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兵
摘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并充分利用好文本阅读,从而多方面多视角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讨,我个人认为是与古人之说不谋而合的。在阅读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讨"为总指挥棒,恰当地进行某些方面的引导,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98-0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仔细分析、融会这两句话,得出读书是这样一个思维高度活动的过程: 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欣赏奇文,反复研读,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其义自见。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讨,我个人认为是与古人之说不谋而合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以"自主、合作、探讨"为总指挥棒,恰当地进行某些方面的引导,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呢? 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进行尝试和总结,现将所得简单进行整理。
1咀嚼、品味
苏东坡赞美陶渊明的诗说: "源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其实很多文章都是如此,仔细咀嚼方知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整齐的白描,轻快的节奏,一幅深秋素描呈现眼前。写景的小令,成功想象画面,大抵学生的阅读到此为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写景的作用的角度对这些景物进行反复推敲、品味,学生开始注意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样意境和作用。对诗词的挖掘深了,于是对诗词的理解深刻了。一次阅读训练中,遇到了贾平凹的《读张爱玲》,其中一题问: "戏台上的旦角"和"崔莺莺"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女人的文章"和"张爱玲的文章"。评讲习题时,我让学生把文章的相关部分反复读几遍。读着,推敲着,他们注意到了"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这样一个前缀,于是最确切的答案--"女人的散文"和"张爱玲的散文"--浮出水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文章词句,走进文章的情感,并与之产生沟通,才能由衷地领悟到文章的真、善、美。
2放飞想象
抽象与形象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体做法是借用多媒体。但是,多媒体的方式使得想象在欣赏美的背后被隐形防线封闭了,这样的形象是有局限性的。有时单纯让学生自我想象,反而视野开阔。如学习惠崇的《春江晚景》时,我让学生对诗中出现的景物进行艺术组合,根据自己的构思,用学过的美术绘画方法,画出每人自己心中的《春江晚景》。学生们大多兴致勃勃,第三天,我们欣赏到了各色的水彩画、剪贴画、铅笔画……毋庸置疑,想象思维激发了灵感,绘画创作展示了成果,而其意义远远大于一幅原创作品的多媒体展示。再如学习课文《老山界》,我让学生比划"一尺来宽"到底有多宽,"三十里高"到底有多高。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我的叙述想象自己在翻越老山界"肚子饿得咕咕叫"……"天黑了"……"向下看,简直是绝壁"……"一尺来宽"……"石头凹凸不平"……我注意到学生们在想象中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们借助想象,结合教师话语创设的情境,慢慢地走进了红军的长征之旅,体会到了红军翻山越岭的艰难和危险。
3新眼光看老形象
让读者越发觉得《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藏的其中一点是: 红学家们将《红楼梦》中的每个艺术形象都进行了多面解剖。语文阅读教学亦不例外。关于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艺术形象,教师应该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 撤掉参考资料上的条条框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学习课文《愚公移山》时,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愚公的看法,传统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但更让人高兴的是,有学生认为愚公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破坏环境; 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把山移到别处,祸害他人; 没有立足现实,痴心妄想……所以愚公之愚,无人能及。细想学生的说法不无道理,在这个现代化社会,试图让学生做愚公这样的人倒真是有点可笑。由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有些观点也应与时俱进。学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贾雨村充发门子这一情节时,我们通常的理解是: 贾雨村过河拆桥,阴险狠毒。但我们能否作这样的思考: 门子锋芒毕露,过于精明,乱卖关子且掌握内情,贾雨村充发门子的心理是否也可以理解呢? 门子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说贾雨村阴险狠毒是不是有点冤枉了他呢?
4大胆质疑
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的",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课程标准把重视学生质疑放在改进阅读教学的首位,正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科学运用,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之路。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不断有所提高。如在教鸟专题《鸽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 作者为什么在最后说"我是孤零零一个人……永远是孤零零一个人"? 围绕这位同学的质疑,我组织大家展开讨论,于是有学生联想到我们在学习《蔚蓝的王国》一文时了解到的有关屠格涅夫的知识。最后,我们既解决了质疑的那位同学的疑问,又重温了旧知,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情感。
以上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探索和尝试。阅读教学的路还很长很宽,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进行新的思考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