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调修对国产不锈钢材料耐腐蚀性影响的研究

2013-08-06 01:23窦学利
电焊机 2013年1期
关键词:晶间腐蚀敏化晶界

窦学利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11)

0 前言

不锈钢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铁道车辆、航空、船舶等行业。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不锈钢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机车车辆行业,主要用于车体的制造,通过冷弯、冷压成型等方式制作零件,各个零件之间通过电阻点焊或电弧焊等方式连接,其中电弧焊连接方式会造成零件变形,导致车体骨架完工后外型尺寸发生改变,影响车体的装配,需要在骨架的相应部位进行火焰调修,调修时使用氧-乙炔火焰加热,调修温度一般在600℃以下。火焰的高温对不锈钢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原材料的耐腐蚀性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对不锈钢材料进行晶间腐蚀性实验,可以进一步研究火焰调修对于原材料耐腐蚀性的影响。

1 实验设备和方法

将不锈钢30 mm×10 mm(4-SUS301L-HT)试样分别在450℃、500℃、550℃、600℃、650℃、700℃、750℃敏化温度范围内保温2 h后空冷至室温,然后在10%草酸浸蚀液中进行晶间腐蚀实验。通电电流密度1 A/cm2,通电时间90s,浸蚀温度20℃~50℃,浸蚀结束后用流水洗净、干燥,在金相显微镜(200~500倍)下观察试样全部的侵蚀表面。

实验设备:WD30_1型直流稳压电源、电解浸蚀装置(见图1)、OLYMPUS-BX51M显微镜。

2 实验结果

图1 电解浸蚀装置示意

不锈钢晶界形态共分五类:第一类是阶梯组织,形貌特征为晶界无腐蚀沟,晶粒间呈台阶状;第二类是混合组织,形貌特征为晶界有腐蚀沟,但没有一个晶粒被腐蚀沟包围;第三类是沟状组织,形貌特征为晶界有腐蚀沟,个别或全部晶粒被腐蚀沟包围;第四类是游离铁素体组织,形貌特征为铸钢件及焊接接头晶界无腐蚀沟,铁素体被显现;第五类是连续沟状组织,形貌特征为铸及焊接接头,沟状组织很深,并形成连续沟状组织。

试样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晶间腐蚀形态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常温下的SUS301L-HT不锈钢腐蚀形貌属于第一类晶界形态,呈阶梯组织,其形貌特征为晶界无腐蚀沟,晶粒间呈台阶状。但在450℃~750℃温度区间经过敏化处理后,不锈钢腐蚀表面不同程度地出现晶间腐蚀沟现象,大都呈混合组织特征,属于第二类晶界形态,形貌特征为晶界有腐蚀沟,但尚无一个晶粒被腐蚀沟包围。但是当敏化处理温度为650℃时,晶界大都存在腐蚀沟形貌特征,甚至个别晶粒边界的腐蚀沟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可以判定为准第三类晶界腐蚀形态。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可以用晶间贫铬理论来解释:沿晶界沉淀析出Cr23C6碳化物,致使晶粒边界层含Cr量低于12%,造成该局部区域电极电位下降。当钢材置于腐蚀介质中则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晶间腐蚀。

3 结论

与原材料晶界形态相比,经过450℃~750℃温度区间敏化处理后,不锈钢腐蚀表面不同程度地出现晶间腐蚀沟现象,形貌特征为晶界有腐蚀沟,特别是当敏化处理温度为650℃时,晶界大都存在腐蚀沟形貌特征,甚至个别晶粒边界的腐蚀沟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当焊后调修温度超过650℃时,原材料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将明显降低。

图2 晶间腐蚀形貌特征

[1]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卢世英.不锈钢[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

[3]崔忠忻.金属学与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晶间腐蚀敏化晶界
晶界工程对316L不锈钢晶界形貌影响的三维研究
基于截断球状模型的Fe扭转晶界的能量计算
穴位敏化柔性辅助检测传感器的研发
运动晶界与调幅分解相互作用过程的相场法研究*
冠心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探讨
近5年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临床主治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不同取向7020铝合金试样的晶间腐蚀机理研究
690TT传热管和I-800传热管晶间腐蚀试验研究
耦联剂辅助吸附法制备CuInS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
基于修正球形双晶模型的金属Al晶界能分子动力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