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无意识对个体道德的影响研究

2013-06-05 07:46刘春兰
学理论·上 2013年4期
关键词:作用

刘春兰

摘 要:群体无意识是某个时期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但又很少或丝毫未曾被当时的人们所意识到的意识。群体无意识是人类个体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共同性,是个体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的表现。群体无意识对于个体道德的影响主要是从导向和制约两个方面来发生作用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具备的共同模式,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被人们发现的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它以其不自觉的形式对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群体无意识;个体道德;作用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104-02

一、对群体无意识的界说

群体无意识是某个时期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但又很少或丝毫未曾被当时的人们所意识到的意识[1]。群体无意识是人类个体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共同性[1],是个体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的表现,它对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潜在的规定性和引导作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具备的共同模式,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被人们发现的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它以其不自觉的形式对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群体无意识的特点分析

群体无意识是以动物的社会性本能为基础而形成的。动物在生存的过程依赖群体的形式完成,当在组成的群体中,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谋生,使之体验到群体的利益之后,其社会性本能就不断地强化,不断地进步,在人类经历长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后,群体无意识就形成了。而这种群体无意识继续通过社会生产活动,继续在改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传承、发展、演变。“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是类存在物”[2]。正是在生产活动中,个体才能够确认自己和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共同性,也是通过改造生存环境的活动个体逐渐认同并形成于群体一致的意识和需求。

个体作为社会的成员,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中活动的。个体所具备的道德水平之所以具备深远的影响力,推动历史的发展,都是因为个体周围的一切社会关系赋予了个体以力量,个体才能反作用于这个社会。群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精神的关系,在个体参与到群体的互动过程中,以非理性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群体无意识具有如下特点:

(一)群体无意识具有自发性和狂热性的特点

群体无意识通常与激情夹杂在一起,群体无意识影响下产生的个体行为通常都具备启动快、传播广、声势大,时常一哄而起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以冲动性、盲从性、自发性和广泛性为明显特征。处于群体无意识支配下的个体往往容易亲信他人,缺乏理性,不能用长远的目光看待事情的产生和发展态势。个体的理性和道德在这样的情况下力量微弱,不能起到控制个体行为的作用,相反,个体却是容易在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疯狂的举动。

(二)群体无意识具有匿名性和松散性的特点

通常个体在独处的时候,由于受到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会表现高度的责任感。但是当处于一个群体当中,会觉得责任被分担出去,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匿名性”,在理性懈怠的情况,受群体无意识的支配做出平时很少做或不敢做的事情。而那些平时就道德败坏的人,会更加地肆无忌惮,更加地忽视法律法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最终个体受到道德规范约束的本能欲望、潜意识会宣泄出来。群体无意识是个体的社会共同性,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下群体没有稳定的组织结构,个体更加不具备组织观念,每一个个体来自不同的地方,或许互不相识,虽然人数众多却无纪律可言。当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生存和活动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或者是对于社会的归属感和社会的发展进程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把握的时候,个体所被置于的群体越庞大,理性的作用就会越小,群体无意识行为使人忘掉自我,无所畏惧,野蛮、残忍。群体无意识历经久远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被默认为传统习俗,支配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于人的潜意识里,人们不知道它的来源。

三、群体无意识对个体道德的影响

群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先验框架”制约着个体对道德的认识和评价。在对于伦理道德的认识过程中群体的认识模式,会不自觉地成为一种价值评价尺度来引导和制约道德主体对于道德事实的评价。从这个层面上讲,群体无意识对于个体道德的影响主要是从导向和制约两个方面来发生作用的。

(一)群体无意识对于个体道德的导向影响

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淀下来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群体无意识融入每一个道德主体的内心,成为一种稳定的、延续性的社会心理的表现,比如风俗习惯和传统等。他们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优良的传统和风俗对个体道德起着导向和调控的作用,在维持道德主体的内心和所在群体秩序方面具备基础性的意义,是一种巨大的维系力量,对个体具有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感召力。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的基础就是“家”这一单位,在家文化中孝的观念尤为重要,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是个体生长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道德标准,也是一个家庭中维护正常秩序和稳定的最重要力量,孝的理念世世代代相传以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和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社会心理。孝不仅仅规范着个体在家庭中的行为,引导个体与家庭成员的和谐关系,孝也延伸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在中国“家”的扩大就是“国”,父与子的“慈与孝”的关系扩大就是国中君与臣的“仁与忠”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对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产生了进一步的规范,将个体的行为导向“国”或者是“天下”的集体利益之中,历来中国读书人便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在这样的关系模式之下,其实牺牲了个体的自由意志、民主权力这些为近代志士所追求的个人利益,但是身在这样的群体文化中,每一个个体是宁愿有这样的牺牲,也愿意忽视西方社会所倡导的个性、民主,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忠孝”的理念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中国人所喜爱和推崇。现代中国式家庭模式较以前大大地缩小,但是“孝”的理念依旧是家庭之中每一个个体行为的准则,引导家庭成员为家庭的存在和发展而让步和争取。另外,现代社会的群体关系,其实也更多地具备中国这样的特色,社会群体的关系往往是通过私人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更具备稳定性,也更加能够让参与其中的成员有归属感,而这样的群体最终的走向也是建立具备在家庭中拥有的亲情,这个群体维系的原则也是家庭维系原则的运用。

(二)群体无意识对个体道德的制约作用

个体受到群体无意识的支配,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惰性作用,造成悲剧性的社会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可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和历史的悲剧,我们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时,除了源于当时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不容忽视的就是来自心理层面上,德国人民的心理状态也是必须要剖析的重要内容,“纳粹主义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问题,但是它对全体公民的控制,必须从心理的基础来理解”[3]。德国人民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战败和由此带来的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感到耻辱、沮丧和仇恨;加之当时社会经济低迷和通货膨胀的社会困境,这些都使得德意志人都渴望一个能够一雪前耻和力挽狂澜的人物出现。法西斯主义从政治上满足和体现了当时的德国人这种群体无意识的需求。而这样一种群体无意识对德国人的影响就是道德的失范和道德的沦丧。原本智慧、文质彬彬的德国人如痴如醉地陶醉于希特勒疯狂的话语和恶魔般的行为,一群群丧失人性和道德的党卫军肆无忌惮地屠杀平民和俘虏,更是将日耳曼民族置于无上的地位,对犹太人进行惨烈的屠杀,为世界的和平带来灭顶之灾。

个体道德在群体无意识当中其实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挟制,个体在失去理性控制之后消极的群体无意识就如开闸的洪水倾泻而出,导致非理性的狂热。在二战当中希特勒对于这一点可以说是利用到了极致。希特勒利用群体无意识的作用,在人数众多的广场或街头,用他天才版的演讲口才,集中于人的情感进行宣传。个体在连续几个小时的欢呼和鼓动之后,个体的理性很容易就丧失,最后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法西斯主义的俘虏,不知不觉也为群体无意识所控制。

群体无意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个体道德产生巨大的导向和制约作用,对个体道德存在积极和消极的双向影响,这更加提示我们在个体行为中要正确地利用群体无意识的积极作用,坚守理性原则克服、抑制群体无意识消极影响对于个体道德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宁.论群体无意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德]埃里希.弗洛姆,著.逃避自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作用
新型智能手机保护壳设计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分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