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卞之琳早期的智性诗歌

2013-06-25 21:17张叶叶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智性卞之琳意象

摘 要:现代汉诗诞生于新文学运动,是对已丧失活力的传统文学的反叛,也是对二十世纪社会政治文化的充分反映。卞之琳是整合中国古典和吸收外来影响较为代表性的一位,继承地批判古典文学和外来文学,他的作品饱含中西文化的精华,具有时代特色却又受用于众,充满着智性光辉。

关键词:卞之琳 现代汉诗 世界诗歌 意象 智性

在中国现代汉诗初试啼音的二十世纪初,卞之琳以其融贯中西的才华和笔耕不辍的努力创造了独特的地位。他的前期诗作既吸取了中国古典道佛的精髓,又借鉴西方意象派的创作手法,智性充足。

1.大智之问

中国古典文学多问,如屈原的《天问》、赋体对话体中多存在的问答形式等。西方自笛卡尔时代以来,也倡导理性,主张思考。卞之琳的诗作问句颇多,深含哲理,没有即时的答案,却能发人深省。

《傍晚》一诗中,诗人连续发问:“你要干什么呢?”“真的,我要干什么呢?”“你替我想想看,我哪儿去好呢?”“真的,你哪儿去好呢?”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却并不需要也没有准确的答案,意在唤醒中国民族进行对于前路思考,同时也进行自省。这些问题极具时代意义,结合当时动荡和严峻的局势;却又超越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受用于各个时代。另如《雨同我》中的“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寝?”等,应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能穿越时空限制引人思考,他的问是大智之问。

2.相对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由哲学而始,也渗透进文学领域。而中国传统道家也提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中西贯穿的相对论思想在卞诗中体现无疑。

他说过,“把一件东西,从这一面看看,又从另一面看看,相对相对使得人聪明,进一步也使得糊涂。”“相对相对,天地扩大了,可是弄到后来容易茫然若失。”[1]不论相对的过失,这些话语明确反映出写作的相对论特色,引《断章》为例: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至少从两个方面印证了诗人的相对论观点。赵毅衡指出,没有不用符号表示的意义,“诗行排列在纸上,就构成了图纸关系。” [2]此首诗上下节字数颠倒,构成了以分节为轴心的对称结构,诗体在形式上就表现出相对的观点。

第二,诗歌内容也显示了视角和对象的相对性。第一节上句从“你”的视角出发,对象是“风景”;下句的视角是“看风景人”,对象成了“你”,此时“你”成为了“风景”。对象是“风景”还是“你”?主体是“人”还是“看风景人”?“风景”俨然成了“你”和“看风景人”的情感中介。这两句之间对象的转移和相对性,使读者不止看到交融错叠的视觉效果,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哲理:人就是活在“看”与“被看”的相对关系中。他直接取法爱因斯坦相对论,在运用的意向方面却采中国传统的“桥”、“楼”、“明月”、“窗”,极具中国传统韵味,把相对论化于中国境界。

3.富含哲理的意象运用

现代汉诗受象征主义的影响颇深,象征主义主张在虚实、有无、内外、经验和理性等二元对立的世界中追求真实,梁宗岱在译介象征主义时,即将象征定义为“藉有形寓无形,藉有限表无限”。意象则是这种表达的凭借。

“在意象的使用方面,卞之琳成功地借鉴吸收了西方语境下独创的意象所指,并把能值范围锁定在国人的前理解下,进行了一场变形移用,创造性地吸收了异质意象的精髓。”[3]他的意象植根于中国传统道佛思想,又汲取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意象跳跃的模式,在时空、虚实等二元中自如穿梭,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3.1 植根于道佛传统:水和梦

荷兰汉学家汉逸乐曾比较卞诗中水与土的意象,指出水意象象征着个人童年时代的亲近感和混沌未分、模糊无形的状态,应和道佛思想的内涵。《无题四》通过水来表达爱情主题,前一节“江”、“泉”、“海”三个关于水的意象讲述了一派贸易景象,从诗篇结尾“我为你记下流水账”可以看出,爱情如流水般飘渺易逝,既在意象上呼应前文,又表达了爱情不过就是如水过无痕般的流水账,与佛家主张切断一切虚无的尘缘、四大皆空和《道德经》中“水”象征大有大无的“道”的思想相契合。

