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学报责任编辑在“三审”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3-06-10 04:28占莉娟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三审文稿责编

占莉娟 白 雯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审稿工作是学术期刊的重点工作,是编辑部掌控办刊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三审制”系指审稿三个阶段的认识,针对人们对责任编辑(简称“责编”)工作认识不尽充分的现象,如初审偏重形式审查;复审照搬专家意见;终审与责编关系不大等,探讨高职院校学报(简称“高职学报”)责编在“三审”中的地位与应有作用,意在指出人们对责编工作的认识误区,明确高职学报责编在审稿阶段的职责,促使责编真正到位地履行职责,以提升期刊的审稿效能。

一、责编在三个审稿阶段应把握的工作重点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新出报刊[2001]142号文)中明确规定:“期刊出版单位应建立健立编辑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稿件的编发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对稿件编排的各个技术环节,都要规范操作,杜绝事故隐患。”一般而言,期刊都采用的是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三审制度”,且把三审制中的“三审”等同于三个审次。但是,包括高职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往往在操作中采用的是四审、五审乃至更多的审次,以确保发稿质量。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三审制”在现实性上已成为审稿的三个阶段,而非审次的规定。这三个阶段系指初审阶段、复审阶段及终审阶段,阶段的划分是根据审编工作任务划分的(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初审阶段,还是在复审、终审阶段,责编的作用与地位都十分显著,“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就要突出责任编辑在审稿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责任编辑的社会责任感,发挥责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审稿的质量和效率。”[1]基于此,本文就三个审稿阶段讨论责编发挥的重要作用。

责编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中是这样定义的:“责任编辑是指在出版单位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专门负责对拟出版的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和加工整理并在出版物上署名的编辑人员”。由此看来,责编是出版物质量的负责人,在期刊审编工作中,它不是一种职称,而是一种职务。编辑的前缀“责任”二字,强调的是从岗人员的履职要求,明确了责编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高职学报的责编又有其特殊性。高职学报作为小型的学术期刊,有学术期刊运行的共性,如同样采用的是三审制,但又有自身的个性,显在的特征有人手少(3-5人),稿源质量参差不齐,涉及的学科面广、类层多、综合性强,审稿专家力量相对薄弱等。这些特点使高职学报对责编提出了更多或许更高的要求。在三个审稿阶段中,责编既是某些环节的具体操作者,又是审稿运行全过程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处在文稿运转的中心,其工作目标是确保期刊的发稿质量,只是在不同阶段,工作任务与工作重点有所不同:初审阶段的重点是审查稿件的形式规范,初步评鉴文稿的内容质量,确定进入复审的必要性;复审阶段,要选准用好审稿专家,认真分析消化专家意见形成编辑部最终的复审意见,确定进入终审的必要性;终审阶段,责编应提交完整准确的稿件信息,为终审人提供完整的终审依据。

表1 学术期刊的三个审稿阶段

二、评价来稿的学术质量是责编初审的重点

高职学报责编的审编工作具有程序性与实质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实际运作中,责编不仅要遵循审编过程的程序性,更要注重实质性;不仅要按初审—复审—终审的程序运转每一篇稿件,更要重视内容质量。初审要选择有复审价值的文章送审,若仅仅是走程序,一些低水平重复的文章就有可能进入复审环节,势必导致人财物的浪费,降低学报运作效率。因此,责编在初审阶段,不能使初审成为纯编务的程序工作,简单地进行登记、分类、查重、送审的流程,对稿件内容质量的把关才是初审的重点工作。

(一)责编初审不仅要审查来稿的形式,更要评鉴学术质量

初审环节主要是责编初选文稿的工作,由责编对来稿作出否决、退还作者修改或者直接送专家复审的处理。责编在初审环节对来稿的选择和把关,对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及提高编审效率有重要作用。近10年来,关于责任编辑在初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文日益增多,[2]责编初审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得到编辑学界的公认。但有些责编在初审工作中,只重视文章的形式,仅从文章表象和形式规范角度来判断处理文稿,[3]主要审查来稿选题与本刊的发稿要求是否相适,来稿的要素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学术期刊的交稿要求,表达是否具有畅达性、规范性及可接受性。例如:来稿是否有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格式是否统一规范,字数是否符合本刊的交稿要求,作者的身份与职称如何,是否为基金项目文章等。责编仅仅在这一层面做出初审处理显然是草率的。来稿形式规范,选题符合要求,表述畅达,并不等于内容就具备向社会发布的价值,如有的来稿存在“文通理不通”的现象,即文字表达通畅,但逻辑上不成立;有的则属于“正确的废话”,无新意、无论证的必要。因此,对来稿的学术质量做出初步评价是提高送审稿件质量的关键。

