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周期世界单杠动作发展特征——基于伦敦奥运周期规则体系的探讨

2013-05-05 10:31夏书宇
山东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单杠转体世锦赛

夏书宇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北京奥运会后国际体操联合会根据北京奥运周期中动作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各项目规则做了修订,这些规则的修订无疑会促进或影响到运动员对动作的选择或创新。世界各国运动员要想取得世界冠军,获得理想名次,就必须基于规则并结合自身动作技术特点等方面掌握新动作、发展新连接,从而产生了伦敦奥运周期动作发展的新特点。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伦敦奥运周期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中各国优秀运动员单杠成套动作结构和特点,探索伦敦奥运周期中世界男子单杠动作发展所表现的特征,探究造成动作发展的原因及不同动作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中外优秀运动员动作编排的不同特征,对于在新的奥运周期中进一步改进我国单杠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及训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伦敦奥运周期中4次世界大赛(第41~43届世锦赛、伦敦奥运会)单杠单项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上述世界大赛全能和团体决赛以及2009-2011年世界杯德国、加拿大、卡塔尔、英国、莫斯科、根特站运动员成套动作为辅助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男子单杠项目发展的文献资料以及2009~201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杯各站比赛的新闻报道和成绩,从多方面了解单杠动作发展及参赛选手的相关信息。

1.2.2 录像分析法

通过反复观察伦敦奥运周期中上述比赛的录像资料,对单杠项目比赛动作进行统计和处理,并对各种材料和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分析。

1.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动作类型选择倾向、连接动作以及动作难度等多个方面,访谈了国内体操资深裁判、国家体操管理中心有关领导、国家队教练员以了解他们的观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杠上动作发展特征

2.1.1 具有连接价值或高难动作的发展变化

表1 伦敦奥运周期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动作类型统计

Ⅰ类(有没有转体的悬垂摆动)动作使用次数比例始终处于下降趋势,由第41届世锦赛的22.5%下降到伦敦奥运会的11.25%,这与该类动作中可供选择的D组以上高难度动作太少有关,高难度动作少直接制约了运动员对该类动作的选择。从动作的使用情况看,该类动作的选择倾向主要是向后大回环跳转540°成扭臂握,在4次世界大赛中均保持在4~5次的使用,并且该动作在比赛中前、后均多次接飞行动作,说明追求单个动作价值和连接价值是运动员选择该动作的主要目的,而中外优秀运动员表现出一致的发展态势。此外,向后大回环跳转360°在大赛中也保持了较高的使用次数,如43届世锦赛中使用6次,伦敦奥运会单项决赛中也出现3次,这与该动作难度相对容易且不易造成扣分有着很大关系,但该动作难度仅为C组,且不能形成连接价值,因此该动作使用次数很难再增加,将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另外,在世界大赛中少见的向后大回环跳转720°出现在伦敦奥运会的赛场上,由韩国运动员金志勋使用。可以看出,运动员选择向后大回环跳转360°或720°动作往往是为了满足动作组别需要。

Ⅲ类动作属于近杠动作,在伦敦奥运周期中使用次数比例也不断处于下降趋势。在伦敦奥运周期中运动员完全选择的了不同握法的“掏腿”动作,因此在伦敦奥运周期初始阶段该类动作明显处于“杂乱无章”状态,动作个数明显偏多,在第41~42届世锦赛中出现个数为6个和7个,这与运动员学习掌握动作、适应规则有关。然而,在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单项决赛中动作个数表现出下降趋势,仅出现正掏转体540°成扭臂、反掏转体360°成扭臂以及反掏(该动作不乏有“凑”动作的现象)3个动作,体现出运动员对动作选择的集中性和动作掌握的熟练性特点。具体来看,运动员主要选择具有连接价值的反掏转体360°成扭臂/反握,4次世界大赛中均保持在6~8次之间。在“掏腿”动作中,正掏转体540°成扭臂握/混合握有单个高难度动作价值,并且前面可连接后空翻越杠类动作以及后面可连接扭臂叶格尔类和扭臂盖洛德等空翻动作而形成连接价值[2],4次比赛中也出现5~7次,且未出现连接动作。可见,该动作的连接价值并没有得到重视,单个动作价值则成为运动员追逐的目标。同时,正掏转体540°成扭臂握在在第43届世锦赛中完全取代了该动作的其他握法动作,使用次数不断增加,足以显示出运动员对该动作的重视,由此成为伦敦奥运周期中该类动作发展的新特点。另外,反掏转体360°成扭臂前、后均可与飞行动作形成连接从而获得加分,而由该动作构成的连接在4次世界大赛中也仅保持在2~3次,且主要由中国运动员张成龙、邹凯使用,这也是中外优秀运动员的区别。

