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阅读教学环节设计

2013-04-29 00:44李郁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

李郁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创作的散文名篇。乌台诗案后,当时的苏轼已被贬黄州四年有余。身为黄州团练副使的他有位无职,终日闲遣。此情此景,通过对月夜景色精妙的描述,真实记录了其当时生活的零散片段,体现了他与挚友的深情厚谊、知音甚少的感慨和随缘自适的豁达胸怀。全文所述,无外乎一个“月”字,但与他之前所写“月”文相比,却有了全新的表述,情感更深沉更豁达。为此,笔者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语气、语调、意境的特色;感悟文本内容,多角度体会文本言辞精妙之处;联系写作背景,进一步体悟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境界。结合这三个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一、朗读——多角度融入文本意境

首先,营造氛围,引入文本。图片展示:举杯邀月、琼楼玉宇、起舞清影、异地相思。

师:看到眼前这些充满诗意的画面,大家想到了初一学过的哪首词?

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生齐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师:同学们诵读得非常好!但随着时光流逝,生活变迁,是否作者笔下的月色都如这般的温暖感性呢?

学生介绍苏轼笔下不同的月亮意象,自然引入文本教学。

其次,自由朗读,初入文本。

师:请同学把自己当作这位身处异地的落魄文人,根据自己的感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苏轼当时的心情。请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

师:这遍好了很多。朗读不仅需要投入感情,更要动脑。只有运用朗读技巧,才能准确把握文本的意境。

可以说,解读文本的核心方法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迅速进入文本,找到解读的突破口。因此在日常教学训练上,笔者设立了课前三分钟阅读时间,让每位学生轮流在课前三分钟朗读自己挑选的小文章,其学生静静欣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感和阅读能力。

二、品读——多层面点燃思维火花

品味文言经典,要抓住关键词句,才能深切体会作品的蕴含,体味作者的感悟,进而引发共鸣。

首先,找寻文眼。只有找到进入文学之园的钥匙,才能进入其中欣赏美景。

师:请找出本文中的“文眼”(教师指导:传神聚睛之处为“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

生:“闲”。

其次,研读词藻妙语。在确定文本“文眼”之后,作者如何来围绕“文眼”来行文组织,要通过朗读来让学生充分理解。

师:请你选择一个意象,通过朗读具体说说作者如何表现“闲”?

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体现东坡因月色入户而产生的惊喜,迫切想与朋友分享的愿望,突出率真可爱!普通的月色引发了作者如此大的反应,可谓“闲兴”。

生:“念无与乐者,寻张怀民”。体现东坡当时兴致勃勃,难以言表的快乐:月色常有,邀谁同赏?“寻”更体现出内心期待的快乐,可谓“闲心”。

生:“积水空明、藻荇交横”。体现东坡眼中的月色清澈明亮;而奇妙的联想更锦上添花,写出动态摇曳之美,勾画出淡雅风韵的诗化世界,可谓“闲情”。

通过以上分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只有让学生充分品读文本的精妙的语言,才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达到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

最后,触摸作者情感。作者对文本的细心雕琢,无非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文字篇幅中展现个人的情感。因此,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闲”仅指“时间上、事务上的清闲”吗?作者是否甘于“闲”呢?结合你的分析,试读出最后一段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考虑)

生:有被诬排挤的愤怒。因为在“乌台诗案”中,苏轼被人摘出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讽喻新政。后就被被贬往黄州。

生读,强调了“何夜”,“何处”,突出了对人生的反问。

生:有被贬谪蛮荒的无奈。因为黄州在当时属于蛮荒之地,他远离京城,虽不情愿,但无力回天,只得从命前往。

生读,强调了“无月”、“无竹柏”,突现命运不济的苦涩。

生:有落寞无助的苦涩。因为被贬后,众友怕遭受连累,一时间无人敢与其来往。他以黄州团练副使的虚名头衔。独处定惠院内,生活十分窘迫。

生读,强调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凸显内心孤寂之极。

此时,我朗读另一材料,交代写作背景:“面对此情此景,苏轼却在黄州租数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自筑茅屋,号‘东坡居士。”然后让学生再次体会“闲”。

生:有超然物外的悠闲;面对逆境的从容;苏轼可能有过失落,有过自嘲,但在这美好的瞬间,他更多的是一份自得,几许自赏,内心的愉悦、满足和陶醉。

学生齐读,体会苏轼的自得自赏。

可以说,学生通过品读,领悟到作者语言组织和情感哲理,是文言经典解读的核心环节。文言经典的魅力在于语言的精炼,意蕴的无穷。教学中通过文眼的提炼,重点字词的反复品味和咂摸,在主动探索中层层深入,从而提升对文本的感受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赏读——多环节提升阅读感受

新课改对学习能力提出全新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文言经典语言精辟凝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境界。只有让学生品味文外之趣、言外之旨,才能达到通过教学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

本文只有短短的83个字,很多意象只是一带而过,点到为止。因此在本课的最后环节,我要求学生把本文进行改编扩写,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文中,将本文改成现代文并当堂朗诵。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文言经典的理解能力,又将学生彻底融入文本,写出自己的体悟和感受。下面是学生改写的一段:

你我一同来到庭院内,此时周围了然无声,似乎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庭下的青砖今晚格外明亮,如同拭水一般,明晃晃地泛着白光。水中似乎还有点点水草,绿色的印记随水光荡漾,好不惬意!定睛一看,原是老天弄人,只是竹柏在月下的倒影罢了!

这一环节,不是文本内容的简单扩充,而是文本理解后的再加工、再创造。让学生再次体会文言经典的精妙,深化对文本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正是这个环节的存在,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215005)

猜你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
由《记承天寺夜游》谈文言文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之整合阅读
简析《记承天寺夜游》的三重思想意蕴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拓展阅读
谈谈《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怎么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