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月红
子宫内膜息肉作为妇科比较常见的良性疾病,是导致妇女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宫腔镜的引进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普遍认可[2]。本研究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诊治的68 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刮宫术)和观察组(宫腔镜下电切术),每组各34 例。所有患者术前结合宫腔镜检查,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均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术前3 个月没有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月经正常,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丈夫精液检查正常,同房2年以上没有怀孕。对照组34 例,年龄22.0~40.0 岁,原发性不孕7 例,继发性不孕27 例;观察组34 例,年龄22.5~40.0 岁,原发性不孕6 例,继发性不孕28 例。在年龄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过后3~7 d,进行手术治疗,5%葡萄糖液作为膨宫液,使其压力维持在90~100 mmHg,采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探查宫颈,扩张颈管,置入宫腔镜,同时给予膨宫处理。对照组在直视状态下,明确息肉位置、大小,以及数目,选取合适的刮匙,将息肉刮除,并取出,然后负压吸引宫颈,用宫腔镜确认是否刮除干净。观察组在直视状态下,使用环状电极,对息肉基底部进行电切,并根据病情切除息肉旁的子宫内膜,随后负压吸引宫腔,使用宫腔镜确认是否刮除干净。术后均给予4 mg安宫黄体酮,每天两次,连用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术后月经量变化、复发率、妊娠率,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术后月经量均有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变化情况(mL)
2.2 两组复发率、妊娠率比较 平均随访1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率没有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率、妊娠率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都没有出现感染、宫腔粘连、穿孔、大出血,以及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子宫内膜息肉作为生育期和更年期妇女的常见病,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腹痛、不孕的常见原因[3]。子宫内膜息肉好发于子宫与输卵管结合部位,使输卵管开口部位堵塞,影响了精子的正常移行,以及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导致不孕;多发性、直径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导致宫腔变形,在宫腔内形成占位性病变,影响了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影响了受精卵的正常发育,精子运输,以及着床等,导致不孕;子宫内膜息肉的炎症反应是一个慢性过程,逐渐改变了宫腔的内环境,容易合并感染,影响精子运输,也不利于精子的存活,以及受精卵的着床,导致不孕[4]。所以,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原则为清除息肉,消除炎症,防止复发[5]。
在宫腔镜直视下,对病灶可以做到准确定位,彻底去除息肉,保持子宫内膜的完整性,对无蒂息肉,常采用环形电极进行切除,酌情去除息肉旁子宫内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复发率[6-7]。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总而言之,对于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宫腔镜下电切术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颜根喜,董兴珍,薛华,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治疗不孕症38 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71-5773.
[2]郝茜.宫腔镜下三种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137-139.
[3]高卫华.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J]当代医学,20 l 0,16(2):50-51.
[4]叶云,吴嘉齐,吴日然,等.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7,12(4):426-429.
[5]徐红.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6):591-593.
[6]李秀然.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宫腔镜下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2688-2690.
[7]张建霞,董伟妍.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附391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6(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