Ⅰ类和Ⅲ类动作尤其是D组以上难度动作完成过程越复杂,扣分因素多,且比赛极其容易出现失误。因此,这类动作并不能成为运动员的首选,而规则编排的要求和成套动作难度的发展决定了运动员动作选择必须以高难度或具有连接价值的动作为主。

2.1.2 中穿前上类动作的发展变化

Ⅳ类属于扭臂握和后悬垂动作及背对杠完成的动作,然而运动员在伦敦奥运周期中对该类动作的选择明显具有倾向性,更多地选择了中穿前上类动作,而动作的使用个数随着伦敦奥运会的接近也呈现骤减态势,如在第43届世锦赛中仅出现中穿前上转体180°和中穿前上转体360°成混合握两个动作。其实,中穿前上转体180°或360°动作在北京奥运周期中就显现出其特有的连接价值,伦敦奥运周期该动作的连接价值则更加备受重视,使用次数不断增多,4次世界大赛单项决赛中分别使用10次、16次、16次、14次。具体来看,中穿前上转体180°在4届世界大赛中使用次数达到8次(第42和43届世锦赛),伦敦奥运会中也多达6次,并且充分与特卡切夫类、京格尔类、团身后空翻2周动作连接,连接类型高达6种,形成次数也不断增多;中穿前上转体360°成混合握在3届世锦赛中使用次数不断增加并达到“饱和”,且完全与并腿马尔凯形成连接使用;中穿前上转体360°成反握(E)由于很难和其后动作形成连接,在第41届世锦赛由两名运动员使用后(荷兰的宗德兰德和白俄罗斯的特萨雷维奇)未再出现,而伦敦奥运会再次出现(4次),并且2次与并腿马尔凯洛夫形式连接(分别由邹凯和张成龙使用)。从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看,中穿前上转体180°或360°的连接价值是运动员追逐的主要目标之一,该类动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单杠项目连接动作的首选动作,中外优秀体操运动员保持了一致的发展态势。

2.2 飞行动作发展特征

飞行动作包含后空翻越杠类、特卡切夫类、京格尔类、前空翻越杠类、马尔凯洛夫和叶戈尔类等,飞行动作作为单杠项目的一类高难度动作,其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价值和编排特点,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运动员的实力和能力,亦会极大提高比赛的惊险性和观赏性。从飞行动作数量来看(表2),伦敦奥运会单项决赛中共出现31次,其实,飞行动作出现次数在伦敦奥运周期中就处于攀升状态(第41~43届世锦赛分别为24、30、28次),足以显示出运动员对飞行动作的重视。

Critics usually connect Williams’poetry with Modernism,Postmodernism or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poetic forms and Williams’minimal spatial poetry.However,Cubism in Williams’poetry can’t be neglected,which changing the characteristicsof hispaintingsand writingstyles.

2.2.1 后空翻越杠类动作的发展变化后空翻越杠类动作包括科瓦克斯类和京格尔越杠动作,而科瓦克斯类后空翻越杠动作是当今飞行动作发展的主流。伦敦奥运会单项决赛中,科瓦克斯类出现10次,占飞行动作使用次数的32.3%,第42、43届世锦赛单项决赛中也分别出现11次和9次。具体来看,团身后空翻2周和屈体后空翻2周在4届大赛中呈现逐年递减状态,第41届世锦赛为5次,伦敦奥运会单项决赛中仅为2次,尤其是屈体后空翻2周在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中未再出现,这与该动作不利于提高难度有关。直体后空翻2周越杠在第41、42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中均出现2次(第43届中未出现),出现次数虽少,但该动作仍是运动员动作发展的重点。向后的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360°和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360°等成为运动员尤其是欧美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重要途径,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360°保持在3~5次,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360°也保持在2~3次之间,内村航平、宗德兰德、霍顿、博伊等运动员在4届大赛中竞相使用。尤为典型的是,伦敦奥运会比赛中荷兰的宗德兰德以三连接的形式使用了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度越杠(G)、团身后空翻2周越杠(D)、团身后空翻转体360度越杠(F),美国运动员霍顿同样使用了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度越杠(G)、直体后空翻3周越杠(E)、团身后空翻转体360度越杠(F)3个动作,足以显示出这些运动员对该类动作掌握的能力和实力,宗德兰德正是凭借超高难度动作的直接连接一举获得伦敦奥运会单杠项目的金牌。可见,科瓦克斯类动作成为当今单杠飞行动作中的潮流动作,而重视对该类动作发展的运动员不仅体现出对规则的利用,而且适应了当今单杠规则的发展要求与方向,在巴西奥运周期中将会处于明显的优势,这在欧美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另外,伦敦奥运周期中后空翻越杠动作中出现新的发展——京格尔类越杠的出现,宗德兰德在第41~4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使用了中穿前上转体180°+团身京格尔越杠,而在第43届世锦赛和伦敦奥运会中则有不断加难、成功使用中穿前上转体180°+直体京格尔越杠的连接串。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规则导向、国家或地区体操技术环境、运动员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下,后空翻越杠类动作在当今表现出一种地域分化的发展态势,这也是中外优秀运动员飞行动作发展的主要区别。

