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璇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1],它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来延长患者的寿命。但是长期的血液透析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治疗费用也比较昂贵,很多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该情绪也会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进一步的治疗。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地进行血液透析有着重大的意义。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价值、权利与尊严给予充分的关注,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尽量地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2]。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让患者愉快的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 2012 年 1 月-11 月收治维持性血透患者 9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实验组 46 例、对照组 46 例。
实验组:性别方面,男性患者共计 31 例,女性患者 15 例;年龄方面,年龄 31~94 岁,平均年龄(61.8±12.5)岁;病情方面,慢性肾小球肾炎 21 例,高血压肾病 15 例,糖尿病肾病 6 例,多囊肾病 3 例,梗阻性肾病 1 例;透析时间方面,0~1 年 20 例,1~4 年 17 例,4~10 年 9 例;文化程度方面,高中 15 例,初中及中专 14 例,小学 10 例,文盲 6 例;费用支付方式方面,医保(退休)33 例,医保(在职职工)8 例,居民医保 2 例,公费 3 例。
对照组:性别方面,男性患者共计 29 例,女性患者 17 例;年龄方面,年龄 30~93 岁,平均年龄(62.1±1.9)岁;病情方面,慢性肾小球肾炎 20 例,高血压肾病 17 例,糖尿病肾病 4 例,多囊肾病 4 例,梗阻性肾病 1 例;透析时间方面,0~1 年 23 例,1~4 年 14 例,4~10 年 9 例;文化程度方面,高中 16 例,初中及中专 15 例,小学 8 例,文盲 7 例;费用支付方式方面,医保(退休)31 例,医保(在职职工)10 例,居民医保 3 例,公费 2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人文关怀护理,本研究中所有受检者皆自愿签署试验的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批准进行。
1.2.1 利用多种方法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把患者当作亲人,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着想,让患者的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3]。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支持患者,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心理宣泄,如松弛疗法、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环境调节法、沟通调节法及适当发泄法等。护士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真正地参与到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中。例如对血液透析患者来说,有些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护士提出的饮食等注意事项不明确,护士要仔细地询问患者每天都吃什么,再根据患者的情况,告诉患者哪些食物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让患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且感受到护士对其重视程度,逐步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应用,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经较为普遍,护士可以利用短信和电话与患者沟通交流,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1.2.2 个性化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和初始进行血透的患者,让患者实地参观血液透析的全部过程,发放宣传图片,组织肾友联谊会等进行交流,请透析患者效果比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为患者提供互相认识与交流的机会。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向其提供治疗保健宣传册,通过口头交流,专家授课及观看视频材料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在健康教育中,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家庭情况,对长期有家属陪伴照顾的患者,护士要多利用患者家属的力量,对整个家庭进行健康指导,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而对照顾者较少或者不定的患者,护士要多利用视频和书面文件等方法,让患者能够随时查阅,在知识出现遗漏和不足的时候给予补充。
1.2.3 持续的心理护理 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鼓励、安慰、劝导、支持、理解等方法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应当请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每周进行 2 次,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阿普唑仑片等药物。同时要注意,随之跟进心理干预内容,护士要定期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再给予针对性的疏导。教会患者使用各种心理疏导的方法,如放松训练等,让患者能够在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地进行调节。此外还要注意,告诉患者不良情绪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影响,让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
1.2.4 构建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 根据患者的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状况,向其家属说明社会支持的重要性,让其尽可能的多陪伴患者,切勿在患者的面前谈及经济压力等家庭事务。告诉家属融洽和谐的亲情关系、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保持患者的心情舒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和勇气,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工作能力的患者,可帮助其重返工作岗位[4]。此外还要帮助患者寻找各种其他社会支持系统,如保险等,不断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1.3 疗效诊断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测量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计算SAS、SDS的得分,超过 50 分以上即诊断为焦虑或者抑郁,评分越高则说明焦虑抑郁的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 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证实:长期性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在于:疾病自身,以及血液透析对患者所造成的痛苦。同时,血液透析后所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也是引发负面清洗的关键所在。而人文关怀护理作为一种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护理理念,丰富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内涵[5],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在治疗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全面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我院本次临床研究过程当中,发现通过对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的实施,试验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的落实对于焦虑抑郁情绪起到极为突出的积极作用。这是由于:在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的落实过程当中,护理人员与血液透析患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关爱与信任的护患关系,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正视患者所反映的各类问题,做好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且积极的应对。
综上所述,我中心通过对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实施人文护理关怀,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减轻,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促进了疾病的康复。人文关怀护理虽然不能彻底的解除病魔,但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罗海凤.人文关怀护理对噱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543-544.
[2]刘建敏,鲍金慧,米斐.人文关怀护理对减轻抽血患者恐惧心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7):889-890.
[3]缪玉秀,陈彩云,肖小伏,等.护理人文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23):56-58.
[4]何美娟,黄色丹,陆桂荣,等.人文关怀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42-44.
[5]黄华英,吴卫娟,刘翠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