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相升 (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河北沧州 061001)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自传性政治抒情诗。是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斗争勇于牺牲的千古绝唱,至今并将永远具有无穷的魅力值得鉴赏,至今并将永远具有崇高的精神值得弘扬。吟诵华美的诗句篇章,体味光辉的情操思想,领略高超的艺术风格,不禁令人拍案叫绝高度赞扬。学习这篇不朽杰作,我们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光辉思想美”应该鉴赏。这“五美”是:爱国思想美,求真精神美,积极进取美,规矩绳墨美,崇高悲壮美。
热爱祖国,忠君报国,推行“美政”,富民强国,宁死不屈,壮烈殉国,是屈原也是《离骚》思想最崇高光辉的一个亮点,“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如长虹般贯穿于全诗”1中。自豪地追忆出身王族,修身聚才,革新先锋,为国立功;痛惜地回顾遭谗被疏,革新失败,群芳变质,世风日下,忧国忧民;不求明哲保身,只求治国良策,请重华指教举贤授能规矩绳墨,是再行“美政”,富民强国;上天入地,寻求哲王,寻找美女(革新伴侣),都是寻找推行美政的明君贤臣合作之路,治理国家;楚国黑暗,上天昏暗,下界也难寻明君贤臣时,再请灵氛巫咸指教,再次升空西游寻求,都是寻找明君治国兴国;凭着屈原的才华,可以到他国做大官建功立业,但他死也不肯离开楚国,只好无可奈何准备殉国了。屈原始终是忠君爱国,他积极进取是报国,革新美政是强国,遭谗被疏后是忧国,上天入地寻明君是救国,死也不离楚国是殉国。他的爱国忠贞如玉石般晶莹坚实2,他的爱国热情迸射的岩浆炽烈,他的爱国精神已化为民族魂永照千秋。
追求高洁,追求美好,追求正义,追求真理,追求明君,追求美政,是屈原也是《离骚》思想的又一崇高光辉的亮点。“求真”精神贯穿《离骚》全诗,表现了屈原的坚定执著。他终身求真,用香花香草珠宝玉器装饰自己,积极进取,洁身自好,厚德增才;他革新求真,愿作革除时弊的开路先锋,只争朝夕为富民强国建功立业;他无私求真,决不作小人追逐名利,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决不求个人明哲保身,只是忧国忧民救国救民;他也斗私求真,曾同个人一闪念的犹豫彷徨软弱退缩走回头路斗争,而坚定了求真的信念;他更是百折不挠挖空心思竭尽全力求真,向重华陈辞是寻求举贤授能规矩绳墨地“美政”良策,上天入地是寻求明君贤臣合作推行“美政”,在灵氛巫咸开导下准备再升高空是再寻明君再开新境推行“美政”,最后决不离开楚国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是准备殉国殉真理,这些都是“求真”的神奇想象,最突出表现了他的求真精神美。屈原回顾“现实”,追求“理想”,上天入地百折不挠地“求真”,就是寻找明君,寻找举贤授能规矩绳墨推行“美政”富民强国之路,寻找施展才华振兴祖国的用武之地。他的“求真”是儒法两家求真务实建功立业思想的融合,象儒家一样积极进取舍生取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求真”,象法家一样举贤授能规矩绳墨赏罚严明富民强国的“求真”。他的求真是与“爱国”融为一体的求真,在爱国的大原则下求真,求真是最真善美的爱国表现。没有“爱国”求真就失去了方向,没有“求真”爱国就成了空谈。爱国和求真融为一体是屈原和《离骚》既崇高伟大又具体可行的光辉思想,也是他完美高大至真至善至美人格的突出表现。为了“爱国”他不能到他国去求真建功立业,为了“求真”他不能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去空谈爱国,只能在楚国靠明君贤臣合作推行“美政”,才能实现爱国求真的远大理想,所以他的爱国求真离不开斗争精神,牺牲精神,舍生取义精神,举贤授能规矩绳墨精神,殉国殉真理的精神。爱国求真融合美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不爱国国不能独立,不求真国不能富强,热爱祖国求真求实是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积极进取,革新政治,追求明君,推行“美政”,主张举贤授能规矩绳墨,富民强国,建功立业,也是《离骚》贯穿全诗的崇高思想。同黑暗势力作斗争,同腐朽堕落作斗争,同谗言陷害作斗争,同追逐名利作斗争,同犹豫彷徨作斗争,同明哲保身作斗争,不畏艰难困苦,不怕上天入地,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他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追求高洁;得志时只争朝夕建功立业做革新先锋,失志时遭谗被疏仍旧奋发进取忧国忧民,同昏君奸臣作斗争,同江河日下的社会风气作斗争;现实生活中遭受迫害后就到理想社会中寻求光明,与神话人物对话,上天入地求明君贤臣,调遣风云雷电龙飞凤舞协助自己四处寻找能推行“美政”的地域环境,多次升空下界,反复追求施展才华的处境,理想更远大,眼界更开阔,探索更深远,想象更神奇,积极进取精神更强烈;直至诗结尾再次西游升空之际仍雄心勃勃,再到广阔天地寻找明君贤臣合作推行美政之路,直到死也不肯离开楚国,也不肯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做好了殉国殉真理的准备。全诗始终是爱国求真,百折不挠,勇于斗争,勇于牺牲,勇于为国为民献身。这种毫不动摇积极进取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民族奋发进取振兴中华富民强国。