2.2.2 特卡切夫类动作的发展变化

表2 伦敦奥运周期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飞行动作数量统计

表2数据显示,4届大赛中特卡切夫类动作使用次数和比例增长明显,而北京奥运会单项决赛中该类动作共出现2次,足以显示出伦敦奥运周期运动员对该类动作的重视。其实,特卡切夫类的发展随着奥运周期规则的修订也处于不断变动状态,2004年以前不同类型的特卡切夫动作广泛采用,然而,随着2007年版国际体操规则对特卡切夫类动作编号的合并及连接加分构成的限定致使该类动作迅速减少,而2009-2012奥运周期的国际体操规则中新增特卡切夫转体180°成混合扭臂握后摆成倒立(D,直体完成的为E)和升值直体特卡切夫转体360°(F)的措施使伦敦奥运周期中对该类动作的单个和连接价值重新认识,刺激了该类动作的发展。”[1]

具体分析,第41届中直体特卡切夫和分腿特卡切夫转体180°(分别为美国的里瓦和斯洛文尼亚佩干使用)各使用1次,而第42届中上述2个动作次数迅速上升为6次和2次(分腿特卡切夫转体180°为布鲁克斯、张成龙使用),并且美国运动员里瓦首次使用直体特卡切夫转体360°(F组)高难动作,而伦敦奥运会单项决赛中上述3个动作使用次数达到8次,即直体特卡切夫、分腿特卡切夫转体180°、直体特卡切夫转体360°分别5次、2次和1次,由此也说明特卡切夫向直体加转体方向发展的趋势,而直体特卡切夫次数的增加、分腿特卡切夫转体180°和直体特卡切夫转体360°出现也成为伦敦奥运周期飞行动作的新发展。此外,特卡切夫类动作的连接种类和次数均不断增加,反映出运动员对连接价值的重视,成为运动员竞相追逐的目标。

综合分析伦敦奥运周期世界体操大赛可以看出,特卡切夫类的发展明显具有地域特征,主要以美国、中国运动员使用为主,且美国运动员引领了该类动作的发展,里瓦、布鲁克斯、奥罗兹克在大赛中不仅竞相使用特卡切夫类与中穿前上转体180°的连接,而且还使用了直体特卡切夫转体360°(又名“柳金”)高难度动作,这与美国所具有的该类动作的技术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2.2.3 叶格尔类、京格尔类及前空翻越杠类动作的发展变化

从京格尔类看,由于国际竞技体操规则中可供运动员选择的该类动作明显偏少,且京格尔仅为C组难度,因此运动员使用明显偏少,仅在第42届中美国运动员布鲁克斯1人使用,且以三连接动作出现,即中穿前上转体360°+并腿马尔凯+京格尔。该类动作目前虽然使用次数虽少,但如能采用京格尔转体360°的基础上发展二、三连接动作,其潜在价值将会明显体现。

从前空翻越杠类动作看,该类动作在完成过程中必须通过“鞭打振浪”形成强大动力,而人体生理结构的限制则又制约了运动员的发力,同时,运动员完成该动作过程中很难发挥视觉的定向作用,诸多因素制约了该类动作的发展。从4届世界大赛可以看出,仅有第41届世锦赛中擅长该类动作的斯洛文尼亚运动员佩干1人使用,而此后大赛该类动作则完全绝迹,这类动作在2012-2016奥运周期中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2.2.4 并腿马尔凯动作的发展变化

