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桂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明确提出了 “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确实发挥舆情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近年来,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都相继建立了舆情信息征集制度。我公司也于几年前提出了做好职工舆情信息工作的一些做法,几年来也从文件、制度、做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几年来,公司征集到大量职工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涉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通过舆情信息的征集和处理,确实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制度,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但作为一个反映职工群众社情民意的渠道,作为一种企业和职工之间沟通的手段,必定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舆情信息不够重视、征集渠道较单一、征集内容有局限、征集的方式方法灵活程度不够、问题反馈不及时或力度不大等。本人作为企业的一员,不仅积极参与到舆情信息的征集工作,也查阅观看了其它一些企业关于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做法资料,在此,谨提出一些个人对企业做好舆情工作的看法。
不可否认,企业开展舆情信息工作,其出发点一定是好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渠道,从职工群众中了解职工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从而及时解决职工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疑难杂症,解疑释惑,让企业的制度得到良好的遵守和落实,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在标准的时间内以标准的操作方法创造标准的产品,从而推进企业健康顺利发展。
但毕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因为一些利益关系,阻碍着舆情信息工作的健康运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企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制定了舆情信息征集制度,但是思想上还不够重视,作为管理者注视目光较少,对职工提出的舆情信息也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导致舆情信息征集不及时、不全面,职工的意愿无法得到及时的反映,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或解决,久而久之,影响了职工提舆情信息的热情,征集不到职工的真实舆情。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只有河床,没有流水。
(二)决策时缺乏对舆情信息的参考。领导干部作为更高一层的组织者决策者,他们的阅历肯定高过一般职工,但他毕竟也只是一个个体,或只是一个小群体,其决策信息量也不是无所不包的,应该说也是有限的,而广大职工在企业中虽然是最低层的,但他们也是最直接的操作者,他们掌握着第一手原始资料和经验,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决策者不多注重参考职工的舆情,易造成决策失误,这样的例子是不少见的。
(三)传输渠道不够畅通。就目前一些企业的舆情信息征集渠道来看,主要还是以基层单位报送到机关有关部门,再由相关部门经整理后报送领导层决策,这种方式,渠道单一,无法大范围或全面地反映职工的意愿和心声,反之,职工的心声无法得到倾诉,存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或反馈,也影响了职工说心里话的热情,久而久之,职工对舆情信息反映问题变得漠然视之,也是导致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
(四)舆情信息内容比较单一。职工对企业的看法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会有好的反映,也会有一些想法或怨言,这都是十分正常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听不到不同的声音,什么都是全票通过,我想 “一片大好形势”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畸形的阴影,就象平静的湖面下隐含着翻滚的波澜一样,没有不同的声音不是没有不同意见,只能说明有的人不敢说真话,真话没有市场,必定导致舆情信息的单调。连三峡工程的总指挥都说,三峡工程的成功要感谢那些提不同意见的人,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再不断地解决,最终才有三峡工程的胜利。由此可见舆情信息的重要性。
舆情信息是指在一定社会空间,一定时间内,社会群体对某些社会现实的意愿的主观反映,中央也多次重申,要做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坚持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这些都说明各级对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职工群众对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福利待遇等都有主观的反映,这是十分正常的,掌握新形势下对舆情信息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认识舆情信息深刻内涵,最终要体现在充分发挥舆情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的群众迫切要求。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特别是一些较为成功的企业,舆情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决策层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舆情信息也确实可以反映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而反映职工群众的心理或思想动态。谁掌握了越多、越全面、越准确的职工舆情信息,谁就拥有了正确决策的主动权。我们说,职工群众才是企业效益的最直接创造者,他们的心声必定可以为决策服务。
(二)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职工群众作为企业的一员,不同的员工对企业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那就是他们的心声,如果职工群众的心声可以得到重视,建议可以得到采纳,他们也会有一种天然的成就感,作为企业能否满足职工群众的不同需求,把准职工的思想脉博,摸清职工的情绪动态,及时提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的管理职能,其计划和控制虽然是由管理层来发出指令的,但它最终的操作和实践者是职工群众,职工群众落实计划的水平如何,效果如何,反之也体现管理水平如何。企业每项制度的落实过程中,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管理方式方法的变化,制度本身一定会显露出它的弊端和不适应性,而首先发现这一“秘密”的还是职工群众,畅通的渠道及时反映职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看法,可及时改进和完善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
如著名的思科公司,其总部的7000多名员工,在他们生日的那个月,都会被邀请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共进早餐,让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就任何问题提出诚恳的意见,没有什么问题或言辞会被认为是不当的,钱伯斯自己也承认,的确听到一些比较刺耳的意见,但这种早餐会对所倡导的公开和直接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理顺员工情绪,改进企业工作,加强企业管理,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刚才分析了企业舆情信息工作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上下功夫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舆情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刚才本文只是说明了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这里主要是指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是一个体现 “情为民所系”的有效渠道,是了解社情民意解疑释惑的良好载体,是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解决了这一基础性的思想根源问题,多一点心思花在舆情信息工作上,少一些偏见,哪怕是一些刺眼刺耳的信息,也要本着心平气和的心态,多做解释、引导、反馈工作,理顺职工情绪,发挥职工能量,才是管理的新境界。
(二)拓宽舆情信息征集渠道。就目前一些企业的舆情信息征集方式方法,确实比较狭窄,有些信息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传送,有些信息职工不愿通过这样的渠道传送,职工有顾虑,心里有负担,就不可能搜集到真实的社情民意,一种渠道肯定有它局限的地方。拓宽渠道,可以开辟一些其它方法,如现代化信息工具——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领导干部可以效仿思科公司的做法,开辟 “领导职工面对面”的网络聊天方式,解答一些职工群众的疑问,哪怕只是和职工拉拉家常,也可以拉近干群之间的距;也可以效仿 “市长热线”或 “市长信箱”的做法,接受各种形式的舆情信息;当然还可以俯身走进一线职工当中,与其平等交谈也是很好的方式。
(三)丰富舆情信息的内容。企业舆情信息就是指职工对企业发展或领导干部的一些想法、看法或意愿,形形色色无所不包是很正常的,我想除了企业倡导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只要是职工的舆情心声,都应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诚肯善意接纳,深刻分析,并从中发掘信息背后隐藏的东西。
如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规定,每位职工每天都必须提一个点子,好的、坏的、歪的、斜的、有用的、没用的,各种各样的都可以,越有创意越好,企业的目的不仅是要采纳职工的点子,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保持一种创新的工作态度,保持活跃的思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完善舆情信息反馈的长效机制。职工愿意通过舆情信息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愿,说出自己的心声,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提出的信息没有得到采纳或反馈,其积极性和热情一定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最终导致不想提,觉得提了也没用。企业重视舆情信息工作,最重要的是对所提的舆情信息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尽可能做到事事有人处理,件件都有回音,反馈形式可以直接反馈,也可以通过基层单位工会组织反馈,总之,不管是否采纳,都一定要有答复,这也是对职工的尊重,把事情讲清楚了,讲透了,就能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如果有一个反馈督导组,明确反馈的时限,有人问责反馈进度就更好了。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企业也正努力加强和谐企业建设,所谓和谐的 “和”就是每个人都有饭吃, “谐”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说话,可以自由地发言,企业开展的舆情信息工作,也正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渠道,让职工有话就可以说,有心声就可以倾诉,有意愿就可以表达,从而使企业达到一个风正气顺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达到 “企业持续发展,团队和谐有为,员工幸福安康” 的企业良好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