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刀治疗167例肺转移瘤的疗效与预后分析

2013-05-30 02:58林雪莲孙全新
当代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伽玛刀伽玛体部

林雪莲 孙全新

伽玛刀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而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其全称是: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系统。过去使用的伽玛刀分分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两种。现在大多是头体合一。本文中,笔者将通过阐述如何利用伽玛刀技术对167 例肺转移瘤患者进行治疗,从而向人们显示这一技术的可利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相关资料 167 例肺转移瘤患者,男性患者92 例,女性患者75 例;年龄在21~70 岁之间,中位年龄49 岁;韦式评分结果如下:60 分5 例,70 分75 例,80 分71 例,90 分16 例。所举167 例患者,均符合肺转移性肿瘤症状(如干咳、痰血和呼吸困难等等),经临床验证以及影像学诊断后,肺转移瘤确实存在,且全部具有可测量的大小不一的病灶。

1.2 治疗方法

表1 320个病灶治疗效果[n(%)]

1.2.1 设备选择 我们使用的是上海伽玛星公司生产的伽玛刀,这台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五代伽玛刀”的高新技术产品,可同时对头体肿瘤进行治疗。

1.2.2 仪器操作 治疗医师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体部适配床,体部适配床内一般会放置负压袋,患者平卧床内再由治疗师视情况抽真空成型固定体位。然后采用慢速CT进行连续扫描,不做呼吸运动限制,扫描范围从颈中线到膈肌下3 cm包括全肺组织,层厚5 mm,图像通过网络传送到计划系统。在肺窗内勾画靶区,肿瘤体积GTV为肺窗下所见大小,临床靶体积CTV为GTV外扩5 mm,计划靶体积PTV为CTV外扩5 mm.治疗计划采用50%剂量线覆盖100%PTV。生物等效剂量计算采用线性二次模型,并且每例患者进行CT离线体位验证2~3 次。

1.2.3 数据管理 首先要进行剂量评估,确保在安全剂量条件之下进行治疗。其次采用大分割分次治疗,每次分割剂量4~5Gy,每天1 次,每周5 次。全程167 例,总剂量40~50Gy,中位45Gy;总治疗次数10~15 次,中位12 次;总疗程时间12~21d,中位16 d。

1.2.4 判定标准 判定标准按WHO划分成四个等级。第一表现为完全缓解(CR),即病灶完全消失,且能够维持4个星期以上;第二表现为部分缓解(PR),即肿瘤体积缩小>50%;第三显示为肿瘤好转(MR),即肿瘤体积缩小了25%~50%;第四表现为稳定(SD),即肿瘤体积变化<25%[1]。

2 结果

2.1 疗效 320 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140 个(43.75%),部分缓解(PR)155 个(48.44%),好转(MR)10 个(3.13%),稳定(SD)15 个(4.69%),有效率为92.19%。167 例患者急性放射反应分级为:0级136 例(81.44%),I级21 例(12.57%),Ⅱ级10 例(5.99%)。

2.2 完全缓解率 本组肿瘤体积中位值为2.21 cm3。根据此中位数将320 个病灶数分成两组,核算出完全缓解(CR)的比率。详见表1。

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体积小于2.21cm3的肿瘤类型完全缓解率要高于体积大于等于2.21cm3的肿瘤类型(50.00%>37.50%),由此可见,肿瘤体积越小,将越有利于治疗。

3 讨论

伽玛刀治疗是肿瘤精确治疗方式之一。采用体部伽玛刀治疗时,应用50%处方剂量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衰减快,因此放射反应和损伤更轻。许多病人因病情的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只一次的伽玛刀治疗。此融合各项现代技术的治疗性设备,将钴-60 发出的伽玛射线几何聚焦,集中射向病灶,摧毁靶点内的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文所举167 例,完全缓解(CR)140 个(43.75%),总有效率为92.19%。可见,伽玛刀治疗还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伽玛刀治疗仅仅是肿瘤病人进行治疗完成的第一步,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还要付出很多的精力。我国著名肿瘤专家说过:肿瘤病人完成伽玛刀治疗走出医院,绝对不是治疗的结束,而是继续治疗的开始。

[1]夏廷毅.全身γ刀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2006,15(8):505-508.

[2]肖建平,徐围镇,张红志,等.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初探[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1):24-27.

猜你喜欢
伽玛刀伽玛体部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关于电视电影制作中的伽玛的研究
X刀、伽玛刀一定适合您吗?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伽玛能谱测量中Nal(Tl)探测器的性能测试
伽玛刀是把什么刀
松果体区肿瘤伴脑积水V-P分流后再行伽玛刀治疗效果观察
肺部小肿瘤γ刀、静态IMRT及VMAT放疗剂量学比较
伽玛射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量控制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