并腿马尔凯随着不同周期规则的修订其发展状态也表现得跌宕起伏,由北京奥运会前的递减状态转变为奥运会后的迅速增加(表3),由第41届世锦赛中的4次升至第42届的8次(第43届世锦赛宗德兰德因意外失误,致使并腿马尔凯判为“猫跳”,伦敦奥运会中仅宗德兰德1人未使用),使用次数达到高峰,并且在4届大赛中全部与中穿前上转体360°成混合握/反握形成连接,由此说明这2个动作在发展中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并腿马尔凯及其构成的连接已经成为世界优秀单杠运动员的规定动作。并腿马尔凯的发展与中国运动员的重视有着密切关系,鉴于并腿马尔凯与中穿前上转体360°之间的连接关系,运动员可以发展并腿马尔凯转体360°代替并腿马尔凯或者发展与京格尔的连接,这样可以延续中国运动员特色的飞行特点和适应规则的发展要求[1]。

表3 伦敦奥运周期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飞行动作统计

2.3 连接动作发展特征

单杠连接动作既是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成套动作编排创新的关键点,连接次数的多寡反映了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高低,连接类型多少则反映出运动员的创新程度,而单杠连接动作的类型可根据动作个数来划分。从连接串次数看(表4),伦敦奥运会单项决赛共出现11种类型18串,与第42、43届世锦赛并无多大区别,但较第41届的7类11串有了明显的增加;从连接动作个数看,伦敦奥运周期中连接串不断增长,第42、43届世锦赛中布鲁克斯和汉布钦分别使用了中穿360°成混合握+并腿马尔凯+京格尔、直体特卡+向后大回环540°成扭臂+直体叶格尔360°,而伦敦奥运会邹凯使用了中穿前上转体180°+直体特卡切夫+向后大回环跳转540°成扭臂握+直体叶戈尔4个D组动作的连接串,而宗德兰德更是以惊险的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360°+团身后空翻2周+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360°(G+D+F)征服了裁判和观众。可见,连接串无论是使用次数还是类型个数都表现出增加趋势,足以显示出运动员对连接加分的重视和对规则的适应。

表4 伦敦奥运周期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连接动作统计

2.3.1 以飞行动作为开始的连接动作的发展

以飞行动作为开始的连接串在4届世界体操大赛中共出现10串,而以科瓦克斯类动作为开始的占有绝大比例,这与该类动作能为其后动作提供动力有着很大关系。飞行动作接杠上动作在4届世界体操大赛中共出现5次,并且杠上动作以向后大回环跳转540°成扭臂握为主,其中,佩干在第41届世锦赛中使用了团身前空翻2周转体180°接向后大回环转体540°成扭臂握,汉布钦和张成龙在第42届世锦赛中使用直体特卡切夫接向后大回环转体540°成扭臂握。从以飞行动作为开始的连接动作的发展方向看,该类连接将向三连接方向发展,如直体特卡切夫+向后大回环540°成扭臂+直体叶格尔360°,这对尤为擅长单个高难度飞行动作的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难度具有重要作用。

飞行动作接飞行动作中尤其是空翻越杠类动作的直接连接既体现了运动员实力和勇气,亦反映出运动员的创新能力,然而该类连接在比赛中极其容易失误,对运动员能力要求极高,因此在比赛中使用次数和人数极少,仅荷兰运动员宗德兰德使用。但从4届世界体操大赛中运动员的比赛动作可以看出,单杠世界级名将诸如霍顿、内村航平、汉布钦、博伊等都已经掌握团身或直体后空翻2周或转体360°越杠的高难度,加之2013-2016奥运周期单杠连接加分的修改(即:D组以上杠上动作接D组以上飞行动作加0.1分,C组以上飞行动作和C组飞行动作的连接加0.1分,D组以上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加0.2分,规则更加鼓励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因此,新的奥运周期中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会有进一步发展。

2.3.2 以杠上动作为开始的连接动作的发展

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连接有利于成套动作的稳定完成,4届世界大赛中使用次数和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共54串),成为当今世界体操单杠项目连接动作的主要形式。从表4也可以看出,中穿前上转体180°和360°成为连接动作的枢纽,由两个动作形成的连接动作均超过各届比赛中总连接动作次数的三分之二,并且类型丰富多样,成为当今世界体操单杠动作的“规定”连接方式,这也是伦敦奥运周期表现出的最为典型的动作发展特征,中外运动员表现出同样的发展特征。在所有连接中除了中穿前上转体360°接并腿马尔凯成为运动员必选连接动作外,中穿前上转体180°接分腿特卡切夫转体180°或直体特卡切夫的出现或增多也是伦敦奥运周期连接动作发展的新动向,这是连接类型的增多和连接难度提高的表现。此外,荷兰运动员宗德兰德使用了中穿前上转体180°接京格尔越杠或直体京格尔越杠这一新型连接,由此成为伦敦奥运周期单杠连接动作的新发展。

