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分层实施

2013-04-29 20:09:01李同芬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提问实施分层

李同芬

【摘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重视课堂提问,并且要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要艺术性地进行各个环节,包括对学生层次的分析与分组、课堂问题的设计、提问形式的选择、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分层 提问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6-01

一、提问的作用

提问对于学习的作用,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倡“疑思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新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二、分层提问的必要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方面。“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奢望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等力等在各方面整齐划一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面对这一不可回避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提问当中,也要立足于这一点进行提问的设计、实施及评价。

三、分层提问的实施

分层提问的实施过程,不应仅限于课堂上的提问行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编组。

这是在分层提问准备工作的第一道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差异的原因,准确科学地把握学生层次。按照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别,可定位为前、中、后三组。这个组的划定,只是教师自己为教学提问的设计而进行的,不能对学生宣布,只能是设计课堂问题时教育对象的现实依据。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

这是分层提问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提问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问题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

1.问题应定位在“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问题应该达到的“预定目标”与学生现实的“现有状态”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把问题的预期定位在这个“区域”。

2.按学生组别情况设计,凸显层次性。课堂中的提问既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应用的作用,又要为所面对的学生接受,这就必须要注意层次性。

3.不能为照顾后组学生而设计一些简单的无意义的问题,即使是针对这些学生的问题,也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他们的实际,设计能使他们有所发展的问题。

4.各层次问题比例要适当。课堂上的问题,要以大部分学生为对象,即以中组和后组为主。

5.各层次问题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尽量地使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能够组合成一个大的问题,所有的学生在一起合作,解决同一个问题,三个组别的学生,分别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而淡化学困生认为自己只能回答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值一想的问题的心理定位。比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A该题中有哪些未知量?

B哪个是一倍数?哪个是几倍数?

C怎样用份数表示一倍数和几倍数的关系?

D你认为设哪个未知量为X,怎样用这个未知量X表示另一个未知量?

围绕一个问题,提出有难有易的几个小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这样教学化难为易,各个层次的学生也都有所思考,有所理解,有所收获。

(三)分层提问的进行。

1.对优等生的提问。这部分学生知识掌握较好,并且学习能力较高,基本靠自己就能够达成学习目标,教师的提问,要起到使他们向更深层次拓展的引领作用,对他的提问,可直截了当,直接发问。但应该由他们自己,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答案的理由。

2.对中等生的提问。这些学生依靠认真听讲,能达成基本学习目标,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及习惯上,还存在一定欠缺,提问对于他们,是起到培养良好学习能力作用的,所以,对他们的提问方式,可以以为学困生补充、修正的形式出现,教师要以恰当的语言,做到由学困生回答到中等生回答的过渡,用这些问题,可以使中等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并且在充满自信的情况下,向更深层次迈进。

3.对学困生的提问。我们的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这些学生身上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靠自身的能力,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的。通过教师提问,引发他们思考,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进,也可以获得成就感。在提问时,教师要对他们回答这个问题的地位定位为这是大家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维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在主观上获得学习的动力。

(四)对提问结果的评价。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兴趣的任务,在前一个环节已经完成。评价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保持上一个环节中,学生被激发起来的兴趣,使之向课下延伸,向下次提问延伸。积极倡导评价标准多元化,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把目标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发展中个体差异评价结合起来,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量化评价和质性、描述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评价促发展的新体系。

1.激励性评价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应尽量予以激励性评价,这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讲,他们极其需要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这是推动他们迎头赶上的动力源泉。对于学困生答案中的错误,当然不能回避,不能迁就,我们的激励性评价,要成为他们随后努力的目标。

2.诊断性评价的应用。诊断性评价主要任务是指出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优等生来讲,特别重要,不但是指出他们存在不足的重要方式,也是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可以给他们指出以后的学习目标及方向,弥补自己思维角度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个评价的给出方式、教师语言的选择要极为讲究艺术,否则会使前面的努力不但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会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总之这个评价的使用原则是,要尽可能地减小学生对教师评价的预期与自己答案科学性之间的落差,让学生能平稳“着陆”,即接受教师的评价,并向着不断完善努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课堂中妙用分层提问,而达到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并使之有所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效锋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2]吴效锋编《新课程怎样教——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猜你喜欢
提问实施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有效实施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9:55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1:57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7:06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1:57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