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背诵策略对英语演讲的影响力研究

2013-07-24 02:25关翠琼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语速文章内容

关翠琼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一、引言

诸多文献表明,国外研究重在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背诵问题。国内对演讲和背诵的研究集中在背诵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演讲课的操作、讲稿的写作、演讲中的语块运用和焦虑问题等。在背诵策略对演讲的流畅度、语言的准确性及内容的充实性和结构的清晰度等方面尚缺乏细致深入的探讨。

本文通过背诵实验、录像、日记、访谈等方式更加细化了背诵策略对演讲影响力的探析。

二、实验设计

作者对湖北某高校选修英语演讲的班级中自愿报名参加实验的28 名学生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周的背诵实验。本文将具体研究采取不同策略的学生完成三周实验后在演讲的流畅度、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结构等方面有何差异。

本实验包括三部分:1)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进行实验演讲录像, 其间学生每天课外背诵统一发放的英文材料, 为期三周;2)实验组学生每天记录背诵过程、采取哪些背诵策略、背诵感受和完成情况, 并上交背诵日记;3)两次录像后分别进行访谈。

(一)背诵实验及演讲录像

1.背诵实验任务和要求

本次实验遵照当代中外二语学习和演讲培训普遍采用的方法(Cubberley, 1922;Carruthers,1992;Leslie, 2006;朱光潜,1945, 齐邦媛2011 年转述;Wang Zi, 2012;),要求背诵14 篇300—500字的英语文章,包括当代名人演讲节选、经典美文、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冠军讲稿、VOA 慢速和常速英语节目、英语歌词和电影台词等。每篇文章都配有视频或音频材料,要求背诵时模仿演讲人的语音语调和演讲方式(Wood, D., 2002),以免背诵强化了其错误发音、不恰当的语调和手势等。鉴于谚语和格言在演讲中的权威性(Lucas,2010),每篇文章后附有3-7 句谚语和格言也要求背诵。文章背诵主要集中在前两周,第三周以复习为主。学有余力的同学再增加4 篇难度较大的文章。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Piaget, 1953 )反映的思想:学生应按自己需要获取的知识学习、按自己的节奏学习(Katherine C., Cody J., 2009),背诵并不硬性要求每位同学把每篇文章都从头到尾背熟,学生可自己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句子或语块背诵,老师定期检查。

2.实验前后录像

背诵实验前将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演讲录像和评分。演讲内容不限于背诵材料,为防止泄题,每一次演讲题目都不一样,但题材类型和难度大致一样。演讲参照“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半决赛即兴演讲的做法,题目现场给出,准备时间为15 分钟,演讲时间为2-3 分钟。评分标准遵照该项比赛2010 年前的标准,内容占34%,语言占33%,技巧占33%。评委由该校3 名演讲课任课教师和两名资深教授组成。为保证评分的客观性,老师们先进行现场评分,再回家对照录像核实,以免分数有较大失误。三周实验结束后,依照上次的演讲顺序再次将学生集中进行录像和评分。经检验,五位评分者评分的相关性较强,均大于0.82。学生演讲得分为五位评委的均分。两次演讲要求和场景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第二次录像的前一天通知学生课堂上要录像,确保学生一定到堂。而第一次没有事先告知学生要录像。

(二)背诵日记

根据学生的日记记载和检查所反映出的背诵策略使用情况,将学生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是熟练运用背诵策略型,有四、五个学生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基础扎实,碰到的生词和难句较少,背诵较顺利。这些学生背诵之前一般要弄懂大意、查清不确定的地方,然后听读、模仿,纠正发音,同时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寻找每部分的关键词作为背诵线索。“背诵大致采用1+3+1模式,即先通读一遍,再把每句读三遍,最后背一遍。每背一段新内容,总是把前面的段落一起复习一遍,背完时前面已非常熟悉”。他们一般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背诵,早自习在操场上、学校花园或晚上寝室没人时。这样避免了干扰,容易静下心来。有时候他们还在镜子面前抑扬顿挫中伴随着手势和肢体语言背诵,以纠正自己一些不得体的身体动作。除固定时间外,排队打饭、上课前等零碎时间他们也利用来温习背过的内容,避免遗忘。他们中有的同学每次背完后再把文章整体默写一遍,找出自己的错处自我纠正。他们普遍感觉到“背诵真的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表达,可以使文章写得更诗意”、“写作或练习口语时,背诵过的一些表达法和事例会很自然地跃入脑海中,使写作和口语表达更流畅”、“即使背诵实验结束,也要坚持每天背美文”。他们背诵前的准备工作一般要花十几分钟,正式背诵400 字左右的文章要花四、五十分钟。这类学生多是英语专业学习动力很强、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

