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珏,张 健,刘 涛
(1.湖北医药学院形态学实验室,十堰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十堰442000)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乳头瘤样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6/11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已被逐渐推广应用,因其有着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且定性定位准确的特点,使其在科研教学和临床外检中被广泛应用。此技术虽然简单,但操作却比较严格,否则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影响病理诊断,笔者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总结针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出以下注意事项,以供大家参考。
1.1材料 40例疑似HPV感染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病理科;原位杂交HPV6/11试剂购于福建泰普公司。
1.2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切片4μm厚,裱片于涂有γ-氨丙基三乙氧硅烷(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e,APES)的防脱片载玻片上,常规脱蜡至水。
1.2.1组织消化 将切片放入杂交增强液中,微波高温消化15 min×2次,自然冷却后蒸馏水洗5 min×3次。
1.2.2组织杂交 ①滴加杂交液于组织上,盖上盖玻片,封口胶密封;②将切片放置于95℃的原位杂交仪中变性5 min后,再待温度下降到37℃时,孵育4~16h(此步骤在原位杂交仪中自动完成);③柠檬酸修饰的磷酸缓冲液(citric acidcontaining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s,CPB S)中浸泡脱片,温度48~55℃,洗 5 min×3次。
1.2.3信号放大与显色 ①加一抗,37℃孵育30 min后,PBS(37℃)洗 3 min×3次;②加二抗,室温孵育20min后,PBS洗3min×3次;③加辣根过氧化酶(HRP)聚合物,室温孵育30min后,PBS洗 3 min×3次;④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镜下控制,苏木素复染,1%的盐酸乙醇分化,温水返蓝,中性树胶封片。
40例标本,阳性38例,阳性率达95%,病变部位主要分布在表皮浅层的挖空细胞,胞核呈黄褐色的颗粒状,呈弥漫或散在分布,背景清晰,色差对比度强,见图1。
图1 HPV6/11原位杂交(DAB显色×400)
原位杂交是分子病理学领域里新开展的一项技术,其杂交原理是利用荧光、生物素、地高辛标记的探针,根据碱基配对的原理,与组织细胞中的核酸序列特异杂交结合,再经信号放大后显色来进行定性定位的,从组织固定到后期实验操作,必须注重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和载玻片的处理:组织的固定最好用中性福尔马林,其优点在于除了能保持细胞的原始形态结构外,还能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水平,使探针能最大限度地进入细胞内且不会与蛋白质产生交叉连接反应;载玻片经清洁液浸泡24 h后,流水冲洗,再经200℃高温烤干,然后涂APES胶,自然风干后待用。这样处理载玻片是因为原位杂交的每个步骤都离不开水环境,经过处理后的载玻片,除了防止组织脱片外,还可以除去玻片表面的污渍,提高玻片透明度,便于光的折射,这些都是做好原位杂交的基础。
消化和杂交:这些步骤主要与反应的时间、温度和浓度等关系密切。消化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渗透性和探针的穿透力,便于探针和细胞内的核酸杂交,增强其阳性信号,降低背景着色,为杂交创造条件。笔者的经验是经微波高温15 min×2次,注意中途添补液体,以防干片造成非特异性结合,出现假阳性;杂交的条件最好控制在95℃,变性5 min,然后在37℃环境中孵育4~16 h左右,在杂交仪中放入保湿物,以保证试剂不被蒸发干;消化和杂交的时间过长,或温度和浓度过高都会破坏组织细胞的核酸的形态结构,但反之则会降低探针对细胞的穿透力,使杂交受阻,减弱低拷贝数病毒的检出率。漂洗切片的PBS缓冲液的pH值应在7.4~7.6之间,温度在48~55℃之间最佳,只有在此环境里操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背景着色,提高反差效果,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
信号放大与显色:放大信号则是在杂交结合的基础上,经过一抗二抗和HRP聚合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起着定位定性的关键作用,若作用时间和环境温度过高,则易造成非特异性染色,可能造成假阳性;若时间和温度过低,则会是阳性信号减弱,甚至消失;DAB显色则是在了解其原理的基础上,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显微镜下观察控制,笔者的经验是在见到表皮浅层出现黄褐色颗粒状就立即终止显色,再经流水冲洗,最后苏木素复染,1%盐酸乙醇分化片刻,切忌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苏木素会覆盖黄褐色的阳性信号,造成主次颠倒的后果。
综上所述,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的步骤是固定不变的,但每一个人的操作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只有规范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成败的原因,才能得到准确,客观的实验结果,从而给临床病理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