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2013-04-29 09:15王风珍王瑞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王风珍 王瑞玲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于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83例高血压患者,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并与未采取心理护理的同期83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5.3±4.7)d和(25.2±5.9)d,治疗效果分别为100.0%和63.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让患者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的对待疾病,减少心理紧张、焦虑的刺激,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迅速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5-154-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高血压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致死原因。高血压病程较长、见效慢、反复发作,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折磨,情绪的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升高,大部分患者有焦虑、紧张、恐惧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血压的发病和患者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情绪激动和紧张忧虑,加上外界的不良刺激,会导致患者血压迅速升高。所以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安慰鼓励、调节情绪和变换心境,改善其心理状况,可以有效的稳定血压,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1]。本研究对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83例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应用护理护理的8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2例,女3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6±3.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8.2±2.7)年。选取同时期未采取心理护理的8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36~84岁,平均(58.3±3.1)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8.5±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护理措施[2]

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1)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亲切和蔼,态度要谦和,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给患者良好的印象,尊重和理解患者,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从住院时就有一种亲切感。在患者情绪不好,任性挑剔,产生误解,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当的评价时,护理人员要理解和包容,心平气和的与患者做好沟通,尽量避免让患者受强烈的刺激,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紧张、焦虑、恐慌心理,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强心理应激能力,提高治疗效果。(2)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药物依赖心理。患者情绪变化可直接影响血压变化,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的调节好患者思想情绪,患者既有治病的需要,同时也渴望获得情感交流与精神支持鼓励,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后会对血压值变得非常敏感,血压一旦升高,就要立即吃药。患者情绪影响到药物吸收、分布与排泄等重要环节。患者愉快乐观,药物更容易发挥其治疗作用,患者烦躁、饮食不合理、失眠,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导致降低血压非常困难,甚至会出现升高。通过科学的诱导,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对药物依赖心理,并依靠医疗保护制度,不向患者报告其血压数值,让患者能够从被动刺激中解脱出来,运用新型医学模式理论,向患者宣传情绪调节的重要性。让患者能够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状态[3]。(3)帮助患者适应患者的角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宣讲高血压疾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介绍一些患者在积极乐观的心理下,及时的适应角色,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而尽早康复的情况,从而鼓励患者尽早的认识自我,树立治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维持和改善,抵御消极的心理,稳定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

2.1.1 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 由于知道自己患病,加上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缺乏充分的了解,担心个人工作生活和经济负担等,使患者的情绪非常低落、心情紧张和充满疑虑。这些不良的情绪,都成为了高血压患者心理的负性因素,引发焦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机体产生不良的应激反应。如:血管收缩、内分泌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和血压升高等,其结果必然会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病情。

2.1.2 药物依赖心理 高血压患者在入院时,对降压药物的依赖心理比较重,在听到他人说或者自己了解到某种药物的疗效较好时就会要求医生也给自己配置此药,假如没有吃这种药或者吃过之后认为治疗的效果不佳,就会采取消极不配合态度,不遵医嘱按时服药,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只需坚持服用药物,疾病就能够好转,从而轻视了自我心理调节的作用,不注意及时控制自己情绪。

2.1.3 角色紊乱 由于血压升高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感觉到无法再适应从前的社交和运动娱乐等活动,而且在住院的期间需要家属的照顾,通常会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提出合理的要求,要求医生迅速的根除其疾病,无法安心的住院治疗,会产生孤独感和无用感、一时很难适应高血压患者这一角色,因此在治疗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4]。

83例高血患者在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能够积极的调整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主动的配合和参与治疗护理,准确掌握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以及心理状态对疗效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的避免不利因素。

2.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83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都得到及时的控制,治疗有效率高达100%,平均住院日期比同期未实施心理护理的高血压患者缩短了10 d左右,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的动脉血压出现持续增高,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经济不断建设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同时高血压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致死原因, 影响到患者的重要功能脏器如脑、心、肾结构和功能,高血压成为了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5]。

高血压病发病原因除了遗传、饮食和运动等因素外,心理因素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或者经常在紧张、愤怒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下,会引发机体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迅速使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平衡出现失调,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率加快,血液的黏滞度增加从而诱发高血压疾病。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因为机体衰老,加上离退休后其生活范围不断缩小,生活主要以家庭作为中心,很容易产生孤独和不安心理[6]。子女独立,老年人对于子女的依靠,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丧偶等原因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和无用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相关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比非高血压病患者明显要高,焦虑、抑郁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血压。所以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是降低其血压的有效措施[7]。

本研究中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从缓解进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帮助和指导患者及时的适应角色等方面进行,患者经心理护理后,心理问题和情绪状态得到了及时的调节和控制,取得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

总之,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紧张、焦虑的刺激,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迅速稳定病情,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速.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7(8):65-66.

[2] 贾桂荣,周文梅.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9,7(4):19.

[3] 曹俊爱.浅谈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0,1(5):128.

[4] 陈雪琴.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护理学研究,2011,18(10):62.

[5] 张九梅.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19.

[6] 韩俊兰,李萍.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护理指导[J].臨床护理,2010,6(3):47.

[7]彭慧萍.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19(5):598.

(收稿日期:2013-01-17)

猜你喜欢
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社区高血压患者控盐限油健康教育效果与评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