高职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一种类型,作为高职学报的责编,除了担当一般期刊编辑的责任外,还要承担初步评价来稿学术质量的责任,即审查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等。因此,初审工作应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编辑出版质量的控制,即上述文章形式的审查;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文章的学术质量控制。责编在初审环节对来稿的学术质量评价,是提交复审稿件质量的关键。若仅仅从形式上做出初审决定,容易使低水平文章流向下一个环节,势必造成不必要的复审、终审,进而导致编辑部审稿成本高、效率低、运转周期长,不利于学报整体效率的提高。

(二)责编评鉴来稿学术质量的方法

在初审环节,审查来稿的形式是一项熟能生巧的工作,编辑人员只要认真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初审工作,可以养成审查文稿形式的能力,但形成论文评鉴能力则非一日之功。高职学报的来稿涉及众多学科类层,有文科、理科、工科;有基础研究、中介研究、实践问题研究。任何一名编辑的学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是多个领域的专家,那么,责编在初审环节中如何评鉴来稿的内容质量呢?

1.评鉴有大法,但无定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初审环节责编对来稿学术质量的判断,不能取代专家复审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判断,也不同于专家的复审工作。专家复审主要是从学科角度深层次地研究该文,要联系来稿研究对象的研究前史及学科领域的前沿去作出评鉴。而责编不是各个专业的行家,不可能充分占有每篇来稿的研究前史、前沿情况,不可能精通所有学科的系统知识,对文稿的评价方法与专家审稿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对来稿学术质量的评鉴,并无一个固定的放之各类文章而皆可的统一标准。文章的内容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文体不同,具体的评价难以用一把尺子衡量,须从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术现状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读和评价。笔者认为,学术方法论、科技逻辑、文章学等方法均可成为责编初审的“大法”或基本方法。责编可以利用这些基本方法形成自己的评鉴意见,必要时,还可请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初审,协助形成初审结论,为后续审稿环节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2.论文构成的三大要素可以成为评鉴的基本观察点

高职学报刊发的主要是论文,论文都是由三要素构成,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责编在初审的时候,可以从论文的构成规律来初步把握来稿的学术质量。

首先,考查来稿的论点或核心观点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及可接受性。科学性是文章价值的前提,主要指文章观点是否明晰、准确、合规律。若观点含混不清,表述不明晰、不准确,就谈不上合规律,即使论证再精彩,也无济于事。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创新评价是与该题的研究前史相比较实现的,如与既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是否解决了他人没有解决、没有涉及的问题,或解决的方法与结果方面更有意义,或研究的角度比较独特。责编可以依据来稿提供的信息,通过比对文献,初步判断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是否有创新,而且要把握创新的可信度,即来稿的新意是否能得到充分展示,是否有可靠充实的材料,是否进行了严谨令人可信的科学论证。价值性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之分。编辑不能仅从理论层面考虑,有些文章观点对现实有指导意义或具有现实操作性,这也是价值性评判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接受性上,编辑要重点审视该文的社会价值,是否具有某种意义的可接受性。因此,责编对来稿观点评估的标准是用稿预期和期刊价值追求。

其次,审读文章的论据或支撑材料,查考文稿的论据是否可靠、完整、与论点是否协调。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只有论证充分、言之有理,支撑材料丰富充实,作者的观点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启发读者思考。如果仅仅有一个新的观点,没有充实的材料支撑它,那么,这个观点是无法“立”起来的,也无法被社会接受,更难以得到广泛的、有深度的传播,此类来稿就不具备向社会发布的条件,提交复审的必要性不高。

再次,把握文章论证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论证方法有很多,如阐释法、描述法、案例法、调查法等,论文选用的论证方法要科学、合理、与研究的问题相适,如有些文章调研的数据来源于少数高校,样本选择不当且数量偏低,代表性不强,文章得出的结论却是所有高校的共性结论。此种做法存在明显的以偏概全现象,这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显然存在问题。

