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守江
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痔疮43例
宋守江
(定西市人民医院,定西 743000)
针刺疗法;火针疗法;埋线;痔疮
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等。西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笔者采用火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痔疮43例,并与单纯火针治疗43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86例痔疮患者均为2009年8月至2012年5月我院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81岁,平均(36±3)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43年,平均(28.6±1.20)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8岁,平均(33±1)岁;病程最短6年,最长38年,平均(30.2±1.9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2.1.1 火针疗法
取上唇系带中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突起处。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将患者上嘴唇上翻并固定,充分暴露上唇系带,用碘伏做局部消毒,将平头火针在乙醇灯外焰上烧至通红,快速点刺上唇系带中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突起至消失即可,切记不要伤到唇系带。
2.1.2 埋线疗法
取次髎、长强、承山、二白。湿热瘀滞加会阳、阴陵泉、三阴交;气虚下陷加百会、脾俞、关元俞;便秘加支沟、大肠俞。患者取俯卧位,将选取穴位用龙胆紫标记,常规消毒后,用7号一次性穴位埋线针从尖端放入000号羊肠线2 cm,将针快速刺入上述穴位,轻轻提插、捻转,得气后推针芯,将肠线注入穴位,同时缓慢退针,出针后用创可贴贴住针孔即可。
采用单纯火针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每2星期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病程短、症状轻者一般只需治疗1次即可治愈;对于病程长、症状重者则需要治疗1~3疗程。此外,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早晚各做提肛动作50次。
治愈:痔疮完全萎缩或消失,症状消失,肛检未见痔核。
显效:痔核大部分萎缩,肛检有部分痔核残留,有少量出血、疼痛。
有效:痔核部分缩小,症状略有缓解。
无效:痔核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见,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1%和97.7%,对照组分别为60.5%和69.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1),提示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2)<0.05
患者,男,38岁,每天大便时肛门疼痛,大便带有鲜血,并感觉肛门有东西脱垂,有时血呈点滴而下,吃辛辣食物后更加明显。检查示肛门处肿痛,肛门周围皮肤有轻微湿疹。大便后肛门疼痛,大便时有鲜血,肛门指诊可触及痔结节。诊断为混合痔。在患者上唇系带中部可见一米粒大突起,采用火针配合埋线治疗1次。配合每日大便后用温盐水坐浴10~15 min,15 d后症状消失,早晚各做提肛动作50次。随访1年无复发。
中医学认为痔疮的发生与禀赋有关,多因过食辛辣刺激之品或过量饮酒,或久坐久立,妊娠生产,腹部肿瘤,以及泄痢日久或长期便秘等,以至燥热内生,经络阻滞,气血失调,瘀浊下注而成[1-2]。又因痔疮的病变部位位于任督二脉交汇处(肛门),也在任督二脉的交汇处(龈交)出现赘生物,以上述方法消除赘生物可起到疏通任督二脉,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的作用。埋线治疗痔疮是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学说,其目的在于疏通大肠经络气血,长强穴可以调整丹田阳气出入督脉的强弱状态,有阀门的作用,为阳气始出之处[3-4]。如果阳气在此郁滞,则郁而生热,出现痔疮。长强穴属督脉,既为局部穴,也是一个疏通督脉阳气的重要部位。承山、次髎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埋植肠线能对穴位产生柔和而持久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消炎祛痔止痛之功效。
[1] 于晓华,马祖彬.电针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04-306.
[2] 刘立公,黄琴峰,顾杰,等.痔疮的古代艾灸治疗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73-274.
[3] 舒涛,李国栋,李春花.穴位注药埋线法对痔术后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医杂志,2010,51(4):335-338.
[4] 钟治国.火针治疗外痔60例观察[J].新疆中医药,1988,6(4):40.
2012-12-26
宋守江(1968 - ),男,副主任医师
1005-0957(2013)07-0596-02
R246.2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