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洛夫—俄国文学中“第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

2013-06-25 23:31:23乌日娜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屠格涅夫父与子

乌日娜

摘 要:《父与子》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以巴维尔等贵族为代表的“父辈”与以巴扎洛夫等平民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子辈”之间的冲突。小说中站在中心位置的,就是“虚无主义者”巴扎洛夫。巴扎洛夫与巴维尔的争论总是给人硝烟弥漫的感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在争论中巴扎洛夫是占优势的一方,这也意味着平庸的贵族们终将被新崛起的平民知识分子所取代。

关键词:巴扎洛夫 父与子 屠格涅夫

长篇小说《父与子》是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19世纪60年代初,是这部小说创作和发表的时间,也是近代俄国解放运动的高潮。当时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农奴制危机日益严重,于是当局政府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这部小说的发表,曾在俄罗斯当时的社会中引起广泛的争论。无论是革命民主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甚至一些反动派,都争相阅读这部小说,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了许多议论,这种现象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父与子》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以巴维尔,尼古拉等贵族为代表的“父辈”与以巴扎洛夫,阿尔卡季等平民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子辈”之间的冲突。而小说中站在中心位置的,就是“虚无主义者”巴扎洛夫。屠格涅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说道:“主要人物巴扎洛夫的基础,是一个叫我大为惊叹过的外省青年医生的性格。照我看来,这位杰出人物正体现了那种刚刚产生、还在酝酿之中、后来被称为‘虚无主义的因素。这个性格给我的印象很强烈,同时却不太清楚;起初连我自己也不能透彻地了解它,于是我就聚精会神地倾听和观察我周围的一切,仿佛要检查自己的感觉是否真实似的。”

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被视为是俄国社会的编年史,他的作品无不反映俄国社会的变动。近代俄国解放运动进行贵族革命的时候,他创作了《罗亭》,罗亭是一个贵族知识分子,一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却缺乏行动力,被人们“无情地”划入“多余人”的行列中去。近代俄国解放运动进行平民知识分子革命的前夕,他创作了《前夜》,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英沙罗夫,是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革命英雄。当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真正开始的时候,他的《父与子》诞生了,巴扎洛夫成了一个俄国本土产生的“新人”。屠格涅夫在给斯鲁切夫斯基的信中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我幻想着这样一个人:他阴沉、野蛮、高大,一半是从泥土里长大的,刚强、凶狠、正直,但仍旧注定了要灭亡,因为他始终还站在 ‘未来的门口。”

对于巴扎洛夫这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感觉。屠格涅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汇集了有关《父与子》的书信和其他文件,编成一本相当有趣的册子。把他们对照起来读一读,倒也有点意思。有些人指责我侮辱了年轻一代,骂我落后、反动,他们关照我说要带着 ‘轻蔑的笑声烧掉你的相片;相反地,另一些人却愤怒地责备我曲意奉承这年轻的一代。 ‘您匍匐在巴扎洛夫脚下!一个给我来信的人叫道,‘您不过假装在数说他罢了;其实您是在向他献媚,希望他发发慈悲,随便对您微笑一下!”其实,巴扎洛夫是一个坚强有力的人物,他充满自信,生气勃勃,具有锐利的批判眼光。当他在吉尔沙诺夫的庄园里出现的时候,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信赖,包括农民,佣人和孩子们。年轻的人们都崇拜他,因为他那些新鲜的思想和行为;上了年纪的人虽有些憎恨他,这憎恨中也包含着些许敬畏,这些憎恨和敬畏也是由于他的思想和行为。

巴扎洛夫的精神世界是丰富且强大的。这一点在他与巴维尔的言论交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初次见面就有争锋相对的感觉:

“我对德国人并不赏识。以前的德国人还不错,那时他们出过席勒啊,歌德啊。可是现在冒出来的全是一些化学家和唯物主义…”

“一个正直的化学家比任何一个诗人有用二十倍。”巴扎洛夫打断了他的话。

“看来,你对艺术不承认吧?”

“不是赚钱的艺术,就是治疗痔疮的艺术。”巴扎洛夫带着鄙夷的微笑大声说道。

“看来,你对一切都持否定态度,你只相信科学?”

“我对任何东西都不相信。只有一门门的科学,就像只有一门门的手艺一样。而一般的科学是根本不存在的。”

这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第一次正面交锋,巴扎洛夫对巴维尔的语气和态度当中无不体现着他作为年轻一代的咄咄逼人之势,以及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强大精神世界。巴扎洛夫与巴维尔的争论总给人硝烟弥漫的感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在争论中巴扎洛夫总是占优势的一方,这也意味着平庸的贵族们终将被新崛起的平民知识分子所取代。正如小说中尼古拉说的:“不过,有一点我没有弄明白,为了不落后于时代,该做的我全做了:农民也安置了,农场也办了,弄的全省都管我叫赤色分子。我读书,学习,总而言之,千方百计去适应时代的要求。可是他们却说,我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是的,哥哥,我自己也相信,我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关于爱情,巴扎洛夫本身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机缘让他遇见了奥金佐娃。奥金佐娃是一名贵族太太,她贪图享受,爱幻想,好奇心很重,却又理性,她不过是想为生活增添一些乐趣,但爱情的种子在巴扎洛夫的内心萌芽了,他从此不可自拔,在经历了情场失意后就一蹶不振,重蹈了巴维尔的覆辙。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

巴扎洛夫的人生本应该充满激情与斗志,却不料经历过爱情的打击之后彻底萎靡,而更可笑的是他生命的终结方式:在解剖伤寒病患者尸体的时候,手指不慎被手术刀划破,伤口感染,危及生命。直到生命的尽头,巴扎洛夫仍挂念着奥金佐娃,祈求她吻自己,而奥金佐娃在面对他时“没有摘下手套,还提心吊胆地屏住呼吸。”“用嘴唇挨了一下他的前额。”对巴扎洛夫来说多么讽刺啊。

虽然巴扎洛夫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的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极具个性的形象给每一位读者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被称作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因为他勇敢地向社会传达着一种信息—平民知识分子就要崛起,成为社会的主角了。

参考文献:

[1]屠格涅夫(著),徐潜(主编),于元(译写).《父与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2]蒋路(译).《屠格涅夫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2

猜你喜欢
屠格涅夫父与子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领导文萃(2021年22期)2021-12-16 07:50:54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的绝笔写给了托尔斯泰
中外文摘(2021年5期)2021-03-25 10:54:02
父与子
说空话
读者(2018年24期)2018-12-04 03:01:34
有趣的父与子
父与子
父与子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