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与文化适应:撒尼文艺队的“叙事”困顿

2013-08-15 00:47:00师云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大众文艺 2013年3期
关键词:阿诗玛石林文化站

师云蕊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081)

物质性与文化适应:撒尼文艺队的“叙事”困顿

师云蕊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081)

石林县大糯黑村的撒尼文艺队,因所处地域的特色生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影响以及自身文艺要素,如服饰、舞蹈、乐器等文化意义的变动,体现出极大的“物质性”,具有在村落场景下再现权力、资源与文化实践间关系的客体性价值。“物”自成一格的特性是与社会文化特性结合在一起的,也往往与其存在之历史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以大糯黑村文艺队机制及其活动方式为载体,通过当地人的地方性知识和个体叙事,借助对石林风景区天然舞场、石林国际火把节前夕文艺汇演及其开幕式等不同场合下老年文艺队、中年文艺队及青年文艺队表演情况的观察,大糯黑村文艺队这小地方一群体的政治、经济内涵即可以被揭示出来。作为撒尼人祖辈生产、生活经验文化自然累积的撒尼歌舞乐,在“文艺队”这一外来载体的作用之下,承载着人们往昔质朴回忆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反映国家意识形态、展示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意向性工具。撒尼文艺队;物质性;文化

总的说来,业余文艺队多由村民在“自愿、热爱”原则下自发组建,同一支文艺队内部,队员们在年龄层次、兴趣爱好上基本一致,都对文艺表演十分喜爱,且有一定的表演才艺。一般而言,入队时需缴纳100元左右的入股费,作为队伍的发展经费,由队员们根据人品、才艺、家境等多种因素集体推选队长。文艺队除了需参加政府主办的文艺汇演,完成政府安排的任务之外,在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和队员个人经济、家庭事务的闲余,还可在红白喜事上表演,或接受不同团体(如学校、中小企业)的邀请外出演出。表演内容由文艺队一行自行排演,出场费由双方共同协商而定,从360元到500、600元不等。得到的报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充公,作为队里的活动经费,以备表演服装、道具、乐器采购所需;另一种是平分,或者是以集体聚餐、集体外出旅游等方式消费掉。采取何种报酬方式处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们的意愿,实在争执不下,则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最终决定。在节目排练方面,文艺队在农闲或接到表演任务后便开始进行,白天下田劳作,夜晚在村“民族科技文化广场”的礼堂内排练节目。在文艺表演前期,镇文化站会派人对文艺队进行下乡辅导;由于村民白天需要下地,忙农活,一般排练都在晚上,辅导也在晚上进行。镇文化站也会从各村抽选文艺骨干集中于镇上参加文艺培训,再由这些文艺骨干负责队中舞蹈动作的排练。多数情况下都是文化站进行下乡辅导,只有在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时,才会请专业人员来进行辅导。一般参加镇上活动,配乐都是在县上找人作好,然后镇文化站针对演出进行具体辅导。

大糯黑村,共有六支业余文艺队,依据年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老年文艺队、中年文艺队和青年文艺队(各两支)。文艺队的活动远不止唱、跳那么简单。村民们充分意识到了撒尼文化的变化,以及文艺活动中自主发展意愿与行政性调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青年队于2011年农历6月23日前往石林风景区参加全县民族民间歌舞比赛这一经历或事件本身即融合了行政性调配与经济发展策略的双重影响。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是石林县“打造国际旅游胜地”总设想的一部分,而青年队参加的这场比赛就是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的提前预热。青年队因在圭山镇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比赛中名次靠前,成为参加6月23日乃古石林比赛的三支镇代表队的一支,经过一番比拼,最终获得了第二名及3600元的奖金。由于镇文化站的经费主要是用于组织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对业余文艺队并未有专门的支持经费,很多时候只能临时性地从别处挤出经费;今年政府就没弄到资金,大糯黑村青年队 参加比赛只能全程自筹经费,车费、置装费、伙食费等也算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在队员们看来,能够代表镇里去参加比赛,跳撒尼舞蹈是件很荣耀的事,况且政府派的任务,接受了邀请,即便自费,也断无放弃比赛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表演撒尼舞蹈就是件值得做的事情,在比赛场上,展现撒尼文化是一回事,赢得比赛也很重要。他们特意在县上订购了新设计的、统一的表演服,男子服饰较为简单,白色短褂加裤子,女子服饰主体为白色,袖口、衣领的配色则十分鲜艳,七色彩虹图案的包头,无论队员实际婚否,都直插双蝴蝶。这样做一是为了整齐划一,二则鲜艳的颜色、合体的样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舞蹈动作增色不少,有益比赛。