同样,如《断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旧元夜遐思》“你在人梦中,人在你梦里”,《灯虫》“芸芸的醉仙 /光明下得了梦死地,/也画了佛顶的圆圈!”,《古镇的梦》直接以梦为题等,都代表着道佛思想中虚无无常的观点,植根于传统道佛观点。

3.2 意象使用的跳跃性

卞之琳使用意象最大特点就是不拘于单一的隐喻象征意义而并置异质意象,穿梭于时空、虚实、主客和动静之间,给读者带来一场想象的盛宴。

柏格森说,“没有意象可以代替持续的直觉,但许多变化多端的意象——来自于截然不同的事物层次——可以透过其汇聚作用,引导意识至一个截获某种直觉的精确点。”[4]诗歌的跳跃性将异质意象并置,将客体悬于经验之外,启示读者进行思考,达成主客体经验的交融从而产生惊人效果。引《<无题>其一》,“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 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 第三句由“你的船呢?船呢”瞬时转到“下楼去”,让读者读来艰涩,立即又明白被呼唤的人应是在楼上看到流水的百转千回,情感也是像水一样“有愁”、“自哀”,但是显然从“下楼去!”这句中可以看到叙述者又是另一人,呼唤在楼上看水的人同他行船去看南村外的杏花,这样,又形成了《断章》中的相对视角,充满了智性。语言的跳跃性造成了上节所述在时空、动静、远近、主客间的自如穿梭,体现了诗人的语言之凝练深刻。

4.反讽技巧

反讽意在创造一种戏剧性处境,“我总喜欢表达我国旧说的‘意境或者西方所说‘戏剧性处境,也可以说是倾向于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甚至偶尔用出了戏拟(parody)”[5],他所谓“戏拟”即是反讽的一种方式。

举《流水》为例:从秋街的败叶里/清道夫扫出了/一张少女的小影://是雨呢还是泪/朦胧了红颜/谁知道!但令人想起/古屋里磨损的镜里/认不真的愁容;//背面却认得清/‘永远不许你丢掉!”巧妙地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把清道夫现在从枯枝败叶中扫除照片和背面曾写的“永远不许你丢掉”进行对比,讽刺了感情的变迁之易,极具戏剧性。另如《古镇的梦》中,“‘明眼人反而依赖‘瞎眼人来‘看自己的未来”[6]的题旨也具有深切的反讽意味,读来不禁心酸地笑出来。

5.总结

中国现代汉诗作为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实践,因出现在传统文化之根正在松动,新的文化观念又尚未形成的20世纪初,所以处于迷茫期。

卞之琳接受象征主义各家的影响,诗歌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意图通过创造意境表达思想,又接受了中国玄学诗学教育,古典文学素养深厚,因而诗作中又体现出浓重的传统色彩,中西结合,化欧化古,穿梭于古今虚实的时空里,形成强烈的智性光辉。“他把哲理思考完全融化到象征性意象中,以平凡的意象凝定哲理沉思,在智性的探求中获得诗美。”[7]

注释:

[1]卞之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卞之琳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65.

[2]赵毅衡.文学符号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198.

[3]张震.一个心灵的回响——谈卞之琳对艾略特的接受和作品创生[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78.

[4]Henri Bergson,An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trans.T.E.Hulme(Indian—apolis and London:Bobbs—Merrill,1955,2nd edition),35.转引自奚密《现代汉诗——一九一七年以来的实践与理论》,111.

[5]卞之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卞之琳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60.

[6]奚密著,奚密、宋炳辉译.现代汉诗——一九一七年以来的实践与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74.

[7]赵东.化古与化欧——论卞之琳对东西方诗歌的继承与借鉴[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6):20.

作者简介:张叶叶(1991.6-),女,汉族,湖南新化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智性卞之琳意象
护你一生周全
《卞之琳》
抚远意象等
卞之琳《断章》
做解放儿童的智性教师
智性恋
用新批评解读卞之琳的《春城》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