第二类是运用背诵策略不多型,有十二、三位学生属于这一类。他们不刻意背诵整段或整篇,因为“有很多生词和难句,拿到材料就有畏惧感”。语音问题也较大,模仿很耗时,更增加了难度,强迫背诵会丧失兴趣和耐心。但是,他们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寻找注意力集中、效率高的时候听读和部分记忆”。背诵时他们也是先弄懂大意,查清有疑问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有的同学是在背诵过程中才感觉句子的意思和文章思路越来越清晰,“越背越开心、越背越轻松”、“不知不觉增加了词汇量”“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相信以后口语和作文中都能用到”。他们在背诵过程中也寻找到一些规律便于自己记忆,比如“有前后对比的内容好记”、“记住他们演讲中的语调、重读和情感变化能帮助回忆”、“排比用得气势磅礴背起来容易、带劲儿”、“一唱三叹的反复让人不由自主将情感融入其中。”检查背诵时,名言谚语基本记得很熟,但文章、段落只能断断续续背诵或复述一些内容。他们不太习惯使用关键词来链接点、线、面,也不会在背诵下一段时复习前一段,因此容易遗忘。他们中没有人在镜子前背诵来纠正自己的肢体动作,也没有人背完后再默写。因为在背诵上所花时间较多,没有精力再复习、默写、纠正发音和动作。但是这类同学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后,从背诵中获得进步和成就感,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了,也能坚持完成背诵任务。

这两类同学背诵时经常想象自己是在台上演讲, “注意身体姿势和语调”, “尽量避免说‘嗯,啊' , 以免养成坏习惯影响台上的语言表达”。对提供的某些语言材料的背景知识“特意到网上查找, 想更好地了解一些名人的生平和演讲的历史背景”, 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积累更多知识和素材。

第三类是耗时低效型,大约有10 人属于这一类。他们拿到材料时“感觉生僻的单词和拗口的句子太多,读起来别扭,背起来烦躁”,有些同学不学习音频视频材料。他们中有四五人开始几次背诵时死记硬背,一般每天花费三个多小时,有的甚至四个多小时。后来能在背诵前弄懂大意、理清文章思路,背起来稍微容易一些。他们也尝试“先将英文译成中文记一遍,再靠中文印象背英文,但背着背着还是忘了”。他们总体上没有采用背诵策略, “一句一句背,背了后面忘前面,到了下午,上午背过的也忘了”,“感觉效果不明显,能记住的少之又少”。因此这类同学大多在一周左右就退出实验。

(三)背诵检查结果

三周后对第一、二类完成背诵的同学检查结果显示:第一类能做到流畅地按英文原文背完材料的80%左右的内容。第二类同学名言谚语基本记得很熟,但文章、段落只能断断续续背诵或复述一些内容。他们背诵所花的时间几乎是第一类同学的两倍,背下来的内容不到第一类同学的一半。这部分同学的另一特点是背诵时用简单的词汇替换原文中的生僻词,细节注重不够,动词的时态、名词单复数、介词等经常混淆。

第一周后对退出背诵的第一类同学检查结果显示他们能记下一些谚语格言和简短句式等,其他记得的极少。但是背诵时都弄懂了大意,反复诵读了文章多遍。

三、实验结果

(一)流畅度测量对比结果

实验后学生的流畅度到底有多大进步? 研究人员采用了世界上一些研究者目前测量独白式言语的流畅度的方法,统计了实验组学生两次演讲的语速(speech rate,指每分钟的音节数)和平均语流长度(mean length of runs,由总音节除以语流段数得出,语流指两次正常停顿或非正常的犹豫间的平均音节数)(David Wood, 2009)。

研究人员根据性别、专业、年级等,使用分层抽样的办法对三种类型学生测量其语速和语流,进行两次演讲的流畅度对比。本研究统计的音节为有效音节,即不包括不自觉地重复和有意纠正自己刚才说的词汇,以及“En”、“Eh”等停顿词,仅将其计入犹豫或停顿次数(见表1、表2、表3)。

表1 第一类同学的语速与语流长度前后对比

表2 第二类同学的语速与语流长度前后对比

表3 第三类同学的语速与语流长度前后对比

三个表格显示, 第二类, 即运用策略不多的同学流畅度提高幅度最大, 语速和语流分别提高了41.75%和66.67%。其原因在于他们第一次演讲时一般都不太流畅, 语速和语流长度基数低, 训练之后提高幅度特别大。而第一类同学首次演讲就比较流畅, 两次的对比数据变化就没有第二类明显。第三类提高幅度最小, 因为他们没有使用背诵策略, 材料难度相对较大, 一周后即无法坚持。

