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宇 蒲荣 郑文振 何兴辉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由于现代生活的改变,运动的减少以及坐姿时间的增加,LIDP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具有副作用小,操作方便,临床效果明显的特点。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调手法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有显著改善,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东莞市寮步医院收治的LIDP患者70 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LIDP诊断标准和X现线和肌力测评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腰椎创伤史和腰椎手术史、妊娠和哺乳期女性、骨肿瘤和骨质疏松、腰椎结核合并严重感染、椎间盘脱垂等。观察组35 例(男20 例,女15 例),年龄(43.7±8.6)岁,病程(15.3±3.9)个月;对照组35 例(男21 例,女14 例),年龄(43.5±8.5)岁,病程(15.1±3.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牵引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脊柱微调手法治疗,主要包括两部分。
1.2.1 经筋松解手法[2](1)足太阳经筋手法:患者取俯卧位,顺着患者足太阳经筋线,从足底涌泉穴起,按、揉、点、推、弹拔足跟筋结、腓肠肌、胭绳肌、股二头肌、臀大肌、髂肋肌和骶棘肌等筋结病灶点;(2)足少阳经筋手法:患者取侧卧位,垫一小枕头于双膝间,顺着患者足少阳经筋线,从足到头方向按、揉、点、推、弹拔跨长伸肌、腓骨长肌、股四头外侧肌、二半膜肌、髂筋束、阔筋膜张肌)和梨状肌等筋结病灶点;(3)足阳明经筋手法:患者取仰卧位,顺着足阳明经筋线,从足到头方向按、揉、点、推、弹拔中三趾肌、股四头内侧肌、腹股沟股神经和腰大肌)等筋结病灶点,最后以直腿抬高加强手法结束,1 次/d。
1.2.2 腰椎微调手法 患者取侧卧位,先用左侧肘臂稳定患者骨盆,左侧手指触于错位椎骨棘突的上下间隙,右手拉住患者下侧肩膀慢慢前移,使脊柱上段逐渐前屈,棘突间隙增宽时,刚刚感到其上一棘突下移时,停止肩膀前移。然后用右肘臂稳定患者上侧肩部,手指置于错位椎骨棘突上下间隙,左手拉患者下肢慢慢前移,使髋关节逐渐屈曲,至棘突间隙增宽,刚刚感到其下一棘突下移时,停止下肢前移,并用左肘臂稳定骨盆,以保持脊柱下段前屈幅度。再将左手中指抵住错位偏凸的椎骨棘突,予以推冲和整复,1 次/2 d,两组均治疗3 个月。
1.3 效果评价 (1)显效[3]: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2)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腰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相关指标,包括腰背伸状态下平均功率(AP)、峰力矩(PT)和腰背屈/伸比值(F/E)。采用美国Biodex公司的多关节等速测试仪器,统计两组等速向心收缩(60°/s)角速度的上述指标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意外。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相关指标如AP、PT和F/E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及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相关指标统计
目前认为LIDP是多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包括腰椎间盘变性、马尾神经损伤、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纤维环破裂等,导致脊柱内外源性稳定受到破坏。其中内部稳定性系统主要包括椎骨、椎间盘和脊柱韧带(经筋),外部稳定性系统主要包括脊柱周围的肌肉和肌腱。临床西医以及部分中医治疗,具有重视“骨”而不重视“筋”的观念,即对经筋的干预重视程度不够。
中医观点认为,LIDP与与腰部“经筋”的功能异常具有密切关系[4]。《素问·萎论》提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提示了经筋附着于骨上,对于关节功能和形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研究也表明[5],相对于结构病理改变(主要是骨的形态改变),功能病理(主要是关节肌肉的力学改变)更容易引起患者腰痛,加重临床症状。朱清广等[6]也认为,腰腹肌及腰背筋膜的力学功能改变对LIDP的发病以及病情影响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有必要加强对“经筋”的干预。
因此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筋松解手法和腰椎微调手法治疗,一方面起到松解腰背肌群的作用,改善腰部“经筋”的“束骨、滑利关节”功能,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和纠正病变的脊柱及其相关组织,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从而最终达到疏通气血、松筋解结、降低内压、解除粘连、拉宽间隙、回纳髓核的治疗目的。从临床统计看,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P、PT和F/E等指标也显著好于对照组,显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调改善经筋的微调手法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梁来德.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8 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5(1):5.
[3]戴德纯,房敏,沈国权.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2):1110-1112.
[4]朱清广,房敏,洪水棕.“经筋病”和“骨错缝”在颈椎病中的生物力学作用[J].北京中医药,2010,29(1):34-36.
[5]姜淑云,严隽陶,房敏,等.颈椎病人颈伸肌群等速运动测试试验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06,13(2):13-15.
[6]朱清广,房敏,沈国权,等.微调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30(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