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文献与问卷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3-08-06 02:28黄秀纯吴雪荣
中国药业 2013年16期
关键词:注射剂中成药药品

黄秀纯,吴雪荣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药剂科,广东 潮州 521011)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包括丸、散、膏、丹等多种剂型,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认为“中药无毒”,秉着“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点长期滥用中成药,导致中成药的治疗效果大不如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不断上升[1]。近年来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逐年成倍增长[2]。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检索词为“中成药不良反应”,检索年限为2007年至2011年,共检索到591篇文献,涉及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347例,对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类型和药物剂型进行统计分析。于2012年2月至3月在潮州市潮州医院门诊部向候诊患者发放中成药合理使用调查问卷55份,收回问卷55份,其中不合格问卷5份、有效问卷50份,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及中成药服用情况。采用Excel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统计

统计结果见表1至表3。347例患者中,男111例(31.99%),女236例(68.01%);年龄段以51至60岁人群及儿童(10岁及以下)居多,共占44.9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共涉及54种药品,注射剂品种数最多,颗粒剂品种数最少。

表1 文献调查中成药不良反应年龄段分布

2.2 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 4及表 5。调查的 50例患者中,女 33例(66.00%),男 17 例(34.00%);年龄 18~80 岁,平均 48.28 岁;既往有药品不良反应史13例(26.00%),其中1例有中成药过敏史。从使用情况来看,一半以上(54.00%)的患者认为中成药副作用小,并倾向于将中成药代替西药作为主要药物服用;部分(26.00%)的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承认中成药的副作用并尽可能少地服用;少部分(18.00%)的患者则认为中成药无副作用或副作用甚微,将中成药等同于保健品食用;极少数(2.00%)的患者“从来不服用中成药”,且此例患者曾有中成药过敏史,对中成药及类似药物存在抗拒心理,比较特殊。

表2 文献调查中成药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表3 文献调查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分布

表4 问卷调查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

表5 问卷调查患者中成药服用情况统计

2.3 相关因素分析

年龄与性别:年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老年人与儿童的药物代谢过程缓慢,会导致药物半衰期延长,引起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因此老年人及儿童用药时应慎用或减量[3]。文献调查显示,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男女患者比例为0.47∶1,表明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文献调查显示,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损害等。中成药含有很多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抗原性),以及一些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而这些半抗原(如小檗碱、茶碱、丹参酮等)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这是中成药致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4]。因此,临床应用中成药时要注意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反应史等。

药物剂型:文献调查显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85.88%。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材所含的植物蛋白或有机质可在人体内形成半抗原,易引发过敏反应[5]。中药注射剂所含成分复杂,大部分产品是中药材综合成分的提取物,其中未知的非定量成分占有相当比例,一些大分子杂质难以被完全除去,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混浊、沉淀等现象,影响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不合理用药:人们往往认为中成药比西药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而一些中成药广告也宣传其安全、无副作用,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确实存在且不容忽视。不少人受“中成药无毒性或毒性小”的错误观点影响,在患者买药、药师配售、医师(特别是西医)处方时往往忽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由此引起的纠纷或差错屡见不鲜[6]。1993年比利时Vanherweghem等报道,由于患者减肥治疗时,所服用的防己为非处方要求的粉防己,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衰竭的“中草药肾病”[7-8]。在古代,人们将中药的配伍归纳为“十八反”“十九畏”等,并有“小毒、有毒、大毒、极毒”之分。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中成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正逐渐提高。同时,近期有不少关于中成药不良反应致死的报道,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认识到中成药的许多不良反应,不再大量、盲目地使用中成药。问卷调查显示,不少患者认同“是药三分毒”的理念,会谨慎使用中成药。

3 预防对策

3.1 规范药品说明书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564种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无药物警戒表述的达329种(58.33%),有药物警戒表述的235种(41.67%),也只是简单提及“禁用”“忌用”“慎用”或“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寥寥数字[9]。药品说明书在药品上市后的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指导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用药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其中“注意事项”“禁忌”等项中涵盖了药物警戒的内容[10]。目前多数中药药品说明书上主要存在项目不全、内容过于简单等问题[11],对临床应用的疗效影响极大。生产厂家要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原药材的真、伪、优、劣的鉴别,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保证中成药质量的稳定性;规范药品说明书的撰写,对不良反应及用法用量等应详细列明[12]。对于说明书项目不全、内容简单的中成药物,各医院门诊应给患者以详细的用药解释,尽可能地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3.2 临床预防措施

加强用药观察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尽早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健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即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选用合理的剂型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超剂量使用应慎重。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注重中成药和西药合理联用:不合理的中西药并用,可使药效降低、消失或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可致死。如地戈辛与六神丸并用能引起频发性室性早搏,丹参片与抗酸药合用可降低丹参的药效[13]。尽管如此,合理的中成药与西药联用还是有益。

特别注意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用药:对于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的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儿童专用的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药品说明书都列有与儿童年龄或体重相对应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推荐剂量选择相应药量,或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适当药量[14]。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特别慎用中药注射剂。

3.3 特别关注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与其他药物配伍易发生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可产生严重后果,如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有必要将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措施单独介绍。

严格配液操作:配液前严格检查药品,如发现溶液浑浊、澄明度差、分层、有气泡、有异物、瓶口松动、包装不严、生产时问较长等现象,严禁使用。药物配制时,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应注意配制顺序和加药方法。药物要即配即用,不能久置,一般不宜超过6h,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合理选择稀释液:中药注射液一般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宜选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碳酸氢钠与中药注射剂配伍所致不良反应较多,应避免配伍[15]。

提升、完善工艺水平和质量标准: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加上原料药材、生产工艺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给严格制订质量标准带来很大困难。可选用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剂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如不符合要求,则应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16]。

[1]孔冰冰,李惠英.探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3):29 -31.

[2]郑殿红,周冰玉,李继荣,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22 -123.

[3]李爱萍,何昌谋.中成药不良反应112例分析[J].陕西中医,2011,32(10):1 409-1 410.

[4]潘留华,黄衍民,洪 伟,等.常见中药及其中成药的不良反应[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685 -686.

[5]叶时英,李认书,黄水雅.中药注射剂发展现状及开发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9):832-833.

[6]吴代全.10类非处方中成药的应用注意[J].中国执业药师,2010,7(9):17-18.

[7]Vanherweghem JM,Depierreux M,Tielemans C,et al.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renal fibrosis in young women:association with slimming regimen including Chinese herbs[J].Lancet,1993,341:387 - 391.

[8]Vanhaelen M.Identifica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 in Chinese herbs[J].Lancet,1994,343:174.

[9]周超凡,林育华.中药药物警戒表述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药物警戒,2006,3(2):65 - 67,71.

[10]唐春燕,陈大建,曾立威,等.药品说明书在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医药导报,2008,27(7):869 -870.

[11]岳树香,任金平,陈 玉,等.由215份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引发的思考[J].中国药业,2009,18(16):8 -9.

[12]吴声振,谭敏秀,雷凯君,等.中成药不良反应带来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3):86 -89.

[13]丁学霞,孙嘉阳,孙洪善,等.常见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97-198.

[14]李 爽.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4):440 -441.

[15]臧建伟,杨 税,王建梅,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河北中医,2011,33(3):421-422.

[16]冯宇飞,吕邵娃,王艳宏,等.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78-281.

猜你喜欢
注射剂中成药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某院门诊注射剂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