屈原在《离骚》中主张举贤授能,规矩绳墨。“举贤授能”就是公正地举荐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规矩绳墨”就是规规矩矩照章守法为人处事,这是重德重法理政治国的思想。屈原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厚德载物,博学多能,勤勤恳恳理政,内政外交均有成就,是个德才兼备规矩绳墨的人才。得志时他是革新先锋,失势时他也消沉,仍旧不屈不挠探索明君贤臣合作举贤授能规矩绳墨治国理政之路。他赞扬三后纯粹尧舜耿介,抨击舜纣党人,揭露小人谗言,怪罪君王疏远,指责群芳变质世风日下。他反对“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的圆滑奸臣徇私枉法贪婪名利祸国殃民。他多次表白忧国忧民要为规矩绳墨推行“美政”不惜做出更大的牺牲,“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上天入地四处寻找真正能实现举贤授能规矩绳墨的地方。他不肯离开楚国而楚又没有清明政治他才只好殉国殉真理,。他是以死反抗社会的黑暗,表白自己是举贤授能规矩绳墨人。举贤授能规矩绳墨是政治清明的突出特征,至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共产党是政治清明的执政党,人民渴盼政治清明,国家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不就是监督协助政府举贤授能规矩绳墨行使职权搞清明政治吗,应该说屈原是清正廉洁之祖。
长诗《离骚》追忆了革新遭遇到的挫折和迫害,展示了众芳污秽从皆竞进的黑暗现实的残酷,表现了百折不挠寻求明君贤臣合作继续革新的理想愿望,表达了尽忠报国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表达了举贤授能规矩绳墨惩治腐败实现“美政”安邦治国的理想愿望,表达了决不离开楚国必要时以身殉国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为民请命九死未悔的决心。诗人同明哲保身的世俗观念作斗争,同人间天上地下的黑暗势力作斗争,同只求个人名利而丧失公正原则的思想作斗争,同只求个人功业而抛弃祖国的行为作斗争,牢牢掌握尽忠报国追求真理的方向,表现了伟大高尚纯洁不屈的人格,表现了崇高 的爱国精神,求真精神,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离骚》的主人公是诗人自己,诗人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崇高悲壮美,主要表现在:一是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反映现实,揭露黑暗,揭露腐朽,揭露追逐私利,揭露争名夺利,揭露贪赃枉法,揭露结党营私,揭露不管民众死活,揭露不忧国家富强,揭露一切社会的黑暗面,包括国君昏庸听信谗言陷害忠良。诗人毫不躲避矛盾,勇敢地与强大的黑暗势力作斗争,虽是单枪匹马却是毫不畏惧毫不妥协虽败犹荣虽死犹生,显得崇高而悲壮。二是正义本身就有旺盛的生命力,虽然开始时显得渺小微不足道,或如杯水车薪于世无补于国无救,但他代表的却是民众民心,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最终他是会赢得未来,赢得民心,赢得胜利的。屈原的崇高悲壮的人格美,千古不朽,而那些谗言陷害忠良的奸臣只能遗臭万年。屈原人格的崇高悲壮就是敢于斗争不畏强权不畏世俗,就是敢于坚持真理坚持高洁坚持正确的方向主张,就是革新富民强国决不退缩决不妥协决不半途而废,就是百折不挠漫漫长路上下求索,就是坚定不移地爱国求真斗争牺牲精神。屈原的思想精神是一笔宝贵的民族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是具有崇高悲壮美的精神财富。三是《离骚》长诗的思想内容丰富深刻透彻全面,如高山大河,如日月星辰,如香花香草,如风云雷电,如人间社会,如天地八方,如现实历史,如神话传说精彩纷呈,真是说不尽讲不完非常奇妙高深莫测的学问,何等崇高悲壮。现实的反映,理想的探索,大胆地开拓,不懈地追求,伟大的斗争牺牲精神,深刻地剖析现实,借鉴历史,剖析自我,倾诉衷肠,耿耿情怀,一泻无余,真是潇洒淋漓崇高悲壮。
1.郭维森包景诚著《风韵高标的楚辞》,《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第12行。
2.同上,第55页第16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