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寓教于乐”的意蕴

2013-08-15 00:42田继忠白银市平川中学甘肃白银730913
名作欣赏 2013年24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语文课程新课标

⊙田继忠[白银市平川中学,甘肃 白银 730913]

新课标下语文“寓教于乐”的意蕴

⊙田继忠[白银市平川中学,甘肃 白银 730913]

“寓教于乐”之“教”我们认为就应该一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阐释:“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寓教于乐激趣探究时政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时讲了这句话,表达了改革的决心。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也要大胆地走改革的路,打破旧瓶子,真正实现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的意蕴。语文教学的乐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是明显的,学生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寓教于乐”之“教”我们认为应该一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阐释:“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如何通过“乐教”实现这两个目的是新课标的任务所在。在此我谈一些“乐教”的体会,以抛砖引玉。

一、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文明的、心慈和手软的教育方式

古有“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的训诫,一直以来教师以严来实现和达到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师传承“师道尊严”最为明显,在教学工作中大都担任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标实施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要对学生放开,既立足于教育部门配发的教材,又要让学生有所选择。叶圣陶讲“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师不能把教材看得绝对的重要,允许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刊,例如《读者》、《青年文摘》、经典文学作品等都是可读的刊物。教师与学生那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可以终止了。语文老师由收缴和查禁学生的书籍转向包容、引导,以良好的心态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自然和老师想亲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的改变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形式。有个寓言能给我们以启示:风神和太阳神有一天打赌,看谁把一个人身上的棉袄以最快的速度脱下来。风神觉得胜券在握,他用力把寒风刮向那个穿棉袄的人,结果那人把棉袄裹得更紧,风神无可奈何。太阳神笑呵呵地以越来越温暖的态度对待那人,不长时间,那人自觉脱掉了棉袄。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储备也就增多了,眼界也扩大了,对社会的认知力也就增强了,高考答卷解答“一般论述类”“文学类”“诗词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题目的能力也自然提高了。多年来我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当然,高中教师压力大,学生压力也大,教师的心慈和手软不能影响教学效果。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考分与升学仍然是重中之重,我们的教学改革目的仍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各项素质,其中一项是解答试卷的素质,是他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片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激趣放活,师生互动探究答疑解难

苏轼在《孟轲轮》中讲道:“《诗》之为教也,使人歌舞佚乐,无所不至,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语文教学不失“正道”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原则。以往我们为了改变单一教学的枯燥,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确有它的先进性和方便性,只是一些老师太钟爱它了,太迷信它了,太喜欢一蹴而就了;由于课件的含容量大,知识涉及面广,一味地依赖播放课件,这种大容量的“灌”,学生根本吃不消,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考试成绩掉下来了,家长就说那个老师只会放电影云云。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两者的关系要处理好,既不可忽视,也不可取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多媒体等形式要相辅相成,合而为一,不可不用,切忌滥用。高中学生对于老师的学识、诚心、爱心是清楚的,教师要用良好的态度和行为进行维护,使之不要丢失。教师大方的教态、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潜移默化的思想魅力都是营造趣味浓烈的课堂氛围的主要因素。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春晚明星小品的表演形式都搬来了,以博学生一笑;有人为了实现课堂讨论的环节,将一些浅显的“问题”,也要组织同学讨论上十几分钟。这种形式要不得。综观2012年实行新课标命题的省市试题和新课标全国卷,“诗词阅读”9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1(4)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2(4)题,都有探究开放答题的设计,这些题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涉及,教师只要备课扎实,“教科书”涉及的问题足够讨论,这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学生高考解答开放题的能力必然会培养起来的。

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扬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畅所欲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就同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的观察思维去观察,开阔心智,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综合归纳;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求“同”为团结,存“异”扬个性。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敢思考、敢表达、敢求新、敢尝试的思想意识。课堂气氛自然和谐、活泼、热烈。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活力还在于文史哲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把语文孤立地看待是不科学的态度,削弱了语文的魅力,这样是教不好语文、学不好语文的。语文包含古今文化天文地理,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要以语文为基础,曾任复旦校长的苏步青教授说如果让复旦单独招生的话就考一门课程语文。语文的学习要与时事结合起来,白居易说“文章合于时而著,歌诗合乎事而作”。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主动引入十八大的有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中国梦”辉煌的前景感动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讲,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中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并不遥远。历史昭示未来。看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看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看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语文教学把爱国精神和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树立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起到了启迪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田继忠,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高三语文教研组高级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中语会”会员。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语文课程新课标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