、课外活动等纳入体育成绩的评定与管理中,促进学生多参与网球运动,调动身体素质差学生的网球参与热情,也可以参考初始成绩与最终成绩的进步幅度。总之,通过实施课内外一体化就是要教育学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力争减轻体质差学生的考试压力。三四年级学生若没有体育课,可将学生的网球参与情况(以社团、协会或单项俱乐部的形式开展)记入学生的综合测评中,也可以联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相宜的体育运动内容,设置学时,鼓励学生坚持运动,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运动能力,在练习中增强体质,取得更好的测试成绩。

4.3 加强管理与引导

实施课内外一体化,在课外延伸和提高网球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使学生增强自我锻炼意识,发挥网球能力,发展个性。但同时学校管理方面也会出现新的问题,首先是课余锻炼时间与场地安排,一般各高校内网球场地有限,建议时间段安排在早晨、中午、下午两节课后或者晚上,以“1+2”的练习次数为宜,即一次体育课加两次及以上课外网球活动,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网球俱乐部或社团组织的建设和培植工作,为学生课外网球活动的开展建立优良的软环境;其次是教师应能及时给予热情耐心的指导与帮助,认真考勤。学校对值班教师应给予适当补贴,建议将教师值班与辅导纳入体育教师的工作考核,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拓展网球学习与练习的空间与时间,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可见它在高校网球选项课中是十分可行,且大有可为。但各高校也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设计好具体目标与具体措施,而且应当与时俱进,不可一劳永逸。除了上述建议,本研究认为还应增加网球理论内容和开设网球欣赏课程,并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学习与互动系统。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广泛丰富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及途径,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是2012年5月4日胡锦涛在纪念共产主义青年团90周年大会上对我国青少年的寄语,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远离安逸享乐,希望更多的学校通过网球课内外一体化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质越来越强。

[1] 陈天霞,余鲁军,高建宇,等.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

[2] 隋鹏翔.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世界,2011(12).

[3] 王良民.刍议课余体育竞赛改革——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改的重要措施[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1(14):107-109.

[4] 许玲.从美国休闲体育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7(3).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网球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