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陈和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探究;实践;总结;交流;评价
一、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二、在探究发现中体验学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在反思总结中体验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约束性,能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反思,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得到提高,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一个变式,
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优化了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四、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合作交流中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五、在师生评价中体验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基本,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朱熹说过:“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无异人也。”在我的教学中,会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估。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答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师生的鼓励声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在教学中师生发自内心的热烈鼓掌,既是对解决问题评价,更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参考文献: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辽宁省建平县建平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