2.4 动作难度发展特征

2.4.1 单个动作难度发展

运动员成套动作中D组以上动作既是运动员实力的体现,又是成套动作编排和难度发展的需要。表5和表6据数据显示,4届世界大赛中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不断提升,第41届世锦赛仅为54.6分,而伦敦奥运会达到59.2分,这源自于D组以上动作使用次数及比例的不断增加。从不同难度动作的具体情况看,D组难度动作在3届比赛中的使用次数均在40%以上,是构成当今世界优秀运动员单杠项目成套动作价值的主体;E组动作使用个数的减少与中穿前上转体360°成反握、前空翻越杠类动作的减少有关,但E组动作使用次数不断增多,伦敦奥运会达到24次,占总使用次数的26.9%。从E组难度动作的发展看,特卡切夫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360°、直体后空翻2周越杠等动作仍会有进一步发展,其使用次数也必会增加;F组和G组动作使用次数的增多则直接体现在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360°越杠、直体特卡切夫转体360°、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的发展上,这无疑也是运动员发展两难度组别动作的集中选择点。

表5 伦敦奥运周期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D以上难度动作统计

2.4.2 连接动作难度发展

现行国际竞技体操规则规定,单杠比赛中运动员要想获得连接的分值,必须是D组以上杠上动作或C组以上飞行动作,而当今世界优秀单杠运动员成套动作D分的发展途径主要有两个,即以欧美运动员为代表的单个超高难度动作为主并结合较少的动作连接和以中国运动员邹凯、张成龙最为代表的使用多个连接动作获得加分,两种途径有合拢的趋势,即向通过多个动作连接获得加分[1]。

表6数据显示,伦敦奥运会单项决赛中形成的连接加分达到4.4分,占总D分的7.43%,而第41届世锦赛运动员共形成连接加分2.2分(占总D分的4.03%),第43届世锦赛中运动员虽然形成3.7分的连接加分,占总D分的6.45%,但比赛中宗德兰德和奥洛兹克在完成中穿前上转体360°接并腿马尔凯和博伊完成中穿转体180°接直体特卡出现失误导致连接价值不承认,如此运动员可以形成4.3的连接加分,足以说明运动员对连接加分的重视。在4届世界体操大赛中,邹凯成套动作形成的连接加分最高达到1.0分(伦敦奥运会)、张成龙为0.8分,而荷兰的宗德兰德连接加分也由第41届世锦赛的0.2分升至伦敦奥运会的0.6分,但是宗德兰德以高质量的空翻动作而获得金牌。伦敦奥运会后国际体操联合会对单杠连接加分业已做出修改,这对擅长使用杠上动作和飞行动作连接的中国运动员更为不利,在更加鼓励飞行动作直接连接的导向下,中国运动员要想稳居世界单杠项目的优势地位,就必须更加重视飞行动作尤其是空翻越杠类动作的发展,同时,要结合自身技术特点积极利用规则继续发展中国运动员特色的连接特色。

表6 伦敦奥运周期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D分统计

3 结论

当今世界男子单杠动作发展明显表现出以下特征:运动员更加注重具有连接价值的高难度的悬垂摆动动作,中穿前上转体180°或360°成为运动员连接加分的关键技术动作;不同的飞行动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连接动作出现次数和类型明显增多;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D分的主要途径是单个超高难度动作和连接加分,连接加分增长速度明显并将会有所发展;提高难度是单杠项目成套动作发展的主旋律,运动员势必通过发展难度动作、优化动作编排达到制胜的目的。

[1]周曰智.由两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世界男子单杠动作发展动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8):66-72.

[2]周曰智,邵斌.第29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决赛动作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2):85-90.

[3]周曰智.新奥运周期中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动作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0,17(5):77-80.

[4]王文生.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评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2):38-41.

[5]苏小波.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评析及我国2008年奥运会夺牌策略[J].体育学刊,2007,14(4):105-107.

[6]刘红波,王健.新国际男子体操规则对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的影响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8,43(5):119-124.

猜你喜欢
单杠转体世锦赛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世界男子单杠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特征分析
星问答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单杠上的大爷们
吊单杠可以治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吗
我与单杠的“爱恨情仇”
我国桥梁转体刷新世界纪录
某混合梁转体斜拉桥称重及配重研究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