(二)词汇、语音、语法和内容测量对比结果

研究者依旧使用分层抽样的办法,对三类受试者的两次演讲中词汇、语音、语法的错误和内容结构方面也进行了笔录和对比统计。

从三类学生演讲录像文字笔录的情况来看,学生演讲中词汇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词语搭配错误、词汇记忆模糊和词性变化混乱、代词混用、冠词缺失或使用错误。

语音主要统计了明显造成辨音困难的几个问题:单元音音位不准确、双元音音长不足和两个音滑动过渡不自然,辅音中th、w、v、l、n 几个音发音不准和混淆。

本研究中统计的语法问题主要指下列几种问题: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式、名词单复数、主谓一致、关系代词的使用等。

对内容的测量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但根据美国演讲教育学家Lucas(2010)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一书“How to Support Your Ideas”一章中安排,将连接词和论据作为充实内容、理清结构和思路的重点学习项目,研究者也对这两项进行数据处理。书中连接词指过渡语、段落预展、段落总结、路标词等,论据包括事例、数据和证言等,本研究将其作为内容评定的依据。

此外话语的冗余现象也会影响听众对内容的理解,如大量出现不必要的“I think”、“so”、“and”、“because”等词,引起逻辑混乱,本文也将其列入内容问题之列。

以下分别是三类学生两次演讲每100 个英语单词中所出现的错误量的对比(表4、表5、表6)。

表4 第一类同学前后两次错误量对比表

三个表格显示,通过三周背诵实验,在词汇、语音、语法和内容方面,使用背诵策略越好、基础越扎实的学生进步越大。三类同学的语音在四个考核项目中进步幅度是最大的,其次是词汇和内容,语法方面进步幅度很小。第三类同学,即耗时低效型同学,总体进步幅度很小,除语音外,其他三项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表5 第二类同学前后两次错误量对比表

表6 第三类同学前后两次错误量对比表

四、启示

英语背诵在短短三周内就可以对演讲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大多数演讲者在语音、词汇和内容方面减少很多错误,开阔其视野和思路、增强自信。但是,对不会应用背诵策略且基础较差的学生,背诵是一种痛苦又低效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要因人而异,并首先教会学生使用背诵策略,然后才下达背诵任务,而不是简单地让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背诵同样的内容,那样既挫伤某些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1]Carruthers, Mary.1992.Book of Memory:A Study of Memory in Medieval Culture[A] .2nd ed.In Cambridge Studies in Medieval Literature, 10[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Catherine C., Cody J.2009.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tructivism:Developing Tools for an Effective Classroom[J] .Education 130:241-250.

[3] Cubberley, Ellwood Patterson.1922.A Brief History of Education:A History of the Practice and Progress and Organization of Education[M]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4] Leslie C.Moore.2006.Learning by Heart in Schools in Northern Cameroon[J] .Social Analysis, 50:109-126.

[5]Piaget, J.1953.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 .New York:Basic Books.

[6]Scribner, Sylvia, and Michael Cole.1981a.The Psychology of Literacy[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Stephen E.Lucas &Yin Suya.2010.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10th ed.[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8]Wagner, Daniel A.1993.Literacy, Culture and Development:Becoming Literate in Morocco[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Wood, D.2002.Formulaic Language in Acquisition and Production: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J] .TESL Canada Journal, (1).

[10]Wood D.2009.Effects of focused instruction of formulaic sequences on fluent expression in second language narratives :A case study[J]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anguage 12.1:39-57.

[11] 丁言仁等,戚焱.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 .外语界, 2001,(05):58-65.

[12] 方勇,李波.荀子[M] .北京:中华书局, 2011.

[13] 高隽,杨鹏, 钱铭怡,邓天.大学生演讲比赛选手的演讲状态焦虑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01):42-45.

[14] 金双军,杨小刚.学习者培训对降低大学生英语演讲焦虑效果探析——(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演讲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 .外语界,2011,(02):28-35.

[15] 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与辩论初探[J] .外语界, 2000,(2):39-44.

[16] 齐邦媛.巨流河[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社,2011.

[17] 文秋芳,刘相东, 金利民.中外评委对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的差异[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05):337-342.

[18]赵锐.从演讲稿看英语写作教学[J] .外语教学,2006,(06):5-6.

[19] 赵世开.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J] .外国语,2002,(5):11.

[20] 赵素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公共演讲课中的应用研究[J] .外语界,2011,(05):62-67.

猜你喜欢
语速文章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辩论赛之语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说话人识别中语速鲁棒性研究
主要内容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