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高职院校电算会计专业岗位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7-28 03:09:07董少谭张发红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5期
关键词:财务软件创新能力岗位

董少谭 张发红

一、培养中小企业电算会计岗位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如果教师自己的人格心灵没有苏醒,又哪能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教师自己都没有创新的火花,拿什么去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所以,要进行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唤醒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研究青海省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人员的岗位创新能力匹配问题,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二、高职院校培养电算会计人员的现状

1.模拟实训缺乏创新性,人才培养规格不高

实践能力是形成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虽然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实训和电算化实训课程,但都未能达到会计模拟教学的要求,课程实训只不过是一些电脑+简单财务软件,缺乏会计工作环境,手工记账资料与电算软件使用截然分开,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手工实训的结果也不能得到财务软件的验证,学生也就无从体验电算会计的优越性,更谈不上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2.尚未建立创新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中,基本上是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校企之间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契约的约束,校外岗位实习专业对口率极低。会计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课程实训的层面上。其结果,一是专业技能训练少,灵活性差,学生职业胜任力低。二是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考核仍以笔试理论文化知识为主,没有采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3.教学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就必须重视创新型教师培养。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由于没有到企业从事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另外由于受教学条件、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仅能达到的浅层次的软件操作能力也受到很大制约。一方面,教师本身对企业电算会计岗位不熟悉,不了解该岗位的责任和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时间的不连续性,使得在电算会计相关课程教学中缺少了电算环境所需要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再者一些老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缺乏会计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相关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以上原因决定了中小企业无缘成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也决定了许多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其岗位能力的缺陷已成为其职业成长初期的硬伤。

4.操作和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不强

中小企业规模小的特点要求员工一人顶数岗,这就要求电算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会计信息加工能力。然而,电算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形成的知识缺陷,恰恰包括操作多种财务软件能力和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加工能力缺失等方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购买教学版的财务软件经费限制和教材内容限制,使得学校在课程的实训环节,仅仅只教授了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另一方面是主观因素造成的,由于受制于教材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限制,教师在授业时,往往会只讲授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使得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只能形成对某一种财务软件的感性认识。倘若同时学生又不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能力,那么他们就无法达到应聘时不同企业提出的其他财务软件的操作要求,进而影响其社会竞争能力。

5.顶岗实习制度设计不完善,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顶岗实习制度设计不完善,一方面,没有系统化地将学生的顶岗实习当作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而是将学生简单地大批量送到工厂车间,实习专业不对口、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相脱节、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低,学生成了廉价劳动力,造成教学目标的缺失和实习有效性的降低。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监控仍然停留在最后考核、评价阶段,由于学生分散,实习指导教师力量不够,无疑给顶岗实习的质量和实效打了折扣。

三、构建高职电算会计岗位核心能力框架的设想

1.注重学生岗位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我们把高职高专生的智能结构比做一座金字塔,那么知识是塔基,智力是塔身,能力是塔顶,而建立在优秀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之上的创新能力,则是令人仰慕的塔顶明珠。

“创新是一切东西的本源”,也是成功的本源。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其既表现为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具体会计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又表现为适应社会需要去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电算会计人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以培养:一是通过设置高级电算会计课程,弥补前期电算会计停留在核算的浅层次方面的教学,增加其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应用;二是电算会计人员可以在学校和工作期间,通过自学途径,来完善其知识结构框架体系。

2.提高学生岗位经验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算会计人员的艺术创新能力来自电算会计工作经验积累后的升华,电算会计工作经验,必须在从事电算会计工作中获得。首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期免费为中小企业记账的方式,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其次,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代理记账网点,这个网点是非盈利形式,其主要作用是增加会计专业老师的从业感性认识,也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战机会;最后,中小企业和高职院校达成某种协议,高职院校拿出部分学费,交给中小企业的电算会计人员,让他们来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取感性和实践层面的电算会计知识。

3.注重学生恪守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都着重体现学生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从事相应岗位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所忽视。然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学习的基石和保证。良好品德和熟练的技能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也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变革陈旧落后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创新中学会创造。

4.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制订政策,鼓励会计专业专职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或专职进修到企业顶岗。就是要求专业课教师每人要联系一个企业,每年要到企业累计工作一个月,使教师一条腿在课堂上,另一条腿在企业中。真正达到双师双能力,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

其次组织专业教师到用友、金蝶等等公司参加业务培训,了解会计电算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安装、维护的技巧与方法,学会用Excel进行成本计算,费用汇总及图形分析等。这样,既培养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又提升了教师的技术创新能力。

5.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课、证融合,保证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与具有职业要求的专项标准,相结合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会计电算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包括基础会计技能-技能大赛—考证强化—混岗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会计电算化软件账务处理与分析—ERP全面预算与控制,提高财务效益等环节。

总之,创新人才的培养,岗位能力的匹配与高职院校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社会既需要大量学术型创新人才,也需要大量技术型创新人才。学术型创新人才可以通过本科高校培养,而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则需以高职院校为主。如果高职院校不重视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没有依托,导致我国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缺位。可见,高职院校还真不能放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和责任。

[1]徐新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0.

[2]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之友》2010.

[3]李凤云.简论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措施[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财务软件创新能力岗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分析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运用
营销界(2020年25期)2020-12-17 00:08:07
略论财务软件的发展以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高校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软件应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