另外,掌握具体可行的方法,有助于责编初审时,快速判断来稿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具体情况。第一,粗、精读结合。粗读,重点关注文章的研究对象、核心观点、价值取向。精读,要深入把握文章的创新点、各部分逻辑关联、用语的规范性与稳妥性。粗、精读相结合,分析文章的标题与正文各级内容的相关性,判断文章内容是否协调一致,价值取向或文章的主线是否明晰,论据是否有理有据且能为核心观点服务,这是责编作出初审处理的重要依据。第二,借助反学术不端系统及相关参考文献判断稿件的新颖性。编辑部初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查重,对每篇来稿一般应进行两次查重,收稿时的查重与发排前的查重,因为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差,重合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查重系统给出的结果需责编审核,机器查重尚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对仅改变表述方式但内容十分相似的论文(俗称“意抄”)不一定能检测出来。因此,当系统给出的重合率较低时,责编也不可掉以轻心,仍需进一步审核。责编可利用来稿提供的参考文献及反学术不端系统查出重合的线索进一步审核查重结果,判断文章观点是否存在间接剽窃,尤其要注意“意抄”现象。在操作过程中,责编还要注意伪注参考文献现象。责编在阅读对比文献时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的新颖性不一定只是观点出新,也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上,如论据的新意性、方法的新意性、价值取向的新意性等,不应把创新评价限定在观点范畴。还有的稿件虽不是佳篇但不乏佳段,也可考虑提交复审。

(三)以来稿信息为基础,考察其复审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在初审阶段,责编不仅要审查稿件的形式规范,而且要重点分析稿件的学术质量,在综合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责编方可考虑送审的必要性,作出退还作者修改、送专家复审或直接否决的处理决定。若来稿形式规范上有所欠缺,但内容有价值,责编可建议作者将文章形式完善后再送审,如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表述不准确、篇幅过长等;若来稿在这两方面都能达到本刊初审要求,责编可以考虑送专家复审;若来稿只是形式规范,但逻辑不通、观点无新意,属于“正确的废话”范畴,责编可考虑否决。除此之外,作为高职学报的责编,还要结合本刊的稿源质量、当期的具体情况做出符合办刊实际的判断,在保证正常出刊的前提下,追求稿件质量的持续提升,做出合规、合理、合情的初审处理。

三、选准复审专家,分析专家意见,是复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复审工作虽由各学科的专家承担,但责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要选准合适的专家审稿,要擅于分析采纳专家意见等,责编的这些工作对确保复审质量,实现复审意义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一)选准、用好审稿专家是确保复审质量的基础

审稿专家是编辑部信赖的、合适的高水平专家,他们的评鉴意见是保证刊物学术质量的重要基础,是编辑部不可或缺的办刊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用好学刊编辑部这一宝贵资源,应是责编在复审阶段重点考虑的问题。若责编选择审稿专家时随意性大,以“差不多”的标准选择专家审稿,必将降低审稿质量,实质上是对专家资源的浪费,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专家的作用。因此,责编在复审阶段,要以严格的标准选择审稿专家,判定稿件研究的具体问题与专家主攻领域的相适性。必要时,可与专家沟通后再决定送给谁审,以确保稿件得到高质量的客观评价。

学报作为高校的“窗口”,以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服务学校建设是高校学报的一个重要功能。高职学报也不例外,其作者主要是校内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基于学报主要稿源的这种内向性、栏目与学校所设专业的匹配性,学报稿件通常是送校内同行专家评审。责编应依据稿件涉及的专业,选择合适的审稿人,交叉学科的稿件可以送多个专家复审,最后由责编汇总专家意见。只有选对、选准了专家,用好编辑部的专家资源,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才能确保复审的质量,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责编在送审时,除了考虑专业对口外,还需要考虑送审专家当时状态、该审稿专家的综合学术素质、审稿速度、审稿态度等,责编收到审稿意见之后,要综合这些因素,客观地分析审稿意见。另外,在送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作者、审稿专家“双盲”制,避免人际因素给复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在复审工作实践中,有的高职学报实行“内稿外审”制度,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它有助于提高复审质量。

(二)分析、采纳专家意见是确保复审质量的关键

复审专家提交审稿意见后,责编须在客观分析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处理方案,退还作者修改或直接进入终审环节。若责编简单照搬照抄专家意见或直接交由终审人处理,显然违背岗位准则。

