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延伸,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和校园文化互相交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文章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分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9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时期网络环境下如何建设好校园文化,传播好校园文化,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和意志等理性或非理性因素,从而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体道德素质水平。
1.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舞台。网络资源涉及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和信息传播方式,相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有着信息承载容量大、来源广泛、覆盖面广、强调互动、便利快捷、表现形式丰富等优势。网络文化平台是培养教育大学生的新窗口、新模式。这种新的窗口使得大学生愿意在网上流露真实思想,对时局大事及生活小事等发表自己的的观点和感受,是观察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新“窗口”。同时,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艺术性打破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旧模式,改变了学校主要以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为主,内容单调、形式呆板、效果一般的局面。这使思想教育等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提高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创新了思想政治等工作的途径。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使传统的大学校园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首先,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的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传播资产阶级的意识、观念和文化思想。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冲击,也对社会主义高校德育阵地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那些思想意识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辨别和吸收能力的大学生,容易受到网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其次,对大学生校园主流文化的挑战。目前,高校校园网建设已具规模,为师生员工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是网络世界是绚烂而充满诱惑的,很多思想发育不成熟的大学生难免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网络成瘾症、现实交往障碍在很多当代大学生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上网常浏览的是个大网站和自己的主业和博客,主要关心新闻时事、资源和购物信息,而对于学校信息则关注较少,只有约10%的大学生常浏览校园网站。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校园网站作为一个围绕特定的内容、为师生服务平台,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取向。校园网络文化平台是网络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内容广泛、环境开放、角色虚拟等特点。
1.大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认知与关注情况。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健康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需要。然而,大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却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关注总体是不够的,60%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不怎么关注,另有部分大学生表示从未关注过。对于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BBS文化、博客文化、网络原创视频等最受大学生们青睐。另外,他们对校园动态信息、文艺创作、高校集萃等网络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调查显示,大学生希望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应该具有学习资源下载、名师课堂、就业、大学讲坛、心理咨询、在线交流、考研平台、学生成果展示等模块和功能,并且认为不同类型的高校网络文化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对部分大学校园文化网站进行研究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网站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清华大学的“学生清华”、同济大学的“同济方舟”,等等。这些网站以不同形式的网络文化载体,学习、交流,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心灵,提高素养。
但是,现状表明,仍有许多问题制约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部分高校网络文化只停留在信息发布的层次,一些虽然提供了BBS、留言板等沟通工具,但是利用网络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开展交流互动并不普遍。一些学校网络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渗透形式都比较单调,内容表现形式静止的多,动态的少,平面的多,立体的少。文化渗透教育没有充分依托网络的技术优势,实现网上网下校园文化渗透教育的互补性。另外许多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网站建设没有立足本校实际,网络文化体系不完整,校园文化网自己特色不明显,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大学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并未落实。
大学生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态度和认识还有待端正和提高,如大学生自身信息素养、参与意识等。另外,高校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重视不够,因此,从管理机制、内容设置、表现形式、宣传引导等方面都应该加强和改进。调查显示,有70%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网络文化建设不太满意。
通过现状分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研究表现出如下不足:一是网络文化体系不完整,贪大求全,特色不突出;二是内容单调,更新慢,缺乏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三是网络平台功能比较单一,交流权限开放不够,信息交流受阻,学生只能做看客,没有很好地把握基于网络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三、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措施
1.科学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校园网络文化的宣传与引导。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滋生,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因此,必须加大对大学生的引导力度,使其真正理解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帮助形成对待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态度,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网络文化一开始便步入健康、文明的发展轨道。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平台传播校园主流文化主阵地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网络平台,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首先,健全网络立法,依法治网,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从技术层面加强建设,保证网页的安全性:再次,加强网络道德自律机制建设,有效规范网上行为。
2.以学生为本,构建贴近学生的校园网络文化内容体系。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网站能否发挥好其引导和教育的功能,关键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使他们主动去访问和点击。那么,如何提高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吸引力,以学生为本是重要的理念。我们的调查发现,在网络文化内容中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全都是与自身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如学习资源、就业、大学讲坛、心理咨询、教育动态、考研平台、学生成果展示等,都是大学生渴望建设的模块。
从上述内容看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方面让大学生在网上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料接收,健康向上的娱乐体验,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发展自身的文化创造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体现出教育性;另一方面也要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服务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交流与参与,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网站的归属感、认同感。
3.突出特色,打造具有本校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不同的院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这与院校本身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人文环境、历史渊源、专业特点、规范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确立自己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理工科院校、民族院校、师范院校等,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师范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就应有自己的要求,体现师范的个性与特色,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上,要弘扬“师”的灵魂,塑造“师”的形象,培养“师”的素质。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工程中,就应紧紧围绕师范性这个根本点,通过网络平台以不同的形式来培养未来教师对“师”的情感,提高从“师”的素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网络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编号:11C0282);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课题(编号:2011FJ3162)]
[周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中心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