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3-07-10 03:52刘红翟金环
关键词:算理口算习惯

刘红 翟金环

[摘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关键词]口算 分析 算理 习惯

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数学计算应该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技能,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准确率低,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打好基础,加强口算训练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起始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是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九九乘法口诀”。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基本口算不过关,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我们老师可以要把口算册充分地利用起来,课堂上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也会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成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二、错题分析,理解错误原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的知识总是比较容易遗忘。例如,学习“退位减”时,总是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又忘了减“1”;同样,学习“进位加”时,又总是忘记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忘加或漏减的错误就更多,这些都与儿童的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分析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再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目,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做法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或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是: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分析错因→改正错误。可以采取小医生找病因的比赛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做法,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弄清算理,启发计算思维

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学习“进位加、退位减”奠定基础。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知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

四、养成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1.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2.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3.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作者单位:1.辽宁省辽阳市首山镇中心小学,2.辽宁省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算理口算习惯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