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330029)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是目前已批准用于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物,但这两种药物均依赖于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存在与否,ASCO于2011年4月11日发布临时性临床指导意见,要求患者在使用TKI药物前需进行EGFR检测。目前,检测EGFR突变的金标准为直接测序法,其敏感度较低,为10% ~20%,且仅用于组织标本的检测。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NSCLC患者在难以取得手术组织的情况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胸腔积液及血液中肿瘤细胞EGFR基因是否可准确判断其突变的存在与否,进而指导患者是否采取TKI治疗。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内二科NSCLC腺癌患者76例,男27例、女49例,年龄52~77岁。均经病理确诊,根据2011年NCCN指南肺癌TNM分期标准,均为Ⅳ期患者,均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未接受过TKI类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标本的收集 同时收集入选患者的3种标本,即组织石蜡切片、外周血、胸腔积液。A:收集活检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置于4℃冰箱保存待测,组织切片来源包括支气管镜下活检组织及CT引导性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均经我院病理科诊断为肺腺癌。B:组织经病理确诊后,清晨空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置于洁净的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后按照血液RNA抽提标准操作提取RNA。C:组织经病理确诊后,收集100 mL以上胸腔积液,以8 000 r/min离心5min,取沉淀;按照组织RNA抽提标准操作规程抽提。
1.2.2 基因组 DNA提取 提取组织 DNA采用TakaRa DEXPAT试剂盒。将3~5片10μm厚的石蜡切片放于Eppendorf管中,加入DNA抽提液10滴,充分混匀,100℃加热10 min,13 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其上清直接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胸腔积液样本离心后收集细胞团,经研磨,Trizol-氯仿分层,取上清,异丙醇沉淀,以75%乙醇洗涤,再次离心,干燥,DEPC水溶解沉淀后获取组织RNA,R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质控后方可使用。采用ABI9700 PCR仪逆转录后获得cDNA,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外周血样本加入3倍体积红细胞裂解液后离心,Trizol-氯仿分层后处理同胸腔积液,提取RNA用于后续实验。
1.2.3 荧光定量PCR法分析NSCLC患者组织中EGFR 19~21突变情况 反应体系包括:模板50 ng、正反向引物各 25 pmol、Master Mix及 Taqman标记探针。每次试验均设定各突变的阴、阳性对照孔及空白对照孔。反应循环参数为:50℃ 2 min,95℃10 min;95℃ 15 s,62℃ 34 s,循环40次。引物均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纯化。引物序列:18外显子:上游:5'-GGCGTGGAAACAGACATAGAA-3';下游:5'-TGGAGTTCCCAAACACTCAG-3'。19外显子:上游:5'-ATTCGTAGGAGCCCAACAG-3';下游:5'-GCCAGTAATTGCCTGTTTCC-3'。20外显子:上游:5'-CTCTCCCACTGCATCTGTCA-3';下游:5'-GATGGGACAGGCACTGATT-3'。21 外显子:上游:5'-GTCAGCAGCGGGTTACATCT-3';下游:5'-AAGCAGCTCTGGCTCACACT-3'。
1.2.4 结果判定 以无模板对照扩增曲线的最高点为准设定阈值。没有出现扩增曲线或Ct=0的样本为阴性样本;出现扩增曲线且Ct≤34.0的样本为阳性样本;34.0≤Ct≤38.0的样本为可疑阳性,需重复;Ct>38.0为阳性。另外,每次PCR结束后,将PCR产物于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排除假阴性。18号外显子:2155碱基G→A;19号外显子:2235-2249碱基,碱基缺失;20号外显子:2369碱基C→T;21号外显子:2573碱基T→G。标本出现任一突变阳性均记为该标本阳性。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小样本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荧光定量PCR结果 76例NSCLC的EGFR外显子18~21中,共检测出27例有反应峰,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阳性的样本17例,外显子21为7例,突变率分别为22.3%和9.21%(图1),而外显子20突变未检测到。
图1 阳性组织的扩增曲线
2.2 3种组织EGFR突变检测结果 见表1。外周血、胸腔积液与肿瘤组织的符合率达到80%(24/27、25/27)以上,检验结果表明这3种标本来源对EGFR检测的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有2例呈现穿刺组织检测阳性而胸腔积液未检出,3例穿刺组织阳性而外周血阴性,1例呈现胸腔积液检测阳性而穿刺组织及外周血未检出,2例标本在穿刺组织中同时存在外显子19、21突变。
表1 3种不同标本EGFR突变检测结果(例)
目前,EGFR-TKI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但其靶点突变检测却仍处于较低水平。IPASS研究表明,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无突变的患者[1],但是如不先进行EGFR检测而直接使用TKI药物,则死亡风险提高约185%[2]。因此,使用TKI药物前快速准确进行EGFR检测至关重要。
EGFR是erbB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作用机制为通过与配体如EGF、TGF-α结合,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随后发生自身磷酸化,激活其下游的信号通路。EGFR基因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短臂7p12-14,由28个外显子组成,其酪氨酸激酶功能区由外显子18~24编码[3];我国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约为34%,主要发生在外显子19~21,占所有突变的 90%以上[4]。因此,准确检测这4个突变基因即可基本了解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
70%~80%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即已处于ⅢB~Ⅳ期,丧失手术机会,无法获得手术标本,限制了TKI药物在临床的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3种来源的标本进行EGFR突变检测均可有效反映患者机体状态;提示在难以获取患者病理切片时,可采用外周血及胸腔积液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以协助诊断;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在样本量不大的情况下,仍出现2例胸腔积液标本出现假阴性。因此,我们认为在能取得病理组织的情况下,组织切片标本仍为评估原发肿瘤突变性的最佳方案,以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本研究发现,EGFR基因存在19/21外显子双突变的可能,双突变的存在必然引起整个基因空间结构的变化,使得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变化,这一类患者在应用TKI药物时疗效如何,对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1例患者胸腔积液存在21号外显子突变,但外周血及穿刺组织未见突变,提示肿瘤突变存在部位异质性。国内外资料证实,EGFR基因突变存在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转移部位与原发部位的不一致,二是治疗(主要指化疗)干预后肿瘤病灶EGFR检测的变换。突变异质性的发现解释了某些多处转移患者在接受TKI治疗后原发灶和转移灶对药物应答的不一致性,也解释了某些化疗前检测EGFR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在接受规范化化疗后突变检测阳性的现象,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综上所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EGFR基因突变,可以较准确地反映NSCLC患者的EGFR突变情况,耗时短,损伤小,标本易得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但是由于存在假阴性的可能以及肿瘤异质性的存在,仍建议在送检时多种标本兼顾。
[1]Fukuoka M,Wu YL,Thongprasert S,etal.Biomarker analyses and final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a phaseⅢ,randomized,open-label,first-line study ofgefitinib versus carboplatin/paclitaxel in clinically selec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Asia(IPASS)[J].JClin oncol,2011,29(21):2866-2874.
[2]Suzumura T,Kimura T,Kudoh S,etal.Reduced CYP2D6 fun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gefitinib-induced rash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BMC Cancer,2012,12(1):568.
[3]Lynch TJ,Bell DW,Sordella R,et al.Activatingmutations in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underlying responsiveness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o gefitinib[J].N Engl JMed,2004,350(21):2129-2139.
[4]Dong Q,Huang JS,Huang J,etal.Advance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and EGFR genemutations in China[J].Tumor,2005,25(6):62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