复审专家是编辑部约请的高水平专家,他们的评鉴结论是编辑部文稿处理的重要依据,责编必须依重、依靠审稿专家队伍,必须基于他们的评鉴结论作出进一步处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复审阶段的工作就是审稿专家的工作,专家的意见就等于编辑部的意见。责编代表编辑部处理复审阶段的工作,专家意见必须经责编分析确认后方可转化为编辑部意见。由此,复审工作的完成标志,不等于专家对文稿评鉴意见的提交,而是责编的确认。只有责编分析确认的复审意见,才能进入作者修改程序或终审程序,这也是确保复审质量的重要环节。因为专家的审稿状态是动态的、变化的,有时因专家当时的审稿状态不好或人际因素等,可能导致评鉴意见失真、失准、失范,若此时责编简单照搬专家意见,把专家不客观的评价当作编辑部复审的处理意见,将可能给终审人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责编在复审阶段不仅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审稿专家,更要认真分析、消化专家意见,充分尊重专家意见的同时,要根据本刊的发稿要求、办刊实际形成复审结论与处理方案。必要时,应与审稿专家沟通,全面准确地把握专家审稿结论与依据,对有修改价值的来稿可作“建议修改”处理,以便稳妥地、高质量地推进稿件处理进程。

四、完整准确的文稿信息是终审的重要依据

一般而言,高职学报编辑部的终审由主编或主编的委托人承担,终审人决定稿件是否刊发,除了斟酌单篇文章的整体质量以外,还要重点把握稿件涉及的政治、政策法律与法规等敏感问题,要考虑刊发文章与本刊宗旨相符程度,当期刊物的栏目组配、学科分布、作者结构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然而这一切都无法离开责编的前期工作,因为责编是稿件前期审稿全程的经历者,了解来稿的背景,包括来稿的作者信息,稿件具体内容及相关的文献内容,专家复审的评价,退还作者修改的情况以及本期稿件运转的整体情况,如各栏目的稿源及组配情况、本期刊物来稿作者的内外稿比等,因此对每一篇稿件刊用与否,责编拥有重要发言权。没有这些信息,主编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即使主编能凭借个人的学术功底对稿件内容质量做出判断,但会忽略来稿的背景信息以及当期稿件处理的过程信息,做出的决定难免会有失偏颇。因此,主编在终审时必然要求责编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责编为本人提供的信息承担责任。从这一意义上讲,责编参与了终审。

主编与责编存在上下级的责权关系,责编是主编授权处理来稿的人。在终审阶段,责编的职责是为主编提供稿件完整、真实的报告,提供稿件拟处理建议,如该篇来稿的查重及查重分析结论、作者信息、审稿专家意见、文稿退修情况、责编对退修情况的评价及处理建议等。若责编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情况,主编因依据不全或错误致使终审误判,责编要承担责任。而主编主要是对选用人才承担责任,如对责编的选用、配置、分工、督促与文稿审编复核,以及制度的制定、制度执行的监管。若对人、对文、对事失察,主编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通常情况下,只要责编按制度履行职责,认真处理每篇稿件,主编也不可能否决责编的意见,因为责编是受主编信任并授权处理稿件的人,而且责编在审稿过程中掌握的标准与处理原则与主编终审要点有根本上的一致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编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每篇来稿进行全面的重新审理,文稿责编、栏目责编提交的终审材料,对主编终审发生着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责编拥有一定的文稿最终处置权(俗称“发稿权”)。

责编向主编提供的信息应该包括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作者本身的相关信息,如年龄、职务、职称、单位、研究方向;二是文稿处理过程信息,如初审结论、专家评审结论、责编综合意见后的思考及处理建议;三是当期刊物的实际情况,如当期稿源情况、内容的分布、各栏目定稿情况。另外,在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非学术但与办刊工作相关的其他因素也应附在送审报告中,以告知主编,使主编的处理更加稳妥。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责编在三个审稿阶段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显著,责编的作用贯穿始终。任何一个环节处理好坏都关系到审稿的整体质量和审稿效率。责编在初审环节对稿件质量的把关是提高编辑部效率、降低审稿成本的重要保证,责编正确送审、分析并有选择性地采纳专家意见,是复审质量的重要保障;责编掌握的稿件背景及运转信息,是主编终审的重要依据。责编在审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责编的重要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

[1][2]丁春.基于问题意识的责编初审[J].学报编辑论丛,2009:169.

[3]王启和.论学术期刊的编辑加工[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3):1.

猜你喜欢
三审文稿责编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三审物业条例:让群众住得舒心
抓“三审”、重“一书”,提高物资采购标准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learn the vocabulary well
Graphen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广告法修改进入三审 代言虚假广告将有三年“禁期”
一颦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