每个月有三天,大糯黑村的两支老年队便会轮流来到石林风景区天然歌舞场表演。天然舞场由石林县阿诗玛艺术团牵头,以石林县旅游局的名义在全县范围内经过层层选拔,选出10支在当地享有一定知名度、组织领导健全、团队意识强,长期以来为支持石林旅游发展做出贡献的乡村原生态表演队。大糯黑老年艺术队更因其表演质量高,隶属于获得“阿诗玛旅游文化生态村”称号的糯黑村委会而赫然在列。老年文艺队借助闻名遐迩的大三弦舞走出糯黑村,走出圭山镇,走出家园,迈出田园,走进了石林风景区,成为一道展示性的景观,为旅游者带来“石林民族原汁原味的歌舞乐魅力”。男子统一身着蓝衬衣、白色麻布短褂,下身着黑色宽裆裤,女子则统一穿蓝色上衣,袖口绣有花边,围腰图案各有不同,下身为黑色宽裤,包头与未婚少女所佩戴的七彩横条式圆包头相比,色彩暗了许多,仅有双色,原本直插的一双“三角蝴蝶”也变为横插的单蝴蝶,长发扎成马尾朝右侧垂落。电影《阿诗玛》问世以来,“阿诗玛”和“阿黑”分别作为彝族撒尼美丽姑娘和英俊青年形象的代表在国内流传开来,石林生态旅游开发更是将“阿诗玛”作为旅游产业形象品牌大力加以宣传、推广。石林风景区的导游服便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颜色多较为鲜亮,女导游皆佩戴代表美丽少女阿诗玛的象征性包头,男子佩戴颜色鲜艳的头巾。这些撒尼服饰文化中的元素已从撒尼人日常生活场域转向社会生活领域,并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意涵,成为石林发展策略表征的一部分。

在文艺队身上,撒尼文化元素的改造及意义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服饰的设计方面,乐器的“道具化”也表现了这一点,在歌舞表演形式中,传统撒尼乐器如包头一样,失去其原有意义及实用性价值,仅成为撒尼文化的象征。表演形式多为和着伴奏表演舞蹈,加入了撒尼元素的现代乐曲的出现,乐曲有时间或配有唱词,或汉语,或撒尼语,撒尼老调已很少见,在舞步上,虽然具有代表性的舞步保留了下来,队员很多时候却是从文化站或其他专业文工团处习得舞蹈动作,对所跳舞蹈动作意义的了解十分有限,而且这些舞蹈与撒尼人日常生活渐行渐远。尽管文艺队多少为学习、传承撒尼文艺提供了一种机制,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缓解传统民俗艺术流失的危机。所谓“业余文艺队”,即说明了文艺队乃至撒尼歌舞乐在村民经济生活中的从属地位,他们一面受镇文化站的监督、指导,另一面还受到各家经济活动及事务的制约,在农忙,或是文艺队活动与家中事务冲突时,有些队员会暂时退出文艺队,并由新人员及时补上。撒尼文化本就发端于撒尼人日常生活的这片土壤,是撒尼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在由于行政和经济双重因素的影响,从属于村民的经济生活,渐渐日常舞台中退出,更多地出现在社会场景中。

表演、文艺队都是外来语,内在于这些观念之中的文化意涵无疑会影响着撒尼民间文化的外在形式。无论是1946年的“圭山夷(彝)族音乐舞踊会”,1961年圭山文工团用撒尼语和唱腔表演的叙事诗《阿诗玛》,还是改革开放以来老、中、青文艺队体系的确立,老年文艺队在石林风景区的原生态歌舞乐展示,中青年文艺队在各种行政文化艺演场合的表现,都被打上了内外因素之间互动的烙印。在访谈中,糯黑村村委会领导及文化站毕主任更是不断提及,糯黑村在镇上也很有名气,是民族团结示范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诗玛传承点,是阿诗玛文化生态旅游村。字里行间,我们足以了解到,石林县独特的生态文化环境及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策略也在局部影响着民族民间文化的展示和传播。石林县近年来在“旅游立县”“生态美县”等几大发展目标基础上,又提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滇中经济区东南新城”要求,圭山镇政府外红色横幅上“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的标语性口号更是乡镇对地方政府发展策略的有声响应。立足于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小有名气的大糯黑文艺队及撒尼民间文化的展示提供了“舞台”。大糯黑村老年队在石林风景区天然舞场的“原生态歌舞”表演,青年队于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前夕参加的民族民间歌舞比赛,都得益于生态旅游经济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服饰、歌舞乐等文化要素在依照性别、年代所组成的空间领域内不断被加上许多新要素,如果说这种转变可以称之为“文化适应”的话,那么,外在的生态特色,内在的政治、经济意涵在此过程中便通过整体性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因素交织在一起。

注释:

1.大糯黑村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糯黑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因地处岩溶喀斯特地貌区,盛产石头,村民住房均用石头砌制而成,故有“石头寨”之美誉。村中约99%的村民都是撒尼人(彝族的一个支系),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撒尼话(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东南部方言)交流。该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诗玛传承点、云南大学云南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基地彝族(撒尼支系)调查点暨糯黑阿诗玛文化课堂教室、阿诗玛旅游生态示范村,并建有糯黑彝族文化博物馆。详见:《石林县大糯黑村情况汇报材料》、《石林县彝族(撒尼)传统文化的特征》及云南大学“云南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基地”彝族(撒尼支系)子项目组编写的《大糯黑村概括》。

2.大卫·帕金:“英国的当代人类学中存在一种新的物质性吗”,赵旭东译,见《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61页。

3.黄应贵:“导论:物与物质文化”,见其主编《物与物质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4年,第3页。

猜你喜欢
阿诗玛石林文化站
去看阿诗玛
金山(2020年11期)2020-12-11 09:08:35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4
黄河石林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20
相约在石林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6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甘肃农业(2018年3期)2018-01-18 18:20:49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53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阿诗玛
幼儿园(2015年5期)2015-08-16 08:20:37
阿诗玛的传说
三月三(2015年3期)2015-03-09 16: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