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摘要: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生的兴奋点、还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在教学中围绕重点通过互动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主体;个体活动;知识掌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
教学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任务之一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及进行活动的可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具备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等,通过动手、动脑去逐步理解,感悟知识,能够主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与学生独自学习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发生各种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即所谓的“课堂互动”,作为主体也必然要有不同形式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太过重视学生活动而忽略知识的掌握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能在教学中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活动的关系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而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学生是具有充分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自主人”而进行培养。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得·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就应做出多样化的教学选择。”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灵活、自主性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对课程的机械复制,必然会压制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发挥,很难培育出“创意鲜明、能力高强”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思维形成的特征、遵循思维发展的轨迹,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动机、目标以及认知结构、能力等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是教师自己独自讲述满堂灌输,那么讲述再充分再精彩,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积极的掌握知识,学生也就无法体会到学会知识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学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二、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并丰富感知活动,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讲述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笔者的引课内容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农民都在麦田里农忙,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不久下起大暴雨。这时,所有的人都在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躲避暴雨袭击,但却有一个人站着纹丝不动,请问同学原因何在?在这种脑筋急转弯问题的激发下,很快就有学生答出是稻草人。于是,顺势再问:稻草人为什么不动?它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得出人是有生命的,而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必定会有生命活动的调节,以此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在积极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伴随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顺利进入课堂主要内容的学习中,同时教师在充分信任,并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时点拨学生疑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独立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成就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学习知识自然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了。
三、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的简单传输,而是通过教师不失时机地制造各种知识发散点,围绕所学知识点进行启发、思考、交流,让学生参与各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感受掌握知识的成就感与知识的魅力,触动学生动脑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一节的讲述中,笔者在教学设计时提出了一系列层次问题:
1.大象与老鼠个体大小差异主要是细胞体积还是细胞数量的差异?
2.大象和老鼠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大象?
3.什么是细胞周期?
4.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哪些过程?
5.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6.为什么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完全相同?
7.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完全相同吗?
在提出这些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书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讨论之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小组之间通过探讨交流进一步互相完善答案。这种“讨论式”和“探究式”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且由学生自己讨论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小组间互助及时改正同学的错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高,而且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比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的效果要好,而且知识的掌握要牢固和深刻,学生有了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有一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从文字叙述、观察图形到动脑思考、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把静态知识与动态思考结合起来,进行思维的训练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不断发挥、激发、增强,所以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思考,自觉努力地寻求掌握知识的途径,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围绕重点,通过互动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围绕学习主题,教师有意识地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设计成环环相扣的小的知识点,通过文字、图形、动画模拟搭建知识平台将学生引入其中进行探索。对于教师来说备课中要重视教学策略,清晰课堂教学思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中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知识特点及需要掌握程度来提出问题、运用问题,启发引导,并在学生探索中适当给予提示、大胆放手让学生分析、分享集体思维的成果,明确所学知识的内容及意义,达到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全面正确的理解,构建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形成,从而达到课堂学生活动的最终目的,即主动掌握知识,使课堂教学能够以最少的时间和体脑耗费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蛋白质》时,氨基酸脱水缩合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内容,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为学生表演活动,请六位学生,每位学生右手拿氨基(纸质教具)左手拿羧基,代表六个氨基酸,然后按照老师的指导,学生参与演示一条肽链的形成过程共脱去五个水分子,如果六个人构成两条肽链则脱去四个水分子,形象生动的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脱水缩合的过程。这样的演示既能满足学生的新、奇、趣心理又能使抽象问题生动化,同时加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可以自由思考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使学生学的轻松、快乐、有兴趣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最大限度的化解教学难点,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五、及时捕获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事实表明,如果学生自以为不能胜任学习的话,即使他们实际上能够学好也可能会因不自信而失败甚至放弃努力,更无法保证他们会自主投入学习。所以,教师不仅要努力设计富有情趣教学过程,还必须想方设法捕获学生的闪光点,以某种富于建设性的激励方式快速准确的反馈,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认可的动作、就可以给学生以不可低估的激励。因此,课堂上可以用形体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同时,教学中可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感受到知识获得的成就感,体验和理解学习中的乐趣。当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魅力,产生一种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快乐感觉,而这种成就感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就会对自己感到满足,也就会对自己有信心,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会在学生主动克服中被击败。
通过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并表现所思所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始终对学生寄予一种良好的期望,让学生将教师的良好期望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主动思考、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唤起对知识的向往与热爱,通过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体会自己智慧的力量,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学习成为自主自愿的事情。
总之,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满足学生基本情感要求,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使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习惯,那么知识的掌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