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霞
消化道电子内镜检查是目前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但镜检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与不适,使其感到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出现应激反应,甚至对检查的顺利完成造成影响[2]。本研究对86例接受消化道电子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1.1 对象 选取本院2012年1-10月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86例,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 19~69岁,平均(46.4±7.4)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检查,均知情同意,且均符合消化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0~69岁,平均(45.8±7.2)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19~67岁,平均(46.1±8.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血压等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均给予消化内镜常规护理,耐心、详细的介绍内镜室的环境、相关医护人员情况,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内镜的结构、优点、操作程序、检查的目的性、检查的意义、注意事项与配合体位,操作过程中如何配合及检查中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2.2 心理护理 运用共情技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在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时,采用放松疗法使患者的思想情绪及全身肌肉处于平和、宁静和松弛的状态,
1.2.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焦虑值:根据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值进行评定,首次测量时间为医生给患者开消化镜检查单,患者决定是否检查时,再次测量时间为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后;②生理指标:患者于检查前15min由专人测量血压、心率,且做好记录;消化镜先端至十二指肠降部时也要对血压、心率进行测量。心率以脉率计,血压使用同一血压计,所有患者测量时保持同一体位,测量右上肢,两次血压测量时间相距超过30min;③检测过程中患者反映:根据患者行为表现进行判定,包括内镜检查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流泪、皱眉、流汗等消化道反应、肢体配合的客观行为表现。其中无反应:内镜插入成功,未出现呕吐等现象,呼吸配合协调,躯体与四肢位置良好;轻度反应:内镜插入过程中,出现2~3次干呕、轻度憋气,躯体与四肢未出现显著晃动;中度反应:内镜插入过程中,呕吐超过5次,出现显著憋气、双手紧握、四肢不放松状态,但通过指导可配合完成内镜检查;重度反应:内镜插入过程中,呕吐次数频繁、憋气严重、颜面呈紫红色、躯体严重移位或无法完成内镜检查。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t检验,计量型数据采用(±s),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指导前后焦虑值评分情况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指导后焦虑值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3.415,P<0.05)。
表1 两组患者指导前后焦虑值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指导前后焦虑值评分比较(±s)
组指导前 指导后观察组 48.2 ±5.8 39.5 ±4.6别对照组 48.1 ±6.0 46.6 ±6.5
2.2 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期间血压、心率情况 由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的SBP、DBP、HR各项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检查期间SBP、HR与对照组相比,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t=3.745,3.528;P <0.05)。而检查期间两组患者的DB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期间血压、心率比较(n=43,±s)
表2 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期间血压、心率比较(n=43,±s)
组 别 检查前检查期间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观察组 109.1 ±15.5 67.4 ±11.5 73.3 ±6.0 119.5 ±13.8 72.5 ±13.1 79.6 ±6.7对照组 109.8 ±15.2 68.5 ±10.5 72.7 ±6.5 137.3 ±16.2 74.4 ±14.5 92.5 ±7.7
2.3 两组患者检测过程中患者反映 由表3可见,观察组大部分患者为无反应或轻度反应,占74.42%,而对照组仅为41.86%,两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7,P <0.05)。
表3 两组患者心理指标检测结果比较[n(%)]
消化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对受检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直接降低了对内镜检查的依从性[3]。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心率加快[4]。护士的护前指导,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有效消除、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尽量全身放松,从而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及并发症发生机率[5]。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值评分明显下降,检查期间SBP、HR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肢体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孙玉英[6]结果一致,说明消化内镜的顺利检查,应医患双方密切配合,检查前给予有效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既增加了护患的交流力度,也加大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使患者对消化内镜的耐受力提高,从而减轻内镜检查时身体、心理的应激反应[7]。患者积极、主动、有效地配合检查,可使内镜检查成功率及医院的信誉度明显提高[8]。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检查中实施护理干预,可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行为应对能力,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消化内镜检查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裴宪琴,刘丽萍,邢宏萍,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17):62-64
[2]唐华,徐华.消化内镜检查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1,27(29):163-164
[3]何英,吴小平,李素玉.护理干预对首次胃镜检查恐惧患者的行为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1,27(16):184-185
[4]杨鸿,杨江玲.无痛胃镜检查的术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5):290-292
[5]罗胜兰.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应用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10-212
[6]孙玉英.护理干预对电子胃镜检查病人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6):27-28
[7]方美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胃镜检查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5):59-61
[8]朱绍梅.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