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平 张元元
近年来,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成为糖尿病发病率最多的国家之一, 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 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1]。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2], 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 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更易发生脑血管疾病, 据2006年统计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二死因, 仅次于恶性肿瘤, 血糖增高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脑血管患者有30%~40%合并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两倍多,因此及早控制血糖, 逆转糖调节受损, 对遏制糖尿病、减少脑血管并发症有很重要的作用。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2月本院门诊及社区体检查糖调节受损患者288例, 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患者156例, 糖耐量受损患者132例。入选患者均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及糖尿病治疗。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44人, 男76例、女68例, 年龄34~71岁, 平均年龄57.9岁,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77例, 糖耐量受损患者67例, 体重指数超出正常范围62例, 患有高血压病23例, 冠心病, 心房颤动9例;对照组144人, 男77例、女67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56.4岁,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79例, 糖耐量受损患者65例, 体质量指数超出正常范围60例, 患有高血压病22例, 冠心病, 心房颤动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体重指数、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血脂、用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由社区专科医生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知识、饮食调节、运动知识、运动方法、血糖监测、随访指标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同时血糖不稳定时期, 每周检查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 结合饮食、运动、合并疾病等给予针对性治疗, 血糖稳定后, 每三月检查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 糖调节受损演变为糖尿病的居民纳入糖尿病慢病管理, 正规降糖治疗;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同时, 每三月检查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 糖调节受损演变为糖尿病的居民纳入糖尿病慢病管理, 正规降糖治疗。两组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每次血糖值, 半年监测一次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心电图、体重指数。两组患者入选后开始随访, 记录每次随访记录, 至少一年以上。
1.3 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 h血糖值、体重指数变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基础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变化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144例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 h血糖值均正常86例, 占59.7%, 体重指数超出正常范围62例患者, 通过饮食调节、运动、体重指数下降45例, 占72.6%, 发生脑梗死、脑出血、TIA等脑血管疾病9人, 发生率为6.3%, 基础疾病加重4人, 占2.8%, 其中死亡1人;观察组144例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 h血糖值均正常41例, 占28.5%, 体重指数超出正常范围60例患者, 通过饮食调节、运动、体重指数下降16例, 占26.7%, 发生脑梗死、脑出血、TIA等脑血管疾病23人, 发生率为16.7%, 基础疾病加重8人, 占5.6%, 其中死亡3人。观察结果见表1, 表2。
表1 两组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
表2 两组脑血管病发病率比较
2.2 采用“强生稳豪”血糖仪, 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mmol/L患者加做糖化血红蛋白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生脑血管病患者均为出现症状, 并采用头颅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患者。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功能减退及衰竭。近年来,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长, 成为糖尿病发病率最多的国家之一。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 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 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 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 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 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 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呢?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增强, 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附或血小板相互间的凝集机能增强, 血液第Ⅰ、Ⅴ、Ⅶ、Ⅷ凝血因子增加, 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可能是促进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血凝机能亢进, 同时糖尿病患者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高, 胰岛素增加使纤维蛋白原亦增加, 血粘度增高,局部血流瘀缓, 引起脑血管阻塞, 脑动脉硬化导致弹性减低,脆性增加, 易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3]。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4], 因此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 早期干预血糖, 逆转糖调节受损, 对遏制糖尿病、减少脑血管并发症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在社区居民血糖正常或糖调节受损阶段就进行早起健康教育, 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运动方式, 减轻体重、降低血糖、逆转糖调节受损, 通过一年以上的随访观察, 观察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在居民生活方式改变, 体质量指数下降、逆转糖调节受损, 血糖恢复正常, 基础疾病改善方面有很大作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 值得推广。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770.
[2]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05-206.
[3]蔡伟红,郭艳芹.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2,18(5):335.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